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知識》共37章的內容,分為六個模塊,分別是:經濟學基礎、財政、貨幣與金融、統計、會計、法律。涉及的知識廣泛,考核全面。如果考生學習時間較短,可以利用小編整理的《經濟基礎知識》高頻考點,進行短時速記,直擊重點。以下為經濟基礎知識第十三章高概率常考點,希望大家要認真記憶!
第十三章 財政收入
高頻考點:稅負轉嫁
含義 | 指納稅人在繳納稅款后,通過各種途徑將稅收負擔全部或部分轉移給他人的過程 | ||
方式 | 前轉 | 也稱“順轉”或“向前轉嫁”,指納稅人將其所納稅款通過提高其所提供商品價格的方法,向前轉移給商品的購買者或者最終消費者負擔的一種形式。前轉多發生在流轉稅上 | |
后轉 | 也稱“逆轉”或“向后轉嫁”,指在納稅人前轉稅負存在困難時,納稅人通過壓低購入商品或者生產要素進價的方式,將其繳納的稅收轉給商品或者生產要素供給者的一種稅負轉嫁方式 | ||
混轉 | 也稱“散轉”,指納稅人既可以把稅負轉嫁給供應商,又可以把稅負轉嫁給購買者,實際上是前轉和后轉的混合方式 | ||
消轉 | 指納稅人用降低征稅物品成本的辦法使稅負從新增利潤中得到抵補。通過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等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潤來抵消稅負 | ||
旁轉 | 也稱“側轉”.指納稅人將應負擔的稅負轉嫁給購買者或者供應者以外的其他人負擔 | ||
稅收資本化
| 也稱“資本還原”,指生產要素購買者將所購買的生產要素未來應當繳納的稅款,通過從購入價格中預先扣除的方法,向后轉嫁給生產要素的出售者。最典型的就是對土地交易的課稅 | ||
影響因素 | 應稅商品供給與需求的彈性 | 是決定稅負轉嫁狀況的關鍵因素。具體納稅人自己負擔的部分和轉嫁出去部分的比例如何,主要決定于課稅商品的供給與需求彈性。如果需求彈性較大,供給彈性較小,則稅負將主要由納稅人自己承擔;如果需求彈性較小,供給彈性較大,稅負將主要由其他人承擔 | |
課稅商品的性質 | 生活必需品 | 需求彈性小,消費基礎廣泛。稅負容易轉嫁 | |
非生活必需品 | 需求彈性大,消費基礎較窄,稅負不易轉嫁 | ||
課稅與經濟 交易的關系 | 稅負轉嫁是在經濟交易過程中發生的,經濟交易是稅負轉嫁的必要條件 | ||
課稅范圍的大小
| 課稅范圍越廣泛,越不容易對商品的購買者產生替代效應,使需求缺乏彈性,課稅商 品價格的提高變得比較容易,稅負容易轉嫁;課稅范圍越狹窄,越容易對商品的購買者 產生替代效應,使需求更具彈性,課稅商品價格的提高就變得艱難,稅負難以轉嫁 |
1、(2015年真題)在資本物品交易中,生產要素購買者將所購買的生產要素未來應當繳納的稅款,通過從購人價格中預先扣除(壓低生產要素購買價格)的方法,向后轉嫁給生產要素的出售者,這種稅收轉嫁稱為()。
A.稅收資本化
B.后轉
C.前轉
D.消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