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級會計師考試《財務管理》第十章知識點3
償債能力分析
償債能力分析是指企業償還本身所欠債務的能力。對償債能力進行分析有利于債權人進行正確的借貸決策;有利于投資者進行正確的投資決策;有利于企業經營者進行正確的經營決策;有利于正確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
償債能力的衡量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比較可供償債資產與債務的存量,資產存量超過債務存量較多,則認為償債能力較強;另一種是比較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和償債所需現金,如果產生的現金超過需要的現金較多,則認為償債能力較強。
債務一般按到期時間分為短期債務和長期債務,償債能力分析也由此分為短期償債能力分析和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一)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企業在短期(一年或一個營業周期)需要償還的負債主要指流動負債,因此短期償債能力衡量的是對流動負債的清償能力。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取決于短期內企業產生現金的能力,即在短期內能夠轉化為現金的流動資產的多少。所以,短期償債能力比率也稱為變現能力比率或流動性比率,主要考察的是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清償能力。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衡量指標主要有營運資金、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現金比率。
1.營運資金
營運資金是指流動資產超過流動負債的部分。其計算公式如下:
營運資金=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2.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是企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之比。其計算公式為: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一般情況下,流動比率越高,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一般認為,生產企業合理的最低流動比率是2.
運用流動比率進行分析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流動比率高不意味著短期償債能力一定很強。因為,流動比率假設全部流動資產可變現清償流動負債。實際上,各項流動資產的變現能力并不相同而且變現金額可能與賬面金額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流動比率是對短期償債能力的粗略估計,還需進一步分析流動資產的構成項目。
(2)計算出來的流動比率,只有和同行業平均流動比率、本企業歷史流動比率進行比較,才能知道這個比率是高還是低。
3.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是企業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之比。其計算公式為: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資產是指流動資產減去變現能力較差且不穩定的存貨、預付賬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和其他流動資產等之后的余額。
速動資產主要剔除了存貨, 原因是: (1)流動資產中存貨的變現速度最慢;(2)部分存貨可能已被抵押;(3)存貨成本和市價可能存在差異。
速動比率表明每1元流動負債有多少速動資產作為償債保障。一般情況下,速動比率越大,短期償債能力越強。由于通常認為存貨占了流動資產的一半左右,因此剔除存貨影響的速動比率至少是1。速動比率也不是越高越好。速動比率高,盡管短期償債能力較強,但現金、應收賬款占用過多,會增加企業的機會成本,影響企業的獲利能力。大量使用現金結算的企業其速動比率大大低于1是正常現象。
影響此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
4.現金比率
現金資產包括貨幣資金和交易性金融資產等。現金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值稱為現金比率。現金比率計算公式為:
現金比率=(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流動負債
現金比率剔除另外應收賬款對償債能力的影響,最能反映企業直接償付流動負債的能力,表明每1元流動負債有多少現金資產作為償債保障。
(二)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長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在較長的期間償還債務的能力。企業在長期內,不僅需要償還流動負債,還需償還非流動負債,因此,長期償債能力衡量的是對企業所有負債的清償能力。企業對所有負債的清償能力取決于其總資產水平,因此長期償債能力比率考察的是企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之間的關系。其財務指標主要有四項: 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權益乘數和利息保障倍數。
1.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是企業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之比。其計算公式為: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資產負債率反映總資產中有多大比例是通過負債取得的,可以衡量企業清算時資產對債權****益的保障程度。當資產負債率高于50%時,表明企業資產來源主要依靠的是負債,財務風險較大。當資產負債率低于50%時,表明企業資產的主要來源是所有者權益,財務比較穩健。這一比率越低,表明企業資產對負債的保障能力越高,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強。
2.產權比率
產權比率又稱資本負債率,是負債總額與所有者權益之比,它是企業財務結構穩健與否的重要標志。其計算公式為:
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100%
產權比率反映了由債權人提供的資本與所有者提供的資本的相對關系,即企業財務結構是否穩定;而且反映了債權人資本受股東權益保障的程度,或者是企業清算時對債權人利益的保障程度。
產權比率高,是高風險、高報酬的財務結構;產權比率低,是低風險、低報酬的財務結構。
產權比率與資產負債率對評價償債能力的作用基本一致,只是資產負債率側重于分析債務償付安全性的物質保障程度,產權比率則側重于揭示財務結構的穩健程度以及自有資金對償債風險的承受能力。
3.權益乘數
權益乘數是總資產與股東權益的比值。其計算公式為:
權益乘數=總資產÷股東權益
權益乘數表明股東每投入1元錢可實際擁有和控制的金額。是常用的反映財務杠桿水平的指標。
4.利息保障倍數
利息保障倍數是指企業息稅前利潤與全部利息費用之比,又稱已獲利息倍數,用以衡量償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其計算公式為:
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全部利息費用
=(凈利潤+利潤表中的利息費用+所得稅)÷全部利息費用
注意:
(1)已獲利息倍數不僅反映了企業獲利能力的大小(其他因素不變,該指標越高表明息稅前利潤越大,即獲利能力越大),而且反映了獲利能力對償還到期債務的保證程度。
(2)從長期看,利息保障倍數至少要大于1(國際公認標準為3)。
(3)注意已獲利息倍數與財務杠桿系數之間的關系。比如已獲利息倍數為2,則財務杠桿系數為2。
(三)影響償債能力的其他因素
1.可動用的銀行貸款指標或授信額度
2.資產質量
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可能存在差異,如資產可能被高估或低估,一些資產無法進入到財務報表等。此外,資產的變現能力也會影響償債能力。如果企業存在很快變現的長期資產,會增加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3.或有事項和承諾事項
如果企業存在債務擔保或未決訴訟等或有事項,會增加企業的潛在償債壓力。同樣各種承諾支付事項,也會加大企業償債義務。
4.經營租賃
經營租賃作為一種表外融資方式,會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特別是經營租賃期限較長、金額較大的情況。
章節考點試聽:告別盲目備考,講師為你講解90%核心考點,點擊免費試聽>>
小編推薦:2016年中級會計師已進入備考階段,快來在線測試中級會計師考試試題,模擬真實考試環境,提升解題技巧,幫助考生全面備考復習。
中級會計師考試手機用戶可訪問:https://m.233.com/zh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