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知識》共37章的內容,分為六個模塊,分別是:經濟學基礎、財政、貨幣與金融、統計、會計、法律。涉及的知識廣泛,考核全面。如果考生學習時間較短,可以利用小編整理的《經濟基礎知識》高頻考點,進行短時速記,直擊重點。以下為經濟基礎知識第十八章高概率考點,希望大家要認真記憶!
第十八章 貨幣供求與貨幣均衡
高頻考點:貨幣供給
貨幣供給 | 是相對于貨幣需求而言的,指貨幣供給主體即一國或者貨幣區的銀行系統向經濟主體供給貨幣以滿足其貨幣需求的過程 |
貨幣供應量 | 指流通中的貨幣數量。根據流動性不同劃分貨幣供給層次 |
貨幣供給層次的劃分(依據資產的流動性) | M0=流通中貨幣 |
M1=M0+單位活期存款,即狹義貨幣供應量 | |
M2=M1+單位定期存款+個人存款+其他存款(財政存款除外) | |
社會融資規模
| 指一定時期內(每月、每季或每年)實體經濟(即非金融企業和住戶)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總額。從機構看,包括銀行、證券、保險市場以及中間業務市場等 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指標主要由四個部分構成: (1)金融機構通過表內業務向實體經濟提供的資金支持,包括人民幣貸款和外幣貸款 (2)金融機構通過表外業務向實體經濟提供的資金支持,包括委托貸款、信托貸款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 (3)實體經濟利用規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規金融市場所獲得的直接融資,主要包括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籌資和企業債券融資 (4)其他方式向實體經濟提供的資金支持,主要包括保險公司賠償、投資性房地產、小額貸款公司和貸款公司貸款 |
貨幣供給機制 | 中央銀行的信用創造貨幣機制: 中央銀行利用自身掌握的貨幣發行權和信貸管理權,來創造信貸資金來源。即中央銀行依據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或國家經濟、金融政策的要求,確定其信貸規模;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政府的債權以及持有的國際儲備增加,其負債也就相應增加:首先是商業銀行或政府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增長,又因其中有一部分要轉化為現金而使其貨幣發行隨后增加 |
商業銀行的擴張信用、創造派生存款機制: 中央銀行增加一筆信用,結果都會通過不同渠道向銀行體系的信貸資金來源增加,商業銀行可以利用這部分新增信貸資金發放新的貸款;而發放新的貸款又派生新增存款,又成為商業銀行再發放貸款的資金來源……如此循環往復,中央銀行每放出一筆信用,通過銀行體系的輾轉存貸,就可以派生出大量新增存款 三類因素制約:受到繳存中央銀行存款準備金的限制;受到提取現金數量的限制;受到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公眾繳付稅款的限制 貨幣供應量M=B·K,其中,B代表基礎貨幣,K代表貨幣乘數。基礎貨幣包括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和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 |
經典例題:
1、(2016年·單選題)在不兌現信用貨幣制度下,信用創造貨幣的功能通常由()掌握。
A.財政部門
B.中央銀行
C.政策性銀行
D.商業銀行
下載233網校APP——中級經濟師——題庫——做題,包括章節練習、每日一練、模擬試卷、歷年真題、易錯題等,可隨時隨地刷題。【在線做題>>】【下載APP掌上刷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