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頁第12行[例2-10]的如下算式:PA=250×[(P/A,10%,9)+1]×(P/F,10%,4)=1 154.10應如何理解?
解答:這是一個遞延年金現值問題。計算時分兩步:
首先,“250×[(P/A,10%,9)+1]”是將從第5年開始每年年初支付的10次款項作為預付年金求其到第5年年初的現值;
然后,用上述結果再乘以“(P/F,10%,4)”,即是將第5年初的預付年金現值按照復利現值方式換算成第一年初的價值。
2.第161頁[例6-3](1)利息支出是否屬于付現成本?如果屬于,為什么不考慮抵稅;如果不屬于,在計算時為什么需要折現扣除?(2)折現率是否考慮籌資成本,這里的利息支出與第三章預算編制處理為什么不同?第三章在現金預算編制時利息是否不屬于現金支出?
解答:(1)本例題將利息支出作為付現成本考慮,但題目未給定所得稅稅率,因此未予考慮抵稅問題;
(2)實務中確定折現率需要考慮的因素較多,本題直接按照銀行利率折現,未考慮其他因素;
?。?)第三章所述現金預算由可供使用現金、現金支出、現金余缺、現金籌措與運用四部分構成,因利息支出不同于生產銷售等業務活動所需現金支出,故未列入“現金支出”,而在現金籌措與運用部分考慮。
3.第215頁[例7-7]“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應收賬款余額/平均日銷售額”。但第335頁“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計算期天數×應收賬款平均余額/銷售收入凈額”。請問,為什么第215頁用的是“應收賬款余額”而不是“應收賬款平均余額”?
解答:準確的說,應是“應收賬款平均余額”;但有時簡化為“應收賬款余額”。如果需要用“應收賬款余額”代替“應收賬款平均余額”,題目會具體說明。
4.第3頁第2行“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必須要2個以上股東,50以下”。而《經濟法》第43頁第4行“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人數可以為1人或50人以下”。請問,以哪個為準?
解答:根據《公司法》第二章第二十四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由五十個以下股東出資設立。此外,《公司法》還對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公司進行了特別規定。因此,《經濟法》教材介紹的比較全面。
5.第194頁倒數第11行“而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決策者則傾向于寬松的流動資產投資策略”是否應為“而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決策者則傾向于緊縮的流動資產投資策略”?
解答:應為“而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決策者則傾向于緊縮的流動資產投資策略”。
6.第201頁第3行“現金的交易成本與現金的短缺成本所組成的相關總成本曲線”是否應為“現金的交易成本與現金的機會成本所組成的相關總成本曲線”?
解答:應為“現金的交易成本與現金的機會成本所組成的相關總成本曲線”。
相關推薦:2013年中級會計職稱《財務管理》考試教材變動情況
233網校講師獨家講解2013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教材變化情況,點擊進入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