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4中級會計《財務管理》高頻難點全解
2024中級會計《財務管理》高頻難點全解
中級會計師《財務管理》高頻難點全解
第一章 總論
高頻問題一: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理論
1、利潤最大化
1.觀點 以實現利潤最大為目標。
2.局限性
(1)沒有考慮利潤實現時間和資金時間價值。
①現銷(利潤實現)和賒銷方式產生相同金額的利潤是有區別的。
②今年100萬元利潤(價值更高)與明年100萬元利潤實際價值不同。
沒有考慮風險:高科技企業100萬元的利潤(風險大)與傳統制造業企業100萬元的利潤(風險
小)不能簡單比較。
(3)沒有反映利潤與投入資本的關系:投資1000萬元實現100萬元利潤與投資500萬元實現100萬元
的利潤不能簡單比較。
(4)可能導致企業短期行為傾向,影響企業長遠發展。
3.結論 如果投入資本、利潤取得時間、承擔風險相同,利潤最大化是一個可以接受的觀念。
1.觀點 是利潤最大化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2.局限性
(1)沒有考慮每股收益的取得時間。
(2)沒有考慮每股收益的風險。
【提示】與利潤最大化目標相比,每股收益最大化的優點是反映了利潤與投入資本的關系。
3.結論 如果每股收益時間、承擔風險相同,每股收益最大化也是一個可以接受的觀念。
3、股東財富最大化
2024中級會計《財務管理》高頻難點全解
中級會計師《財務管理》高頻難點全解
第一章 總論
高頻問題一: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理論
1、利潤最大化
1.觀點 以實現利潤最大為目標。
2.局限性
(1)沒有考慮利潤實現時間和資金時間價值。
①現銷(利潤實現)和賒銷方式產生相同金額的利潤是有區別的。
②今年100萬元利潤(價值更高)與明年100萬元利潤實際價值不同。
沒有考慮風險:高科技企業100萬元的利潤(風險大)與傳統制造業企業100萬元的利潤(風險
小)不能簡單比較。
(3)沒有反映利潤與投入資本的關系:投資1000萬元實現100萬元利潤與投資500萬元實現100萬元
的利潤不能簡單比較。
(4)可能導致企業短期行為傾向,影響企業長遠發展。
3.結論 如果投入資本、利潤取得時間、承擔風險相同,利潤最大化是一個可以接受的觀念。
1.觀點 是利潤最大化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2.局限性
(1)沒有考慮每股收益的取得時間。
(2)沒有考慮每股收益的風險。
【提示】與利潤最大化目標相比,每股收益最大化的優點是反映了利潤與投入資本的關系。
3.結論 如果每股收益時間、承擔風險相同,每股收益最大化也是一個可以接受的觀念。
3、股東財富最大化
1.觀點 以實現股東財富最大為目標。
2.股東財富的衡量
(1)股東財富可以用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值(上市公司可表達為:股數×股價)來衡量。
(2)股東財富的增加=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值-股東投資資本
【提示】股東財富的增加,稱為股東權益的市場增加值,是公司為股東創造的價值。
3.優點
與利潤最大化相比,股東財富最大化的主要優點是:
①考慮了風險因素,因為股價對風險反應較敏感。
②一定程度上能避免短期行為,因為目前的利潤和預期未來的利潤都會對股價產生重要影
響。
③對上市公司而言比較容易量化(股數×股價),便于考核和獎懲。
4.缺點
①非上市公司無法隨時準確獲得股價,因而難于應用。
②股價受眾多因素影響,不能完全準確反映財務管理狀況。
③強調更多的是股東的利益,對其他相關者利益重視不夠。
1.觀點 以企業價值最大為目標。
2.衡量 (1)所有者權益和債權人權益的市場價值(不是賬面價值)。
(2)企業創造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
3.優點
(1)考慮了取得收益的時間,并用時間價值原理進行計量。
(2)考慮了風險與收益的關系。
(3)將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和持續的獲利能力放在首位,能克服追求利潤的短期行為。
(4)用價值代替價格,避免過多外界市場因素的干擾,有效規避了企業的短期行為。
4.缺點 (1)企業價值過于理論化,不易操作。
(2)非上市公司,在評估企業資產價值時,很難做到客觀和準確。
1.利益相關者 ①股東;②債權人;③經營者;④員工;
⑤客戶;⑥供應商;⑦政府。
2.具體內容 (1)強調風險與收益的均衡,將風險限制在企業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2)強調股東的首要地位,并強調企業與股東之間的協調關系。
6、各種財務管理目標的關系
各種財務管理目標都是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基礎。
股東在企業中承擔著最大的義務與風險,因此要求享有最高的收益。
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基礎,還應該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高頻問題二:財務管理目標與利益沖突
1.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利益沖突與協調
1.觀點 以實現股東財富最大為目標。
2.股東財富的衡量
(1)股東財富可以用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值(上市公司可表達為:股數×股價)來衡量。
(2)股東財富的增加=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值-股東投資資本
【提示】股東財富的增加,稱為股東權益的市場增加值,是公司為股東創造的價值。
3.優點
與利潤最大化相比,股東財富最大化的主要優點是:
①考慮了風險因素,因為股價對風險反應較敏感。
②一定程度上能避免短期行為,因為目前的利潤和預期未來的利潤都會對股價產生重要影
響。
③對上市公司而言比較容易量化(股數×股價),便于考核和獎懲。
4.缺點
①非上市公司無法隨時準確獲得股價,因而難于應用。
②股價受眾多因素影響,不能完全準確反映財務管理狀況。
③強調更多的是股東的利益,對其他相關者利益重視不夠。
1.觀點 以企業價值最大為目標。
2.衡量 (1)所有者權益和債權人權益的市場價值(不是賬面價值)。
(2)企業創造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
3.優點
(1)考慮了取得收益的時間,并用時間價值原理進行計量。
(2)考慮了風險與收益的關系。
(3)將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和持續的獲利能力放在首位,能克服追求利潤的短期行為。
(4)用價值代替價格,避免過多外界市場因素的干擾,有效規避了企業的短期行為。
4.缺點 (1)企業價值過于理論化,不易操作。
(2)非上市公司,在評估企業資產價值時,很難做到客觀和準確。
1.利益相關者 ①股東;②債權人;③經營者;④員工;
⑤客戶;⑥供應商;⑦政府。
2.具體內容 (1)強調風險與收益的均衡,將風險限制在企業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2)強調股東的首要地位,并強調企業與股東之間的協調關系。
6、各種財務管理目標的關系
各種財務管理目標都是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基礎。
股東在企業中承擔著最大的義務與風險,因此要求享有最高的收益。
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基礎,還應該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高頻問題二:財務管理目標與利益沖突
1.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利益沖突與協調
矛盾的表現 協調方式
股東希望以較小的代價(支付較少報酬)實現更多的財
富;而經營者希望在創造財富的同時,能夠獲取更多的
報酬,更多的享受,并避免各種風險。
1.解聘;通過股東約束經營者
2.接收;通過市場約束經營者
3.激勵:將經營者的報酬與績效掛鉤。兩種基本方式:
“股票期權”和“績效股”。
【提示1】還有監督的方法
【提示2】績效股:企業運用每股收益等指標來評價經營
者績效,并視其績效大小給予經營者數量不等的股票作
為報酬。
2.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及協調
矛盾的表現 協調方式
大股東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主要形式:
(1)利用關聯交易轉移上市公司的資產。
(2)非法占用上市公司巨額資金,或以上市公司的名義進
行擔保和惡意籌資。
(3)通過發布虛假信息進行股價操縱,欺騙中小股東。
(4)為大股東委派的高管支付不合理的報酬及特殊津貼。
(5)采用不合理的股利政策,掠奪中小股東的既得利益。
(1)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使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
事會三者有效運行,形成相互制約的機制。
(2)規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證信息的完整性、
真實性和及時性;完善會計準則體系和信息披露規則,
加大對信息披露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強信息披露的
監管。
3.股東與債權人的利益沖突與協調
矛盾的表現 協調方式
1.股東(要求經營者)改變舉債資金的原定用途,將其
用于風險更高的項目,這會增大償債的風險,降低了債
權的價值;
2.股東在未征得現有債權人同意的情況下,要求經營者
舉借新債,增大償債的風險,致使原有債權的價值降低
。
1.限制性借債:如事先規定借債的用途、借債擔保條款
和借債信用條件。
2.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
第二章 財務管理基礎
高頻問題一:復利終值和現值
矛盾的表現 協調方式
股東希望以較小的代價(支付較少報酬)實現更多的財
富;而經營者希望在創造財富的同時,能夠獲取更多的
報酬,更多的享受,并避免各種風險。
1.解聘;通過股東約束經營者
2.接收;通過市場約束經營者
3.激勵:將經營者的報酬與績效掛鉤。兩種基本方式:
“股票期權”和“績效股”。
【提示1】還有監督的方法
【提示2】績效股:企業運用每股收益等指標來評價經營
者績效,并視其績效大小給予經營者數量不等的股票作
為報酬。
2.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及協調
矛盾的表現 協調方式
大股東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主要形式:
(1)利用關聯交易轉移上市公司的資產。
(2)非法占用上市公司巨額資金,或以上市公司的名義進
行擔保和惡意籌資。
(3)通過發布虛假信息進行股價操縱,欺騙中小股東。
(4)為大股東委派的高管支付不合理的報酬及特殊津貼。
(5)采用不合理的股利政策,掠奪中小股東的既得利益。
(1)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使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
事會三者有效運行,形成相互制約的機制。
(2)規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證信息的完整性、
真實性和及時性;完善會計準則體系和信息披露規則,
加大對信息披露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強信息披露的
監管。
3.股東與債權人的利益沖突與協調
矛盾的表現 協調方式
1.股東(要求經營者)改變舉債資金的原定用途,將其
用于風險更高的項目,這會增大償債的風險,降低了債
權的價值;
2.股東在未征得現有債權人同意的情況下,要求經營者
舉借新債,增大償債的風險,致使原有債權的價值降低
。
1.限制性借債:如事先規定借債的用途、借債擔保條款
和借債信用條件。
2.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
第二章 財務管理基礎
高頻問題一:復利終值和現值
1.復利終值
①F=P×(1+i)n
②F=P×(F/P,i,n)
其中:i為計息期利率;n為計息期數;(1+i)n為復利終值系數,符號為(F/P,i,n),可以
通過查表得知。
2.復利現值
①P=F/(1+i)n=F×(1+i)-n
②P=F×(P/F,i,n)
其中:(1+i)-n為復利現值系數,符號為(P/F,i,n),可以通過查表得知。
3.結論
①復利針對一次性款項的計算;上述n表示終值時點和現值時點之間的時間距離。
【對比】年金針對一系列款項的計算。
②復利的終值和現值互為逆運算,復利終值系數和復利現值系數互為倒數。
高頻問題二:年金終值和現值
(一)普通年金的終值和現值
普通年金是從第一期開始,每期期末收付款的年金。
【提示1】第一期開始(跟遞延年金區分)
【提示2】期末收付款(跟預付年金區分)
1.普通年金終值 ①計算思路:普通年金每次收付款項在第n期期末的復利終值之和。
②計算公式
F=A×(F/A,i,n)
其中:A為年金的數額,即每次等額收付的金額;年金終值系數,符號為(F/A,i,n),可
以通過查表得知;n為等額收付的次數(即A的個數)。
【總結】普通年金終值是將連續n個符合年金特征的款項,換算到最后1個款項所在時點的價
值。
2.普通年金現值 ①計算思路:普通年金每次收付款項在第一期期初(即0時點)的復利現值之和。
②計算公式
P=A×(P/A,i,n)
其中:A為年金的數額,即每次等額收付的金額;年金現值系數,符號為(P/A,i,n),可
以通過查表得知;n為等額收付的次數(即A的個數)。
【總結】普通年金現值是將連續n個符合年金特征的款項,換算到第1個款項的前1個時點的
價值。
(二)預付年金的終值和現值
1.復利終值
①F=P×(1+i)n
②F=P×(F/P,i,n)
其中:i為計息期利率;n為計息期數;(1+i)n為復利終值系數,符號為(F/P,i,n),可以
通過查表得知。
2.復利現值
①P=F/(1+i)n=F×(1+i)-n
②P=F×(P/F,i,n)
其中:(1+i)-n為復利現值系數,符號為(P/F,i,n),可以通過查表得知。
3.結論
①復利針對一次性款項的計算;上述n表示終值時點和現值時點之間的時間距離。
【對比】年金針對一系列款項的計算。
②復利的終值和現值互為逆運算,復利終值系數和復利現值系數互為倒數。
高頻問題二:年金終值和現值
(一)普通年金的終值和現值
普通年金是從第一期開始,每期期末收付款的年金。
【提示1】第一期開始(跟遞延年金區分)
【提示2】期末收付款(跟預付年金區分)
1.普通年金終值 ①計算思路:普通年金每次收付款項在第n期期末的復利終值之和。
②計算公式
F=A×(F/A,i,n)
其中:A為年金的數額,即每次等額收付的金額;年金終值系數,符號為(F/A,i,n),可
以通過查表得知;n為等額收付的次數(即A的個數)。
【總結】普通年金終值是將連續n個符合年金特征的款項,換算到最后1個款項所在時點的價
值。
2.普通年金現值 ①計算思路:普通年金每次收付款項在第一期期初(即0時點)的復利現值之和。
②計算公式
P=A×(P/A,i,n)
其中:A為年金的數額,即每次等額收付的金額;年金現值系數,符號為(P/A,i,n),可
以通過查表得知;n為等額收付的次數(即A的個數)。
【總結】普通年金現值是將連續n個符合年金特征的款項,換算到第1個款項的前1個時點的
價值。
(二)預付年金的終值和現值
預付年金是從第一期開始,每期期初收付款的年金。
【對比】普通年金是從第一期開始,每期期末收付款的年金。
1.預付年金終值 ①計算公式:F=A×(F/A,i,n)×(1+i)
其中:n為等額收付的次數(即A的個數)。
2.預付年金現值 ①計算公式:P=A×(P/A,i,n)×(1+i)
其中:n為等額收付的次數(即A的個數)。
(三)遞延年金的終值和現值
遞延年金是在第二期或第二期以后才開始收付的年金。
【對比】普通年金是從第一期開始,每期期末收付款的年金。
1.遞延年金終值 ①計算公式F=A×(F/A,i,n)
其中:n為等額收付的次數(即A的個數)。
【提示】遞延年金終值與遞延期無關,與普通年金的終值計算相同。
2.遞延年金現值 ①計算公式
P=A×(P/A,i,n)×(P/F,i,m)
其中:n為等額收付的次數(即A的個數);m為遞延期。
(四)永續年金的現值
1.結論 永續年金沒有終點,所以沒有終值。
2.永續年金現值 P=A/i
【提示1】 如果給定的是一個預付年金形式的永續年金,則其現值P=A+A/i。
預付年金是從第一期開始,每期期初收付款的年金。
【對比】普通年金是從第一期開始,每期期末收付款的年金。
1.預付年金終值 ①計算公式:F=A×(F/A,i,n)×(1+i)
其中:n為等額收付的次數(即A的個數)。
2.預付年金現值 ①計算公式:P=A×(P/A,i,n)×(1+i)
其中:n為等額收付的次數(即A的個數)。
(三)遞延年金的終值和現值
遞延年金是在第二期或第二期以后才開始收付的年金。
【對比】普通年金是從第一期開始,每期期末收付款的年金。
1.遞延年金終值 ①計算公式F=A×(F/A,i,n)
其中:n為等額收付的次數(即A的個數)。
【提示】遞延年金終值與遞延期無關,與普通年金的終值計算相同。
2.遞延年金現值 ①計算公式
P=A×(P/A,i,n)×(P/F,i,m)
其中:n為等額收付的次數(即A的個數);m為遞延期。
(四)永續年金的現值
1.結論 永續年金沒有終點,所以沒有終值。
2.永續年金現值 P=A/i
【提示1】 如果給定的是一個預付年金形式的永續年金,則其現值P=A+A/i。
【提示2】如果給定的是一個遞延年金形式的永續年金(遞延期為m期),則其現值為:P=A/i×(P/
F,i,m)。
【補充】年償債基金和年資本回收額
(一)年償債基金
含義 為了在約定的未來某一時點清償某筆債務或積聚一定數額的資金而必須分次等額形成的存款準備金
。
計算思路 利用普通年金終值公式求A。
【理解要點】償債在將來(償還一筆債務)——屬于終值問題。
結論 年償債基金與普通年金終值(因為償債在將來、將來和終值掛鉤)互為逆運算,償債基金系數與普
通年金終值系數互為倒數。
普通年金終值的公式:F=A×(F/A,i,n)
普通年金終值求F,年償債基金求A,把上述公式移位即可求出F。
(二)年資本回收額
含義 在約定年限內等額回收初始投入資本的金額。
計算思路 利用普通年金現值公式求A。
【理解要點】投資在現在——屬于現值問題。
結論 年資本回收額與普通年金現值(因為投資在現在,現在和現值掛鉤)互為逆運算,資本回收系數與
普通年金現值系數互為倒數。
普通年金現值的公式:P=A×(P/A,i,n)
普通年金現值求P,年資本回收額求A,把上述公式移位即可求出A。
高頻問題三:實際利率計算
(1)一年內多次計息時的實際利率
(1)計息期利率
=名義利率/每年復利計息次數=r/m
式中:r為名義利率,m為每年復利計息次數。
(2)i=(1+r/m)m-1
式中:i為實際利率。
(2)通貨膨脹情況下的實際利率
1+名義利率=(1+實際利率)×(1+通貨膨脹率)
整理得:實際利率=(1+名義利率)/(1+通貨膨脹率)-1
高頻問題四:收益與風險
(一)資產風險的衡量:
【提示2】如果給定的是一個遞延年金形式的永續年金(遞延期為m期),則其現值為:P=A/i×(P/
F,i,m)。
【補充】年償債基金和年資本回收額
(一)年償債基金
含義 為了在約定的未來某一時點清償某筆債務或積聚一定數額的資金而必須分次等額形成的存款準備金
。
計算思路 利用普通年金終值公式求A。
【理解要點】償債在將來(償還一筆債務)——屬于終值問題。
結論 年償債基金與普通年金終值(因為償債在將來、將來和終值掛鉤)互為逆運算,償債基金系數與普
通年金終值系數互為倒數。
普通年金終值的公式:F=A×(F/A,i,n)
普通年金終值求F,年償債基金求A,把上述公式移位即可求出F。
(二)年資本回收額
含義 在約定年限內等額回收初始投入資本的金額。
計算思路 利用普通年金現值公式求A。
【理解要點】投資在現在——屬于現值問題。
結論 年資本回收額與普通年金現值(因為投資在現在,現在和現值掛鉤)互為逆運算,資本回收系數與
普通年金現值系數互為倒數。
普通年金現值的公式:P=A×(P/A,i,n)
普通年金現值求P,年資本回收額求A,把上述公式移位即可求出A。
高頻問題三:實際利率計算
(1)一年內多次計息時的實際利率
(1)計息期利率
=名義利率/每年復利計息次數=r/m
式中:r為名義利率,m為每年復利計息次數。
(2)i=(1+r/m)m-1
式中:i為實際利率。
(2)通貨膨脹情況下的實際利率
1+名義利率=(1+實際利率)×(1+通貨膨脹率)
整理得:實際利率=(1+名義利率)/(1+通貨膨脹率)-1
高頻問題四:收益與風險
(一)資產風險的衡量:
期望值、方差、標準差和標準差率的計算思路
指標 采用方法 具體過程
期望值 加權平均 收益率與概率對應相乘再相加
方差 加權平均 離差的平方與概率對應相乘再相加
標準差 - 方差的平方根
標準差率 - 標準差/期望值
1.期望值反映預計收益的平均化,代表投資者的合理預期;不能直接用來衡量風險。
2.當期望值相同時,標準差(方差)越大,風險越大。
3.當期望值不同時,標準差率越大,風險越大。
(二)證券資產組合的預期收益率
各種證券預期收益率的加權平均數,即組合內各資產預期收益率與各資產在組合中的價值比例(即投資比重)
對應相乘再相加。
(三)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1.關系式 必要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風險收益率
2.表達形式
R=Rf+β×(Rm-Rf)
式中:R為某資產必要收益率;β為該資產的系統風險系數;Rf為無風險收益率;Rm表示市場組合
收益率。
【提示1】計算資產組合的必要收益率時,該公式的β是資產組合的β系數。
【提示2】證券資產組合的β系數是所有單項資產β系數的加權平均數,即各資產的β系數與各資
產在組合中的價值比例對應相乘再相加。
【提示1】在考試中,可以通過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倒求β系數。
β=個股風險溢價/市場風險溢價=(R-Rf)/(Rm-Rf)
【提示2】看清楚題目給的是市場平均收益率還是市場風險溢價。
如果是市場平均收益率,則是Rm;如果是市場風險溢價,則是(Rm-Rf)。
高頻問題五:成本性態分析
一、固定成本的分類
期望值、方差、標準差和標準差率的計算思路
指標 采用方法 具體過程
期望值 加權平均 收益率與概率對應相乘再相加
方差 加權平均 離差的平方與概率對應相乘再相加
標準差 - 方差的平方根
標準差率 - 標準差/期望值
1.期望值反映預計收益的平均化,代表投資者的合理預期;不能直接用來衡量風險。
2.當期望值相同時,標準差(方差)越大,風險越大。
3.當期望值不同時,標準差率越大,風險越大。
(二)證券資產組合的預期收益率
各種證券預期收益率的加權平均數,即組合內各資產預期收益率與各資產在組合中的價值比例(即投資比重)
對應相乘再相加。
(三)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1.關系式 必要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風險收益率
2.表達形式
R=Rf+β×(Rm-Rf)
式中:R為某資產必要收益率;β為該資產的系統風險系數;Rf為無風險收益率;Rm表示市場組合
收益率。
【提示1】計算資產組合的必要收益率時,該公式的β是資產組合的β系數。
【提示2】證券資產組合的β系數是所有單項資產β系數的加權平均數,即各資產的β系數與各資
產在組合中的價值比例對應相乘再相加。
【提示1】在考試中,可以通過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倒求β系數。
β=個股風險溢價/市場風險溢價=(R-Rf)/(Rm-Rf)
【提示2】看清楚題目給的是市場平均收益率還是市場風險溢價。
如果是市場平均收益率,則是Rm;如果是市場風險溢價,則是(Rm-Rf)。
高頻問題五:成本性態分析
一、固定成本的分類
約束性固定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
含
義
管理當局的短期經營決策行動不能改變其具體數額的固定
成本。
管理當局的短期經營決策行動能改變其數額的固
定成本。
舉
例
房屋租金、固定的設備折舊、管理人員的基本工資、車輛
交強險等。 廣告費、職工培訓費、新產品研究開發費用等。
特
點
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必不可少的成本,也稱為經營能力成本
。 并非可有可無,它關系到企業的競爭能力。
二、變動成本的分類
技術性變動成本 酌量性變動成本
含
義
也稱約束性變動成本,是指由技術或設計關系所決
定的變動成本。 通過管理當局的決策行動可以改變的變動成本。
舉
例
生產一臺汽車需要耗用一臺引擎、一個底盤和若干
輪胎。
按銷售收入的一定百分比支付的銷售傭金、新產品研制
費、技術轉讓費。
特
點 只要生產就必然會發生,若不生產則不會發生。 可由企業最高管理層決定。
三、混合成本的分類
(一)半變動成本
1.含義:在有一定初始量的基礎上,隨著業務量的變化而成正比例變動的成本。
2.特點(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在初始固定基數的基礎上隨著產量增加而成正比例增長。
3.舉例:固定電話月租費20元+每分鐘通話收費0.1元。
(二)半固定成本
1.含義:成本總額隨著業務量成階梯式增長。
2.舉例:
假設1名檢驗員的工資為5000元,如果產量在10萬件以內,只需要1名檢驗員,此時工資總額為5000元;如果產
量在10萬-20萬件,需要2名檢驗員,此時工資總額為10000元;以此類推。
約束性固定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
含
義
管理當局的短期經營決策行動不能改變其具體數額的固定
成本。
管理當局的短期經營決策行動能改變其數額的固
定成本。
舉
例
房屋租金、固定的設備折舊、管理人員的基本工資、車輛
交強險等。 廣告費、職工培訓費、新產品研究開發費用等。
特
點
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必不可少的成本,也稱為經營能力成本
。 并非可有可無,它關系到企業的競爭能力。
二、變動成本的分類
技術性變動成本 酌量性變動成本
含
義
也稱約束性變動成本,是指由技術或設計關系所決
定的變動成本。 通過管理當局的決策行動可以改變的變動成本。
舉
例
生產一臺汽車需要耗用一臺引擎、一個底盤和若干
輪胎。
按銷售收入的一定百分比支付的銷售傭金、新產品研制
費、技術轉讓費。
特
點 只要生產就必然會發生,若不生產則不會發生。 可由企業最高管理層決定。
三、混合成本的分類
(一)半變動成本
1.含義:在有一定初始量的基礎上,隨著業務量的變化而成正比例變動的成本。
2.特點(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在初始固定基數的基礎上隨著產量增加而成正比例增長。
3.舉例:固定電話月租費20元+每分鐘通話收費0.1元。
(二)半固定成本
1.含義:成本總額隨著業務量成階梯式增長。
2.舉例:
假設1名檢驗員的工資為5000元,如果產量在10萬件以內,只需要1名檢驗員,此時工資總額為5000元;如果產
量在10萬-20萬件,需要2名檢驗員,此時工資總額為10000元;以此類推。
(三)延期變動成本
1.含義:在一定的業務量范圍內有一個固定不變的基數,超過業務量范圍的隨業務量的增長成正比例變動。
2.舉例:職工基本工資,在正常工作時間內不變;當工作時間超出正常標準,則需按加班時間長短成比例的支
付加班薪金。
(四)曲線變動成本
1.含義:通常有一個不變的初始量,相當于固定成本,隨著業務量的增加,成本也逐漸變化,但它與業務量的
關系是非線性的。
2.舉例:
遞增曲線成本:累進稅率
遞減曲線成本:有價格優惠的水電消費成本
(二)混合成本的分解
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具體包括:高低點法、回歸直線法、賬戶分析法、技術測定法、合同確認法。
1.高低點法:以過去歷史期間的總成本和業務量資料為依據,從中選取業務量最高點和業務量最低點,將總
成本進行分解,得出成本性態的模型。
Y高=a+ b X高
Y低= a+ bX低
b=(最高點業務量對應的成本-最低點業務量對應的成本)/(最高點業務量-最低點業務量)=(Y高- Y
低)/(X高- X低)
a= Y高- b× X高
或=Y低- b× X低
缺點:只考慮兩組數據,代表性差。
【注意】最高最低的兩點的確定:是以業務量為基礎。(先找出X高和X低,Y高和Y低是X高和X低對應的數值)
查看全文,請先下載后再閱讀
*本資料內容來自233網校,僅供學習使用,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