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級經濟實務(財政稅收)》考試真題
一、案例分析題(共3道,第一道20分,第二道25分,第三道25分)
(一)
2022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2〕20號),明確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的方向。(由于試題為考生回憶,材料不完整,僅供參考)
1.簡述政府間事權劃分的外部性原則、信息復雜性原則和激勵相容原則的內涵。
2.《指導意見》如何清晰界定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
參考答案要點:
注意:以下僅為答案參考要點,可從以下方面擴展答題。
1、①外部性原則:也稱受益范圍原則,即如果某項支出對區域外的其他地區產生影響,具有一定外部性,就應當由②信息復雜性原則:指信息處理越復雜、越可能造成信息不對稱的事項,越應讓地方管理;信息復雜程度低一點,屬于全局性的事務適合于國家來管理③激勵相容原則:也稱調動積極性原則,要求財政事權劃分要充分體現權責四配,從而有利干各級政府主動履行職責和激勵相容,實現總體利益最大化。
2、①省級政府要參照中央做法,結合當地實際,按照財政事權劃分原則合理確定省以下政府間財政事權
②合理劃分省以下各級財政事權
③明晰界定省以下各級財政支出責任
(二)
某汽車生產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生產電動小汽車和A、B型燃油小汽車,A型燃油小汽車的消費稅稅率是5%,B型燃油小汽車的消費稅稅率是3%。2022年發生如下業務:
(1)銷售100輛電動小汽車,不含稅銷售價格為18萬元每輛,款項已收訖。銷售80輛A型燃油小汽車,不含稅銷售價格28萬元每輛,款項已收訖。
(2)8月以托收承付的方式銷售B型小燃油小汽車100輛給商貿公司,月底托收手續未辦妥。以分期收款方式銷售B型燃油小汽車200輛,合同約定八月份應當收到合同價款的五分之一,但是對方由于資金困難,未收到款項。
(3)將自產的A型燃油小汽車10輛無償贈送給關聯企業,A型燃油小汽車同期不含稅銷售價格是28萬元每輛,成本是15萬元每輛,企業會計分錄如下:
借:營業外支出1500000
貸:庫存商品1500000
(4)該企業擁有3棟廠房,每棟原值是1000萬元,其中一棟用于出租,不含稅年租金100萬元。該企業所在地區房產稅扣除率為30%。
(5)購進生產設備一臺,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的金額是200萬元,稅額是26萬元,已計提折舊20萬元,假設凈殘值為零。于12月份轉給職工食堂使用。
1.計算(1)應繳納的消費稅稅額。
2.說明(2)銷售貨物是否應于8月份繳納增值稅,并說明理由。
3.計算(3)應調增的增值稅銷項稅額和補繳的消費稅稅額。
4.計算(4)應繳納的房產稅稅額。
5.計算(5)需要轉出的進項稅額。
參考答案要點:
1、電動小汽車不繳納消費稅
銷售A型燃油小汽車應納消費稅=28×80×5%=112(萬元)
2、托收承付方式銷售100輛B型燃油小汽車不繳納增值稅
采取托收承付方式銷售貨物,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發出貨物并辦妥托收手續的當天以分期收款方式銷售200輛B型燃油小汽車要繳納增值稅
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銷售貨物,為書面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的當天,無書面合同的或者書面合同沒有約定收款日期的,為貨物發出的當天。
3、增值稅=28×10×13%=36.49(萬元)
消費稅=28×10×5%=14(萬元)
4、1000×2×1.2%×(1-30%)=16.8
100×12%=12
5、凈值率=(200-20)+200=90%
業務(5)應轉出的進項稅額=26×90%=23.4(萬元)
(三)
甲服裝廠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企業所得稅稅率25%。2022年主營業務收入8000萬元,其他業務收入2000萬元,營業外收入1000萬元,主營業務成本1200萬元,其他業務成本400萬元,營業外支出300萬元。銷售費用2500萬元,管理費用500萬元,財務費用300萬元,可扣除的稅金800萬元。企業自行計算的會計利潤5000萬元。2023年交由某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核,發現如下問題:
(1)實發職工工資1000萬元,已計入相關成本費用中。職工福利費150萬元。工會經費21萬元,并取得相關專用憑證。職工教育經費70萬元。替員工繳納個人所得稅3萬元,已在管理費用中列支。
(2)廣告費2000萬元。
(3)營業外支出中,支付違約金10萬元,環保部門罰款5萬元。
(4)該廠占地10萬平方米,其中辦公樓占地2萬平方米,廠區內綠化用地2萬平方米,附屬的幼兒園用地1萬平方米,未計提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已知該企業所在地的城鎮土地使用稅年稅額為每平方米1元。
除上述業務外,無其他調整項目,各扣除項目均已取得了合法有效的憑證。
1.計算(1)應調整的應納稅所得額。
2.計算(2)應調整的應納稅所得額。
3.計算(3)應調整的應納稅所得額。
4.計算該企業應繳納的城鎮土地使用稅。
5.計算該企業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
參考答案要點:
1、職工福利費限額=1000×14%=140,小于職工福利費150萬元,調增10萬元
工會經費限額=1000×2%=20萬元,小于撥繳工會經費21萬元,調增1萬元
職工教育經費限額=1000×8%=80萬元,高于發生職工教育經費支出70萬元,無需調整,調整的金額為0元
替員工個人承擔的個人所得稅3萬元應屬于個人工資薪金的一部分,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不得稅前扣除,因此調增3萬元
2、廣告費用扣除限額=(8000+2000)×15%=1500(萬元)
發生廣告費用2000萬元,調增500萬元。
3、商業違約金10萬元可以稅前扣除
環保部門的罰款5萬元不允許稅前扣除
調增5萬元
4、企業的附屬幼兒園免征城鎮土地使用稅
業務(4)中應調整的城鎮土地使用稅稅額=(10-1)×1=9(萬元)
5、會計利潤=5000-9=4991(萬元)
應納稅所得額=4991+14+500+5=5510(萬元)
應納稅額=5510×25%=1377.5(萬元)
二、論述題(共1道,30分)
近年來,我國在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事業中強調共同富裕的目標。二十大提出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性支付等的調節力度。完善個人所得稅,規范收入分配制度,規范增長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促進共同富裕。
簡述稅收、社會保障、政府間轉移支付的概念和作用。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論述我國如何利用上述手段實現共同富裕。
參考答案要點:
注意:以下僅為答案參考要點,可從以下方面擴展答題。
1、稅收:
概念:稅收是國家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依據其社會職能,按照法律規定,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強制、無償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規范形式
作用:稅收作為重要的宏觀經濟調控經濟,有助于促進經濟穩定;稅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主要表現;稅收在實現收入公平分配中的作用。
2、社會保障:
概念:社會保障是國家向年老、喪失勞動能力、失去就業機會以及遇到其他意外而面臨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作用:社會保障制度可以彌補市場經濟的缺陷;社會保障制度具有"內在穩定器"的作用;社會保障與稅收相得益彰,共同調節社會成員的收入水平;社會保障可以彌補商業保險的局限。
3、政府間轉移支付:
概念:政府間轉移支付是指一個國家的各級政府彼此之間在既定的職責范圍、支出責任和稅收劃分框架下所進行的財政資金的相互轉移。
作用:糾正政府間縱向財政失衡;糾正政府間橫向財政失衡;發展區域性的外溢性項目的需要;加強中央財政對地方財政的宏觀調控。
4、如何利用上述手段實現共同富裕?
①優化稅制結構和稅收調節體系,加大稅收在調節居民收入分配方面的力度
②完善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充分發揮社會保障在促進社會公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③健全轉移支付制度,增強精準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