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33網校學霸君的學習計劃,2020年中級會計師備考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按計劃執行呢?現在,233網校中級會計網校繼續為大家提供整理2020年中級會計經濟法知識點及匯總, 本章內容提供2020年中級會計職稱《經濟法》知識點第七章內容,和學霸君一起來學習吧!
下載APP>>獲取中級會計師三科講義/思維導圖
2020年中級會計經濟法知識點:預算法
一、預算和預算法概述
(一)預算的概念
預算法意義上的預算,是指國家預算或財政預算,即國家對會計年度內的收入和支出的預先估算。
(二)預算法的概念
預算法是調整在國家進行預算資金的籌集、分配、使用和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預算法的調整對象是在國家以法定程序進行預算資金的籌集、分配、使用和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簡稱預算關系)。預算關系可分為預算實體關系和預算程序關系兩類。
(三)預算年度
預算年度分為歷年制和跨年制兩類。前者是以公歷年度作為預算年度,我國即是這種。
(四)預算法的基本原則
1.統籌兼顧、勤儉節約、量力而行原則
2.預算法定原則
3.績效原則
4.跨年度預算平衡原則
5.公開原則
6.完整性原則
7.分稅制原則
二、預算體系
(一)預算體系的層級:五大層級
(1)中央預算;(2)省、自治區、直轄市預算;(3)設區的市、自治州預算;(4)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預算;(5)鄉、民族鄉、鎮預算
(二)各級預算的構成
中央預算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數額,以及中央對地方返還或者給予補助的數額。
地方各級政府預算包括下級政府向上級政府上解的收入總額,以及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返還或者給予補助的數額。
(三)政府預算體系
預算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三、預算管理職權
預算管理職權包括預算的編制權、審批權、執行權、調整權等。
預算管理職權的分配,包括橫向分配和縱向分配兩個方面。
(一)權力機關的預算管理職權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預算管理職權:
人大:(1)審查權。(2)批準權。(3)變更、撤銷權。
常委:(1)監督權。(2)審查和批準權。(3)撤銷權。
2.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預算管理職權:
(1)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的預算管理職權包括:①審查權。②批準權。③改變、撤銷權。
(2)縣級以上地方各級常委的預算管理職權包括:①監督權。②審查和批準權。③撤銷權。
(3)鄉、民族鄉、鎮的人大的預算管理職權包括:①審查和批準權。②監督權。③撤銷權。
3.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的預算管理職權。
(二)行政機關的預算管理職權
1.國務院的預算管理職權
(1)預算編制權。
(2)報告權。
(3)執行權。
(4)決定權。
(5)監督權。
(6)改變、撤銷權。
2.地方各級政府的預算管理職權。
(1)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的預算管理職權。
①編制權;②報告權;③執行權;④決定權;⑤監督權。⑥改變、撤銷權。
(2)鄉、民族鄉、鎮政府的預算管理職權。
①編制權;②報告權;③執行權;④決定權。
(三)財政部門的預算管理職權
1.國務院財政部門的預算管理職權。
(1)編制權;(2)執行權;(3)提案權;(4)報告權。
2.地方各級政府財政部門的預算管理職權。
(1)編制權;(2)執行權;(3)提案權;(4)報告權。
(四)其他部門的預算管理職權
各部門、各單位是預算的具體執行單位。
各部門編制本部門預算、決算草案;組織和監督本部門預算的執行;定期向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報告預算的執行情況。各單位編制本單位預算、決算草案;按照國家規定上繳預算收入,安排預算支出,并接受國家有關部門的監督。
四、預算收支范圈
(一)預算收入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主要包括稅收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轉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
注意:1.稅收收入:稅收收入是國家預算收入的最主要的部分
2.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源和資產是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國有資源和資產有償使用收人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3.轉移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包括上級補助收入(主要是返還性收入、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專項轉移支付收入)、下級上解收入、上年結余收入和其他收入。
(二)預算支出
類別:按照其功能分類,包括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外交、公共安全、國防支出,農業、環境保護支出,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支出,社會保障及就業支出和其他支出;
按照其經濟性質分類,包括工資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資本性支出和其他支出。
注意:上級政府不得在預算之外調用下級政府預算的資金。下級政府不得擠占或者截留屬于上級政府預算的資金。
五、預算編制
預算編制的對象是預算草案。
所謂預算草案,是指各級政府、各部門、單位編制的未經法定程序審查批準的預算收支計劃。注意:預算草案在未經權力機關批準之前,僅是一種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國家預算。
(一)預算編制的時間和基礎
時間安排:國務院應當及時下達關于編制下一年預算草案的通知。
編制依據:各級預算應當根據年度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國家宏觀調控總體要求和跨年度預算平衡的需要,參考上一年預算執行情況、有關支出績效評價結果和本年度收支預測,按照規定程序征求各方面意見后,進行編制。
(二)預算編制的具體要求
1.預算中涉及舉借債務的規定:
(1)舉借債務應當控制適當的規模,保持合理的結構。
(2)對中央一般公共預算中舉借的債務實行余額管理,余額的規模不得超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限額。
(3)國務院財政部門具體負責對中央政府債務的統一管理。
(4)舉借債務的規模,由國務院報全國人大或者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
(5)地方政府對其舉借的債務負有償還責任,中央政府實行不救助原則。
2.預算編制的基本要求。
(1)各級預算收入的編制,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財政政策相銜接。
(2)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應當依照《預算法》規定,將所有政府收入全部列入預算,不得隱瞞、少列。
(3)各級預算支出應當依照《預算法》規定,按其功能和經濟性質分類編制。
(4)各級預算支出的編制,應當貫徹勤儉節約的原則,嚴格控制各部門、各單位的機關運行經費和樓堂館所等基本建設支出。
(5)各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編制,應當統籌兼顧,在保證基本公共服務合理需要的前提下,優先安排國家確定的重點支出。
3.轉移支付的編制要求。
(1)一般性轉移支付應當按照國務院規定的基本標準和計算方法編制。
(2)專項轉移支付應當分地區、分項目編制。
(3)縣級以上各級政府應當將對下級政府的轉移支付預計數提前下達下級政府。
(4)地方各級政府應當將上級政府提前下達的轉移支付預計數編入本級預算。
4.扶助金、預備費、預算周轉金及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預算。
(1)預算中應當安排必要的資金,用于扶助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經濟社會建設事業。
(2)各級一般公共預算應當按照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額的1%至3%設置預備費,用于當年預算執行中的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處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難以預見的開支。
(3)各級一般公共預算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可以設置預算周轉金,用于本級政府調劑預算年度內季節性收支差額。
(4)各級一般公共預算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可以設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用于彌補以后年度預算資金的不足。
5.上年結余的處理。
(1)上一年預算的結轉資金,應當在下一年用于結轉項目的支出;
(2)連續兩年未用完的結轉資金,應當作為結余資金管理。
(3)各部門、各單位上一年預算的結轉、結余資金按照國務院財政部門的規定辦理。
六、預算審查和批準:只有經過審批的預算才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一)預算草案的初審
中央預算:全國人大45日前;
各級預算:本級人大30日前;
(二)預算的審批
1.預算審批的權力機關。
中央預算由全國人大審查和批準。地方各級預算由本級人大審查和批準。
2.對提請審查的預算草案的細化要求:報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準的預算草案應當細化。
3.預算審查。
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對預算草案及其報告、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進行審查
預算的備案:層層上報
預算的批復
各級預算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后,本級政府財政部門應當在20日內向本級各部門批復預算。各部門應當在接到本級政府財政部門批復的本部門預算后15日內向所屬各單位批復預算。
七、預算執行
(一)預算收支的組織執行
各級預算由本級政府組織執行,具體工作由本級政府財政部門負責。
各部門、各單位是本部門、本單位的預算執行主體,負責本部門、本單位的預算執行,并對執行結果負責。
1.預算執行的依據。
預算執行要以經過權力機關依法定程序批準的預算為依據
2.預算收入的組織執行。
預算收入征收部門和單位,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及時、足額征收應征的預算收入。
3.預算支出的組織執行。
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財政部門的規定,及時、足額地撥付預算支出資金,加強對預算支出的管理和監督。
4.預算執行中會計核算的基礎。
各級預算的收入和支出實行收付實現制。特定事項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實行權責發生制的有關情況,應當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
(二)國庫制度
概念:國庫,就是辦理預算收入的收納、劃分、留解、退付和預算支出的撥付的專門機構。
類別:國庫分為中央國庫和地方國庫
1.國庫的設立。
縣級以上各級預算必須設立國庫;具備條件的鄉、民族鄉、鎮也應當設立國庫。
2.國庫的業務。
中央國庫業務由中國人民銀行經理,地方國庫業務依照國務院的有關規定辦理。
各級國庫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時準確地辦理預算收入的收納、劃分、留解、退付和預算支出的撥付。
3.庫款的支配。
各級國庫庫款的支配權屬于本級政府財政部門。
國家實行國庫集中收繳和集中支付制度,對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實行國庫集中收付管理。
(三)預算執行中的職責劃分
各級政府領導:支持
財政、稅務、海關等部門:分析
各部門、各單位:預算收入和支出的管理
(四)預算預備費、預算周轉金、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管理
1.各級預算周轉金由本級政府財政部門管理,不得挪作他用。
2.各級一般公共預算的結余資金,應當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八、預算調整
(一)需要進行預算調整的情形
1.預算調整的情形。
(1)需要增加或者減少預算總支出的;
(2)需要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
(3)需要調減預算安排的重點支出數額的;
(4)需要增加舉借債務數額的。
2.不屬于預算調整的情形。
在預算執行中,地方各級政府因上級政府增加不需要本級政府提供配套資金的專項轉移支付而引起的預算支出變化,不屬于預算調整。
(二)預算調整的程序
1.編制預算調整方案。
2.預算調整方案的初步審查。
3.預算調整方案的審批。
九、決算
(一)決算草案的編制
決算草案由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在每一預算年度終了后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時間編制。
編制決算草案的具體事項,由國務院財政部門部署。
(二)決算草案的審批
1.審批決算草案的主體。國務院財政部門編制中央決算草案,經國務院審計部門審計后,報國務院審定,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查和批準。(以此類推)
2.審批決算草案的程序:
(1)初步審查。
(2)決算草案的提出。
(3)決算草案的審查。
(4)決算的批復和備案。
(5)決算的撤銷。
十、預算監督
(一)權力機關對預算的監督
(二)政府機關對預算的監督
(三)各級政府專門機構對預算的監督
(四)其他主體對預算的監督: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發現有違反預算法的行為,可以依法向有關國家機關進行檢舉、控告
十一、法律責任
【單選題】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預算,應當由法定機關在法定期限內向社會公開。根據預算法律制度的規定,有關負責公開的法定機關和公開的法定期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本級政府在批準后20日內向社會公開
B.由本級政府在批準后30日內向社會公開
C.由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在批準后20日內向社會公開
D.由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在批準后30日內向社會公開
【答案】C
【解析】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預算、預算調整、決算、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及報表,應當在“批準后20日內”由“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向社會公開,并對本級政府財政轉移支付安排、執行的情況以及舉借債務的情況等重要事項作出說明。
更多2020年中級會計師考試[模擬試題]、[歷年真題]、[章節試題]多種免費試題在線測試,各科真題試卷實戰演練。
考點:中級經濟法章節知識點匯總| 章節練習題匯總
資料:2020中級會計考情分析 | 2020中級會計三科學習計劃表!
2020年中級會計備考已打響!讓莊欣+MR.H+葛廣宇等6位老師一起,陪你從0開始,逆襲過3科吧!老師講課講得怎么樣?點擊這里【 立即試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