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公司屬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2011年甲公司進行了以下投資:
(1)1月1日,從證券市場上以銀行存款2000萬元取得了乙公司30%的股權。當日相關手續辦理完畢,并向乙公司派出一名董事。在此之前,甲公司與乙公司之間不具有任何關聯方關系。當日,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6000萬元。甲公司支付的價款中包含乙公司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現金股利150萬元。
(2)2月1日,甲公司以其自產的一批產品對丙公司進行投資,取得了丙公司15%的股權,對丙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丙公司的股票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該批產品的賬面余額為1000萬元,已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00萬元,投資時的公允價值為800萬元。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逐項判斷甲公司應當采用的后續計量方法,并計算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答案:資料(1):
由于甲公司向丙公司派出一名董事,能夠對乙公司的生產經營決策產生重大影響,因此甲公司應當采用權益法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后續計量。
初始投資成本=2000-150=1850(萬元),大于應享有的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1800萬元(6000×30%),不需要對初始投資成本進行調整。
資料(2):
甲公司對丙公司的投資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丙公司的股票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因此甲公司對丙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成本法進行后續計量。
初始投資成本=800×(1+17%)=936(萬元)。
2.甲公司2011年1月1日以一棟辦公樓(固定資產)從丙公司處取得乙公司40%的股權,并向乙公司提供關鍵技術資料。甲公司該棟辦公樓的賬面原價為5000萬元,已累計計提折舊2000萬元,已計提減值500萬元,2011年1月1日的公允價值為3000萬元。當日乙公司的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8000萬元,與賬面價值相同。相關的轉讓手續于當日辦理完畢。
2011年5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銷售一批存貨,該批商品的成本為200萬元,售價為500萬元。2011年年末乙公司實際對外銷售該批存貨40%。2011年度乙公司實現凈利潤1000萬元,無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
不考慮其他因素。
要求:(1)根據上述資料,做出甲公司2011年度個別財務報表中與長期股權投資有關的會計處理;
(2)假設甲公司存在子公司需要編制合并財務報表,做出上述內部交易在合并報表中的處理。(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答案:(1)2011年1月1日
借:固定資產清理2500
累計折舊2000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500
貸:固定資產5000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3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2500
營業外收入——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500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為3000萬元,應享有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份額=8000×40%=3200(萬元),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應享有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份額,因此應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同時增加營業外收入。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200
貸:營業外收入200
期末存貨中包含的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500-200)×(1-40%)=180(萬元)
乙公司2011年年末經調整后的凈利潤=1000-180=820(萬元)
甲公司應確認的投資收益=820×40%=328(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328
貸:投資收益328
(2)若甲公司需要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則需要在合并財務報表中編制如下調整分錄:
借:營業收入120[500×(1-40%)×40%]
貸:營業成本48[200×(1-40%)×40%]
投資收益72
3.甲公司2011年1月1日以銀行存款525萬元從丙公司處取得乙公司5%的股權,對乙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另發生交易費用2萬元。支付的價款中包括乙公司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當日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12000萬元,與賬面價值相同。當日乙公司已經宣告但尚未發放現金股利500萬元。2011年2月2日甲公司收到該現金股利。2011年實現凈利潤2500萬元,未發生其他影響所有者權益的事項。
2012年1月1日,乙公司宣告2011年度的現金股利300萬元。2012年2月3日甲公司收到該現金股利。
2012年3月1日,甲公司以銀行存款2500萬元從丁公司處取得乙公司15%的股權,再次取得投資后,甲公司能夠對乙公司的生產經營決策產生重大影響,當日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 15000萬元,與賬面價值相同。
乙公司2012年1月和2月實現凈利潤500萬元,未發生其他影響所有者權益的事項。
假定不考慮甲公司和乙公司之間的內部交易等其他因素。
甲公司按照凈利潤的10%計提盈余公積。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做出甲公司2011年和2012年與長期股權投資有關的會計分錄。(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答案:(1)2011年
2011年1月1日
借:長期股權投資502
應收股利25(500×5%)
貸:銀行存款527
2011年2月2日
借:銀行存款25
貸:應收股利25
(2)2012年
2012年1月1日
借:應收股利15
貸:投資收益15
2012年2月3日
借:銀行存款15
貸:應收股利15
2012年3月1日
對于原5%股權的成本502萬元與原投資時應享有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12000×5%=600(萬元)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借:長期股權投資98
貸:盈余公積9.8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88.2
對于乙公司的可辨認凈資產在原投資時至新增投資交易日之間公允價值的變動,應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金額=(15000-12000)×5%=150(萬元),其中由于乙公司2011年實現凈利潤2500萬元,因此應當調整留存收益的金額=2500×5%=125(萬元),2012年實現的凈利潤調整投資收益的金額=500×5%=25(萬元),但因在成本法核算中確認應收股利對應的投資收益15萬元,則投資收益應調整的金額為10萬元(25-15);調整資本公積的金額=150-(125+10)=15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150
貸:盈余公積12.5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12.5
投資收益1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15
2012年3月1日新支付對價2500萬元取得乙公司15%的股權的會計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2500
貸:銀行存款2500
對于新取得的股權,其成本為2500萬元,與取得該項投資時應享有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15000×15%=2250(萬元)之間的差額,與第一次綜合考慮,應確認商譽152萬元(250-98),因此應將原計入留存收益的金額予以調整:
借:盈余公積9.8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88.2
貸:長期股權投資98
4.甲公司和乙公司于2011年3月31日共同出資設立丙公司,注冊資本為3480萬元,甲公司和乙公司各持有丙公司注冊資本的50%,丙公司為甲公司和乙公司的合營企業。甲公司以其固定資產(廠房)出資,該廠房的原價為2000萬元,累計折舊為500萬元,公允價值為1800萬元,未計提減值;乙公司以銀行存款1680萬元出資,并支付給甲公司60萬元。假定廠房的尚可使用年限為1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無殘值。丙公司2011年實現凈利潤800萬元。假定甲公司有子公司,需要編制合并財務報表,不考慮增值稅和所得稅等相關稅費的影響。
要求:編制甲公司2011年度個別財務報表中與長期股權投資有關的會計分錄及2011年12月31日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的調整分錄。
(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答案:(1)甲公司在個別財務報表中的處理
甲公司應按照長期股權投資準則的原則確認初始投資成本。投出廠房的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300萬元應確認處置損益,其賬務處理如下:
借:固定資產清理1500
累計折舊500
貸:固定資產2000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1740
銀行存款60
貸:固定資產清理1500
營業外收入——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300
由于此項交易中,甲公司收取60萬元現金,上述利得中包含收取的60萬元現金實現的利得300/1800×60=10(萬元),甲公司投資時固定資產中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300-10=290(萬元)。 2011年12月31日固定資產中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290-290/10×9/12=268.25(萬元)。
甲公司應確認的投資收益=(800-268.25)×50%=265.88(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265.88
貸:投資收益265.88
(2)甲公司在合并財務報表中的處理
借:營業外收入145(290×50%)
貸:投資收益145
233網校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