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計算題
1、某電子企業(yè)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13年4月發(fā)生下列經濟業(yè)務:
(1)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銷售A產品50臺,不含稅單價8000元。貨款收到后,向購買方開具了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并將提貨單交給了購買方。截止月底,購買方尚未提貨。
(2)將20臺新試制的B產品分配給投資者,單位成本為6000元。該產品尚未投放市場,無同類產品的銷售價格。
(3)裝飾本企業(yè)辦公樓領用甲材料1000公斤,每公斤單位成本為50元。
(4)改、擴建單位幼兒園領用甲材料200公斤,每公斤單位成本為50元,同時領用自產的A產品5臺。
(5)當月因管理不善丟失庫存乙材料800公斤,每公斤單位成本為20元,作待處理財產損溢處理。
(6)當月發(fā)生購進貨物的全部進項稅額為70000元。
其他相關資料:甲材料、乙材料均系外購取得;上月進項稅額已全部抵扣完畢;購銷貨物增值稅稅率均為17%;稅務局核定的B產品成本利潤率為10%;本月取得的相關票據符合稅法規(guī)定并在本月認證抵扣;上述題干中給出的單位成本都是不含增值稅的。
要求:
(1)計算當月銷項稅額;
(2)計算當月可抵扣的進項稅額;
(3)計算當月應繳納的增值稅稅額。
(1)【答案】當月銷項稅額=[50×8000+5×8000+20×6000×(1+10%)]×17%=97240(元)
【解析】 采用直接收款方式銷售貨物,不論貨物是否發(fā)出,增值稅的納稅義務發(fā)生時間均為收到銷售款或取得索取銷售款憑據的當天。因此,當納稅人銷售A產品50臺,盡管購買方尚未提貨,仍應繳納增值稅。
(2)【答案】當月可抵扣的進項稅額=70000-(50×1000+50×200+20×800)×17%=57080(元)
【解析】將新試制的B產品分配給投資者,視同銷售,應繳納增值稅;但由于B產品沒有市場價格,因此應計算其組成計稅價格。
(3)當月應納增值稅額=97240-57080=40160(元)
【解析】改、擴建幼兒園領用自產的A產品,視同銷售,應繳納增值稅。
章節(jié)習題:2017年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章節(jié)練習題匯總
專題推薦:2017年中級會計師《經濟法》考點試題備考沖刺專題
2017年中級會計師網校震撼開課,快速導入知識架構,掌握拿分訣竅!【點擊馬上試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