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008年,我本科畢業,對第一份工作自然十分憧憬。面對五顏六色的人才市場,我問自己:要找什么樣的工作?審視自己的優缺點,專業能力、學習能力較強,人際交往能力相對較弱,于是認定自己適合做財務工作,堅定不移的非財務工作不找。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國內知名上市家電零售企業工作。在經過新入職儲備干部輪崗,熟悉各工作流程之后,理所當然的從基層崗位,也就是收銀員做起。經過仔細的觀察,這是一家非常成熟的企業,管理制度、晉升渠道、福利待遇非常清晰,這也是一份市場上比較好的崗位,待遇中等,五險一金,雙休,加班有加班費,法定節假日等等。如果我工作表現比較好,那么在經過1--2年門店收銀、門店會計、上百個分工明確的會計崗位之后,歷時十年以上,才能主管一個業務。最最重要的一點,在這里,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遵守制度。我問自己,可以接受這樣的職業生涯嗎?這樣的職業規劃是你可以接受的嗎?
經過一番掙扎,在第一份工作的第二個年頭,我迎來了第二份工作:在充滿機遇飛速發展的神府煤田,一個正處于轉型階段的制造型小型企業。在這里,公司制度需要我們一點點地去完善,財務規章需要逐漸的規范,從上到下堅持好的制度舉措發揚光大,不適合的及時叫停。領導在安排工作的時候,都會有試用的一個過程。比如交給你一項工作,你如果十分漂亮的完成,那么下次稍微困難一點的任務也就可以繼續安排,如果不能完成,或者完成不好,那么下次就安排比較簡單點的任務。在入職的第二個月,由于60多歲的財務經理在發言時不能完全解釋清楚我做的財務分析,因此我參加了一次總經理辦公會,在會上做了一個簡單的財務分析展示。第三個月開始,我就成為總經理辦公會第一個非高層參與者。第四個月開始,我成為歷屆總經理辦公會的主要發言人。再后來,辦公會更名為經營分析會議,而我的財務分析,也從短短的幾張幻燈片展示幾個財務指標,而逐漸的變成一套復雜的涉及所有生產、銷售、采購、行政等工作的集成性財務分析報告。在這個我離職已5年的公司,月度、年度經營分析會,仍然是一個非常隆重的項目。這也為我后來的職業晉升打下堅實的基礎。于是,入職僅僅一年,在財務經理離職后,我便成為新的財務副經理,成為公司唯一一個40歲以下的高層,當時的我,大學畢業才剛剛一年半。
更加幸運的是,第二年,某省大型國企擬收購公司。作為一個剛剛掌握基礎技能的財務小白,完整的親身經歷的一次并購案,且除了財務決策由公司老板決定外,因另一同事非常遺憾的在并購開始前離職,所有的涉及財務工作均由我一人完成。第一次知道審計需要做什么,資產評估是什么,驗資需要什么程序。合并歷時兩年,前置一年,整合一年,雖然非常非常的忙,但是特別充實,能感覺每天的自己都比前一天進步,每一天都有新的東西塞進大腦。
在此期間,老板的另一家公司與合伙人兼經營人拆伙。在老板尤其是私人老板,成本效益至上,當他覺得你在領取工資可以處理他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時,那么他也不會費心費力去尋找新的幫手,產生新的費用。雖然,我在這里干得還算安心,但揪心的事也不少,是更加忙亂的一年。雖然只是兩個私人股東的變更,但是作為委以重任接手的一方,需要理清前3年的賬務,非常不專業的財務人員,對于財務問題的處理方式,聞所未聞,以及核對存貨,往來應收應付,交接程序等等,不斷的刷新我對基層財務的認知。而要處理這樣一個會計的遺留問題,則花費了我長達一年的時間。
實事求是的說,這份工作在市場上是一個相當不被人看好的崗位。工作所在廠礦區,遠離市區,無社會保險,生活環境艱苦,工作繁重,私人老板,以及家族管理模式,性別歧視等一系列問題。但是,工資待遇豐厚,被所有人尊重,職業成長迅速。在當時的情況下,我認為非常適合我。當所有工作都走上正軌,普通工作由帶出來的會計負責,且領導層穩定制度按部就班時,我已經在這家公司就職五年。在這里,員工尊敬,老板、總經理尊重,財務部門需要辦理的事項,所有工作在公司內部都可以走綠色通道,優先辦理,財務明確不可行的事項,沒有人會試圖挑戰,工資待遇福利更加不用多說。而在第五年的按部就班工作中,也是剛剛可以考取中級會計證書的第一年,我就報名參加,并通過了三科考試。之后,我發現完全沒有增加任何新的工作,就忍不住問自己,你滿足了嗎?在這里我的職業發展已經到達頂峰,而所進行的工作都在以前曾經完成過,之后只要按照既定模式即可。
因此,已經拿到中級職稱的我又迎來了第三份工作,進入了我當前就職的企業。入職時,公司剛剛成立,一切都從零開始。在私企工作,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不過一些地方特色或者固有習慣,給我帶來一些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不良小毛病。不過非常幸運的是,入職剛剛半年,國內知名上市公司計劃注資公司,加入管理。合作方進行第一次賬務檢查,檢查報告揭示的問題,除了管理方面的問題,還有賬務本身的問題。這讓我忍不住懷疑自己的專業能力,如此低級且多的問題,僅僅因在上一份工作中,不受重視而視為正常的做法,真的就是正確的嗎?對于自己所犯的錯誤絕對不允許第二次出現。之后,第二次賬務檢查,報告中揭示的問題就只是一些理解性的問題,或者與他們財務制度的差異了。再以后幾次賬務復查,終于讓他們對我公司的賬務產生信任,可以直接從賬面取數。但遺憾的是,歷經三年的工作,在最后階段該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審批未批準,并購失敗。
在此單位工作五年,更換了六個總經理或者實際管理者,管理模式也是一變再變,專業技能雖然僅僅只是有所提升,但是管理能力成長頗多。在不同的管理風格下,堅持以做實事為準,尤其是期間雙重管理下,如何施展工作。在并購期間,對方已實際注資,且派駐總經理等管理人員,在實際操作中,雙方股東意見不一致時,同時安排給同一項實務但互相違背時,處理方式就需要技巧,我的處理方式就是,作為他們之間溝通的橋梁,除非雙方達成一致意向,否則不予處理。如原股東要求派駐的商務部經理在所有的總經理簽字后的付款單再審核一遍方可付款,董事長直接指示作為財務經理的我,以后付款必須看到商務部經理簽字后方可付款,而新股東的總經理并不認可此做法,認為自己作為總經理,由最后簽字審批權,而作為雙方合資的企業,商務部經理盡管是原股東的女婿,但是職務上無此權限,而作為財務經理,接受到相反的指示,只能將新股東總經理意見告知原股東及其家人,并且表示,你們可以說服總經理,或者通過雙方股東商議,通知總經理而后通知我,我才可以執行此事項。并不能因新股東股份多,或者原股東態度強硬而有所偏頗,所以在迎來送往了數任總經理或者名義總經理以及實際管理者之后,依舊頑強的扎根在財務經理崗位。
我的職業成長比較具有偶然性,并不是每一個會計都能在能力滿足時即可晉升,也并不是每一人都能在短短十年的私人企業工作中,遭遇成功以及失敗的并購,但是職業規劃以及工作態度還是可以通用的,希望能夠幫助到些許朋友,謝謝!
本文轉載自全國會計資格評價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考試那么難,這份中級會計通關資料包請收下>>! |
推薦:一眼望去全是變化,2019版中級會計師教材變化為啥這么大?
233網校中級會計師2019年招生啟動,講師助你直擊命題核心,高效過3科!【點擊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