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難點講解及典型例題
一、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概述
(一)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涵蓋的期間掌握
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涵蓋期間,如下圖所示:
(二)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內容圈【★2011年多選題】
日后事項包括調整事項與非調整事項,其區別如下表所示:
項目 |
調整事項 |
非調整事項【★2012年單選題】 |
概念 |
是指對資產負債表日已經存在的情況提供了新的 或進一步證據的事項。 |
是指表明資產負債表日后發生的情況的事項。 |
特點 |
1.在資產負債表日或以前已經存在,在資產負債 2.對按資產負債表日存在狀況編制的財務報表產 |
1.資產負債表日并未發生或存在,完全是資產負債表 日后才發生的事項; |
典型 |
1.資產負債表日后訴訟案件結案,法院判決證實 |
1.資產負債表日后發生重大訴訟、仲裁、承諾; |
【提示】某個事項是調整事項還是非調整事項,關鍵看該事項表明的情況在資產負債表日或之前是否已經存在。
【舉例】甲公司有一筆應收賬款,甲公司在日后期間得知其債務人財務狀況惡化導致甲公司將發生壞賬損失,該事項(即“甲公司在日后期間獲得債務人財務狀況信息”)所表明的情況(即“將發生壞賬損失”,不是指“應收賬款”本身)在資產負債表日是否已存在,是判定該事項屬于調整事項還是非調整事項的關鍵點:如果“債務人財務狀況惡化,甲公司將發生壞賬損失”這個情況在資產負債表日已客觀存在,只是甲公司不知道或雖然知道但未做適當處理,則該事項屬于調整事項;如果“債務人財務狀況惡化,甲公司將發生壞賬損失”這個情況是日后期間才出現(比如日后期間債務人發生重大火災導致債務人財務狀況突
然惡化),則該事項屬于非調整事項。
【例題1·單選題】某公司董事會批準的2012年財務報告報出日為2013年4月30日,所得稅匯算清繳日為4月15日,則該公司2012年度的資產負債表日后期間為( ?。?。
A.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15日
B.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
C.2012年12月31日至2013年4月30日
D.2012年12月31E1至2013年4月15日
【答案】B
【解析】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涵蓋的期間是自資產負債表日次日起至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止這段時間。
【例題2·多選題】甲公司2012年的年度財務報告批準對外公布的日期為2013年3月30日。2013年2月1日,甲公司發現2011年10月接受捐贈的一項固定資產尚未入賬;2013年2月11日,甲公司按2012年12月1日股東大會決議購入乙公司51%的股權;2013年3月1日,甲公司與丁公司進行債務重組,相關債務重組協議系雙方于2012年12月25日簽訂;2013年3月15日,經法院判決甲公司應向丙公司支付賠款1000萬元,甲公司已于2012年末對該項訴訟確認預計負債800萬元。下列事項中,屬于甲公司2012年度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的有( ?。?
A.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未入賬
B.購入乙公司51%的股權
C.與丁公司進行債務重組
D.法院判決甲公司應向丙公司支付賠償款
【答案】AD
【解析】選項Bc均屬于資產負債表日后發生的新事項,不是對資產負債表日存在的事項提供新的證據。
二、調整事項的處理原則及方法掌握重點【★2012年判斷題】
第一步:稅前調整
(1)涉及損益的事項,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核算;
(2)涉及利潤分配調整的事項,直接調整“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3)不涉及損益和利潤分配的事項,調整相關科目。
第二步:所得稅的處理重點難點
遞延所得稅與應交所得稅的調整,應分別從各自角度進行獨立分析,某些調整事項可能既影響遞延所得稅又影響應交所得稅,某些調整事項可能僅影響遞延所得稅或應交所得稅:
(1)判斷是否調整遞延所得稅時,應從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計稅基礎出發,分析資產、負債的暫時性差異是否發生變動,如果發生了變動,則一般需調整遞延所得稅。
常見事例:①日后期間因訴訟案件結案而調整預計負債;②日后事項表明資產負債表日確認的資產減值金額不合適而調整減值準備(如補提或轉回壞賬準備)等。
(2)判斷是否調整應交所得稅時,應從企業納稅義務的角度出發,分析調整事項是否導致應納稅所得額發生變動。如果應納稅所得額發生變動,則一般應調整應交所得稅(所得稅匯算清繳之前)。常見事例:①日后期間訴訟案件結案,賠償款實際支付時,相關賠償損失允許稅前扣除;②在報告年
度已確認收入的商品銷售,在日后期間發生銷售退回、銷售折讓等。
【提示】如果調整事項發生在所得稅匯算清繳之后,則一般不調整報告年度“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的金額(除非稅務機關允許調整)。
第三步:留存收益的調整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的貸方或借方余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同時,調整相應的盈余公積科目。
第四步:報表項目調整
報表 |
調整內容 |
資產負債表 |
相關項目的年初數、期末數 |
利潤表 |
相關項目的上期金額、本期金額 |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
相關項目的上年金額、本年金額 |
續表
報表 |
調整內容 |
現金流量表 |
附表中的相關項目 |
附注 |
如果涉及會計報表附注內容的,還應當調整會計報表附注相關項目的數字 |
【例題3·計算題】A公司2011年11月銷售給8企業一批產品,銷售價格2000萬元(不舍增值稅額),銷售成本1600萬元,貨款在當年12月31日尚未收到。2011年12月25日接到B企業通知,B企業在驗收物資時,發現該批產品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需要退貨。A公司希望通過協商解決問題,并與B企業協商解決辦法。A公司在編制2011年度資產負債表時,將該應收賬款2340萬元(包括增值稅額)列示于資產負債表的“應收賬款”項目內,公司按應收賬款年末余額的5%計提壞賬準備。
2012年2月8日雙方協商未成,A公司收到B企業通知,該批產品已經全部退回。A公司于2012年2月10日收到退回的產品,以及購貨方退回的增值稅專用的發票聯和稅款抵扣聯(假設A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除應收8企業賬款計提的壞賬準備外,無其他納稅調整事項。A公司所得稅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2011年度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為2012年3月31日,2012年5月30日完成了2011年所得稅匯算清繳。A公司按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假定在退貨發生前,A公司已計算2011年的應交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A公司、B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稅率均為25%。要求:對上述調整事項進行賬務處理,并說明對2011年度財務報表相應項目的調整(不考慮現金流量表)。
【答案】(1)相關調整分錄為: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營業收入2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340
貸:應收賬款2340
借:壞賬準備117(2340×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資產減值損失117
借:庫存商品16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營業成本1600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1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所得稅費用100[(2000-1600)×25%]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所得稅費用29.2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29.25(2340×5%×25%)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91.025
盈余公積21.2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12.25(2000-1600-117-100+29.25)
(2)調整報告年度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數字
?、儋Y產負債表項目的調整:
調減應收賬款2223萬元;調增存貨1600萬元;調減遞延所得稅資產29.25萬元;調減應交稅費440萬元;調減盈余公積21.225萬元;調減未分配利潤l91.025萬元。
②利潤表項目的調整:
調減營業收入2000萬元;調減營業成本1600萬元;調減資產減值損失117萬元;調減所得稅費用70.75萬元(100-29.25);調減凈利潤212.25萬元。
③所有者權益變動表項目的調整:
調減凈利潤212.25萬元;“提取盈余公積”項目中“盈余公積”一欄調減21.225萬元、“提取盈余公積”項目中“未分配利潤”一欄調增21.225萬元。
三、非調整事項的處理原則及方法
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是指表明資產負債表日后發生的情況的事項。該事項不影響產負債表日存在的情況,不應調整資產負債表日的財務報表,但應當在報表附注中披露每項重要的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的性質、內容、及其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無法做出估計的,應當說明原因。
本章小結
本章內容在考試中往往與其他章節內容相結合,綜合性強且難度較高,在學習過程中,應重點掌握調整事項與非調整事項的界定、調整事項的處理等內容。在界定調整事項與非調整事項時,關鍵要看該事項表明的情況在資產負債表日是否已經存在。另外,要熟記典型的調整事項、非調整事項。備考過程中,“記憶”不是萬能的,但不做一定的記憶是萬萬不行的。
在對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進行處理時,應注意把握好調整事項“三步曲”:①稅前處理;②所得稅調整;③稅后分配。同時,應熟練掌握教材所舉的典型事項的調整:未決訴訟(預計負債)、壞賬準備(計提或轉回)、銷售退回等。
233網校編輯推薦:
2014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中級會計實務》各章關鍵考點預習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