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級會計師考試將于9月10-12日舉行,考生進入全面備考階段。233網校中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實務》每日一練欄目,每天10道最新試題,免費在線測試,知識點各個突破。還可隨時查看在線測試記錄,助力考生有效科學備考。
2016中級會計師《會計實務》每日一練:存貨跌價準備(6.17)
【習題1:簡答題】甲公司對存貨按照單項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0×9年年末關于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資料如下:
(1)庫存商品甲,賬面余額為300萬元,已計提存貨跌價準備30萬元。按照一般市場價格預計售價為400萬元,預計銷售費用和相關稅金為10萬元。
(2)庫存商品乙,賬面余額為500萬元,未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庫存商品乙中,有40%已簽訂銷售合同,合同價款為230萬元;另60%未簽訂合同,按照一般市場價格預計銷售價格為290萬元。庫存商品乙的預計銷售費用和稅金共25萬元。
(3)庫存材料丙因改變生產結構,導致無法使用,準備對外銷售。丙材料的賬面余額為120萬元,預計銷售價格為110萬元,預計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為5萬元,未計提跌價準備。
(4)庫存材料丁20噸,每噸實際成本1 600元。全部20噸丁材料用于生產A產品10件,A產品每件加工成本為2 000元,每件一般售價為5 000元,現有8件已簽訂銷售合同,合同規定每件為4 500元,假定銷售稅費均為銷售價格的10%。丁材料未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要求:計算上述存貨的期末可變現凈值和應計提的跌價準備,并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
【參考答案及解析】(1)庫存商品甲
可變現凈值=400-10=390(萬元),庫存商品甲的成本為300萬元,小于可變現凈值,所以應將已經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30萬元轉回。
借:存貨跌價準備30
貸:資產減值損失 30
(2)庫存商品乙
有合同部分的可變現凈值=230-25×40%=220(萬元)
有合同部分的成本=500×40%=200(萬元)
因為可變現凈值高于成本,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無合同部分的可變現凈值=290-25×60%=275(萬元)
無合同部分的成本=500×60%=300 (萬元)
因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25萬元,須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5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25
貸:存貨跌價準備 25
(3)庫存材料丙
可變現凈值=110-5=105(萬元)
材料成本為120萬元,須計提15萬元的跌價準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15
貸:存貨跌價準備15
(4)庫存材料丁,因為是為生產而持有的,所以應先計算所生產的產品是否貶值
有合同的A產品可變現凈值=4 500×(1-10%)×8=32 400(元)
無合同的A產品可變現凈值=5 000×(1-10%)×2=9 000(元)
有合同的A產品成本=1 600×20/10×8+2 000×8=41 600(元)
無合同的A產品成本=1 600×20/10×2+2 000×2=10 400(元)
由于有合同和無合同的A產品的可變現凈值都低于成本,說明有合同和無合同的A產品耗用的丁材料期末應均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
有合同的A產品耗用的丁材料的可變現凈值=4 500×(1-10%)×8-2 000×8=16 400(元)
有合同的A產品耗用的丁材料的成本=20×1 600×(8/10)=25 600(元)
有合同部分的丁材料須計提跌價準備25 600-16 400=9 200(元)
無合同的A產品耗用的丁材料的可變現凈值=5 000×(1-10%)×2-2 000×2=5 000(元)
無合同部分的丁材料成本=20×1 600×(2/10)=6 400(元)
無合同部分的丁材料須計提跌價準備6 400-5 000=1 400(元)
故丁材料須計提跌價準備共計10600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10 600
貸:存貨跌價準備10 600
點擊在線練習:《每日一練》10道最新試題
想要更多練習?小編推薦中級會計師考試模擬試題,配合考生備考戰略,涵蓋各科重要考點,實戰練習,有效通關!
一次通關攻略:中級會計師各科章節90%重難點搶先試聽》
中級會計師考試手機用戶可訪問:https://m.233.com/zh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