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政府間財政關系
第一節 財政分權理論(熟悉)
一、公共產品和服務理論
二、集權分權理論
中央政府是國家利益的代表者,地方政府是地方利益的代表者,因此需要處理政府的集權與分權問題。
三、財政聯邦主義
財政聯邦主義不一定是指政治上實行聯邦主義。它實際上意味著這樣兩種可能情形:(1)得到上級授權的地方當局進行地方決策;(2)地方當局具有獨立的憲法所保障的權力。
財政聯邦主義為地方分權提供的理由:(1)地方政府存在的理由是它比中央政府更接近民眾,也就是說它比中央政府更加了解其轄區民眾的需求和效用;(2)一個國家內部不同地區的人有權對不同種類和數量的公共產品和服務進行各自的選擇,而地方政府就是實現不同地區不同選擇的機制。提布特在其著作《地方支出的純理論》中提出了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理論。
上述理由得出結論:(1)為了實現資源配置的有效性與分配的公平性,某些公共決策應該在較低層次的政府進行;(2)地方政府之間也會存在競爭,但這種競爭更有利于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四、俱樂部理論
俱樂部理論:假定地方是一個由自愿聚合在一起的人們所組成的聚合體或者社群,稱之為 “俱樂部”。
俱樂部理論論證了地方政府的適當規模問題,即一個地方政府的規模,應該確定在擁擠成本(邊際成本)正好等于由新會員承擔稅收份額所帶來的邊際收益這一點上。因此在理論上能夠斷定,存在多個適當規模的地方政府,就可以通過人們在不同轄區之間進行移居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