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甲公司為境內上市公司,主要從事生產和銷售中成藥制品,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所得稅采用債務法核算,產品的銷售價格均為不含增值稅價格,假定不考慮除所得稅以外的其他相關稅費。甲公司2007年度財務會計報告于2008年4月29日對外報出。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編制的利潤表如下:
利 潤 表
編制單位:甲公司 2007年度 單位:萬元
項 目 |
本期金額 |
一、營業收入 | 35 000 |
減:營業成本 | 15 000 |
營業稅金及附加 | 1 000 |
銷售費用 | 2 000 |
管理費用 | 900 |
財務費用 | 600 |
資產減值損失 | 200 |
加: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損失以“-”號填列) | 60 |
投資收益(損失以“-”號填列) | 2 000 |
其中: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 | 500 |
二、營業利潤(虧損以“-”號填列) | 17 360 |
加:營業外收入 | 640 |
減:營業外支出 | 500 |
其中: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 | 100 |
三、利潤總額(虧損總額以“-”號填列) | 17 500 |
減:所得稅費用 | 5 000 |
四、凈利潤(凈虧損以“-”號填列) | 12 500 |
甲公司2007年度發生的有關交易及其會計處理,以及在2008年度發生的其他相關事項如下(假定甲公司下列各項交易均不屬于關聯交易):
(1)2007年11月20日,甲公司與乙醫院簽訂購銷合同。合同規定:甲公司向乙醫院提供A種藥品20箱試用,試用期6個月。試用期滿后,如果總有效率達到70%,乙醫院按每箱500萬元的價格向甲公司支付全部價款;如果總有效率未達到70%,則退回剩余的全部A種藥品。
20箱A種藥品已于當月發出,每箱銷售成本為200萬元(未計提跌價準備)。甲公司將此項交易額10 000萬元確認為2007年度的主營業務收入,并計人利潤表有關項目。甲公司為乙醫院提供的A種藥品系甲公司研制的新產品,首次用于臨床試驗。目前無法估計用于臨床時的總有效率。
假定此項業務稅法規定與會計準則規定相同。
(2)為籌措研發新藥品所需資金,2007年12月1日,甲公司與丙公司簽訂購銷合同。合同規定:丙公司購入甲公司積存的1
39、甲公司系國有獨資公司,經批準自2008年1月1日起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甲公司對所得稅一直采用債務法核算,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甲公司自設立以來,一直按凈利潤的10%計提法定盈余公積,不計提任意盈余公積。
(1)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甲公司對2008年以前的會計資料進行復核,發現以下問題:①甲公司自行建造的辦公樓已于2007年6月30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并投入使用。甲公司未按規定在6月30日辦理竣工決算及結轉固定資產手續。2007年6月30日,該"在建工程"科目的賬面余額為2 000萬元。2007年12月31日該"在建工程"科目賬面余額為2 190萬元,其中包括建造該辦公樓相關的專門借款在2007年7月至12月期間發生的利息50萬元,應計入管理費用的支出140萬元。
該辦公樓竣工決算的建造成本為2 000萬元。
甲公司預計該辦公樓使用年限為20年,預計凈殘值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至2008年1月1日,甲公司尚未辦理結轉固定資產手續。
②以400萬元的價格于2006年7月1日購入的一套計算機軟件,在購入當日將其作為管理費用處理。按照甲公司的會計政策,該計算機軟件應作為無形資產確認人賬,預汁使用年限為5年,采用直線法攤銷。
③"其他應收款"賬戶余額中的600萬元未按期結轉為費用,其中應確認為2007年銷售費用的為400萬元、應確認為2006年銷售費用的為200萬元。
④誤將2006年12月發生的一筆銷售原材料收入1 000萬元,記入2007年1月的其他業務收入;誤將2007年12月發生的一筆銷售原材料收入2 000萬元,記人2008年1月的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2006年的毛利率為20%,2007年的毛利率為25%。
假定上述事項涉及損益的事項均可調整應交所得稅。
(2)2008年7月1日,鑒于更為先進的技術被采用,經董事會決議批準,決定將B設備的使用年限由10年縮短至6年,預計凈殘值為零,仍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B設備系2006年12月購入,并于當月投入公司管理部門使用,入賬價值為10 500萬元;購人當時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500萬元。
假定:(1)甲公司上述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預計凈殘值以及折舊方法均符合稅法的規定。
(2)上述會計差錯均具有重要性。
要求:
(1)對資料(1)中的會計差錯進行更正處理。
(2)根據資料(2)中的會計變更,計算B設備2008年應計提的折舊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