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計算分析題(本類題共2題,共22分,每小題11分。)
36、甲公司屬于工業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所得稅稅率為33%,按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甲公司于2005年12月1日正式投產,原材料按實際成本核算。W材料12月初結存為零。
甲公司2005年12月發生的有關原材料的經濟業務如下:
(1)12月2日,向乙公司購入W材料1000噸,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原材料價款為20000萬元,增值稅額為3400萬元,款項已通過銀行轉賬支付,W材料驗收入庫過程中發生檢驗費用500萬元,檢驗完畢后W材料驗收入庫。
(2)12月5日,生產領用W材料300噸。
(3)12月8日,向丙公司購入W材料1900噸,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原材料價款為54150萬元,增值稅額為9205.5萬元,款項已通過銀行轉賬支付。W材料已驗收入庫。
(4)12月10日,生產領用W材料600噸。
(5)12月12日,發出W材料1000噸委托外單位加工(月末尚未加工完成)。
(6)12月15日,向丁公司購入W材料l000噸,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原材料價款為30000萬元,增值稅額為5100萬元,款項已通過銀行轉賬支付,W材料已驗收入庫。
(7)12月17日,生產領用W材料1500噸。
假定:甲公司領用W材料生產的產品在2005年度全部完工,且全部對外售出;不考慮其他因素。
要求:
(1)計算購入各批W材料的實際單位成本。
(2)按后進先出法計算發出各批W材料的成本和月末結存W材料的成本。
(3)按先進先出法計算發出各批W材料的成本和月末結存W材料的成本。
(4)計算采用先進先出法計價與采用后進先出法計價相比對甲公司2005年度凈利潤的影響數(注明“增加”或“減少”)。
(5)計算采用先進先出法計價與采用后進先出法計價相比對甲公司2005年末未分配利潤的影響數(注明“增加”或“減少”)。
(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37、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為上市公司。甲公司長期債券投資于每年年末計提債券利息,并采用實際利率法攤銷債券溢折價。甲公司發生的有關長期債券投資業務如下:
(1)2001年12月31日,以21909.2萬元的價格購入乙公司于2001年1月1日發行的5年期一次還本、分期付息債券,債券面值總額為20000萬元,付息日為每年1月1日,票面年利率為6%,實際年利率為5%。未發生其他相關稅費。
(2)2002年1月1日,收到乙公司發放的債券利息,存入銀行。
(3)2002年12月31日,計提債券利息,并攤銷債券溢價。
(4)2003年1月1日,收到乙公司發放的債券利息,存入銀行。
(5)2003年12月31日,計提債券利息,并攤銷債券溢價。
(6)2004年1月1日,收到乙公司發放的債券利息,存入銀行。
(7)2004年12月31日,計提債券利息,并攤銷債券溢價。
(8)2005年1月1日,收到乙公司發放的債券利息,存入銀行。
(9)2005年12月31日,計提債券利息,并攤銷債券溢價。
(10)2006年1月1日,該債券到期,收到乙公司發放的債券本金和利息,存入銀行。
假定各年實際利率均為5%,不考慮其他因素。
要求:
(1)計算該債券年票面利息。
(2)計算各年的投資收益和溢價攤銷額。
(3)逐筆編制上述各項業務的會計分錄。
(“長期債權投資”科目要求寫出明細科目,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