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級會計師考試《財務管理》第八章知識點3
標準成本控制與分析的相關概念
(一)標準成本及其分類
標準成本是指通過調查分析、運用技術測定等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經營條件下所能達到的目標成本。標準成本主要用來控制成本開支,衡量實際工作效率。企業在確定標準成本時,可以根據自身的技術條件和經營水平,在以下類型中進行選擇:
一是理想標準成本,這是一種理論標準,它是指在現有條件下所能達到的最優成本水平,即在生產過程無浪費、機器無故障、人員無閑置、產品無廢品的假設條件下制定的成本標準。
二是正常標準成本,是指在正常情況下,企業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成本標準,這一標準考慮了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損失、故障、偏差等。
通常來說,理想標準成本小于正常標準成本。由于理想標準成本要求異常嚴格,一般很難達到,而正常標準成本具有客觀性、現實性、激勵性等特點,所以,正常標準成本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
(二)標準成本控制與分析
標準成本控制與分析,又稱標準成本管理,是以標準成本為基礎,將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進行對比,揭示成本差異形成的原因和責任,進而采取措施,對成本進行有效控制的管理方法。它以標準成本的確定作為起點,通過差異的計算、分析等得出結論性報告,然后據以采取有效措施,鞏固成績或克服不足。
標準成本的制定
標準成本包括用量標準和價格標準兩部分。
用量標準的潛在來源主要有歷史經驗、工藝研究及生產操作人員的意見。雖然歷史備驗能夠為制定標準提供依據,但由于工序常常不能高效地運行,若采用依據歷史數據得出的投入產出關系,很可能導致低效狀況長期持續下去;工藝上的標準往往過于嚴格,操作人員很可能無法達到,僅能作為參考;操作人員負有達到標準的責任,他們理應在制定標準的過程中擔任重要角色。
制定價格標準是生產、采購、人事和會計部門的共同責任。生產部門確定對投入原材料的質量需求;采購部門有責任以最低的價格購買符合質量要求的原材料;人事部門必領考慮采購人員的薪酬和勝任資格等;會計部門負責記錄價格標準并編制報告,以便將實際業績與標準進行比較。
產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三個項目組成。無論是確定哪一個項目的標準成本,都需要分別確定其用量標準和價格標準,兩者的乘積就是每一成本項目的標準成本,將各項目的標準成本匯總,即得到單位產品的標準成本。其計算公式為:
單位產品的標準成本 = 直接材料標準成本 + 直接人工標準成本 + 制造費用標準成本
= ∑(用量標準 × 價格標準)
(一)直接材料標準成本的制定
單位產品耗用的直接材料的標準成本是由材料的價格標準和用量標準來確定的。
材料的價格標準通常采用企業編制的計劃價格,它通常是以訂貨合同的價格為基礎,并考慮到未來物價、供求等各種變動因素后按材料種類分別計算的。一般由財務部門和采購部門等共同制定。
在制定直接材料標準成本時,其基本程序是:首先,區分直接材料的種類;其次,逐一確定它們在單位產品中的標準用量和標準價格;再次,按照種類分別計算各種直接材料的標準成本;最后,匯總得出單位產品的直接材料標準成本。其計算公式是:
直接材料標準成本=∑(單位產品材料用量標準 × 材料價格標準)
(二)直接人工標準成本的制定
直接人工是由直接人工的價格和直接人工用量兩項標準決定的。
人工用量標準,即工時用量標準,它是指現有的生產技術條件下,生產單位產品所耗用的必要的工作時間,包括對產品直接加工工時,必要的間歇或停工工時以及不可避免的廢次品所耗用的工時等。一般由生產技術部門、勞動工資部門等運用特定的技術測定方法和分析統計資料后確定。
直接人工的價格標準就是標準工資率,它通常由勞動工資部門根據用工情況制定。當采用計時工資時,標準工資率就是單位標準工資率,是由標準工資總額與標準總工時的商來確定的,即:
標準工資率 = 標準工資總額 / 標準總工時
因此,直接人工標準成本 = 工時用量標準 × 標準工資率
(三)制造費用標準成本
制造費用的標準成本是由制造費用價格標準和制造費用用量標準兩項因素決定的。
制造費用的用量標準,即工時用量標準,其含義與直接人工用量標準相同。
制造費用價格標準,即制造費用的分配率標準。其計算公式為:
因此,制造費用標準成本 = 制造費用分配率標準×工時用量標準
成本按照其性態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前者隨著產量的變動而變動;后者相對固定,不隨產量波動。所以,制定費用標準時,也應分別制定變動制造費用和固定制造費用的成本標準。
成本差異的計算及分析
成本差異是指一定時期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實際成本與相關的標準成本之間的差額。凡實際成本大于標準成本的稱為超支差異;凡實際成本小于標準成本的則稱為節約差異。
從標準成本的制定過程可以看出,任何一項費用的標準成本都是由用量標準和價格標準兩個因素決定的,因此,差異分析就應該從這兩個方面進行。實際產量下的總差異的計算公式為:
總差異=實際產量下實際成本-實際產量下標準成本
=實際用量× 實際價格-實際產量下標準用量× 標準價格
=(實際用量-實際產量下標準用量)× 標準價格+實際用量×(實際價格-標準價格)
=用量差異+價格差異
其中,用量差異 = 標準價格 × (實際用量-實際產量下標準用量)
價格差異 × (實際價格-標準價格)× 實際用量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異的計算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異,是指直接材料的實際總成本與實際產量下標準總成本之間的差異。它可進一步分解為直接材料價格差異和直接材料用量差異兩部分。有關計算公式如下:
直接材料成本差異=實際產量下實際成本-實際產量下標準成本
=實際用量×實際價格-實際產量下標準用量×標準價格
=直接材料用量差異+直接材料價格差異
直接材料用量差異=(實際用量-實際產量下標準用量)× 標準價格
直接材料價格差異=實際用量×(實際價格-標準價格)
(二)直接人工成本差異的計算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異,是指直接人工的實際總成本與實際產量下標準總成本之間的差異。它可分為直接人工效率差異和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兩部分。有關計算公式如下:
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實際總成本-實際產量下標準成本
=實際工時×實際工資率-實際產量下標準工資×標準工資率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直接人工工資差異率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產量下標準工時)×標準工資率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工資率-標準工資率)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是用量差異,其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工人技術狀況、工作環境和設備條件的好壞等,都會影響效率的高低,但其主要責任還是在生產部門。
工資率差異是價格差異,其形成原因比較復雜,工資制度的變動、工人的升降級、加班或臨時工的增減等都將導致工資率差異。一般地,這種差異的責任不在生產部門,勞動人事部門更應對其承擔責任。
(三)變動制造費用成本差異的計算和分析
變動制造費用成本差異是指實際發生的變動制造費用總額與實際產量下標準變動費用總額之間的差異。它可以分解為耗費差異和效率差異兩部分。其計算公式如下:
變動制造費用成本差異=實際總變動制造費用-實際產量下標準變動制造費用
=實際工時×實際變動制造費用分配率-實際產量下標準工時×標準變動制造費用分配率
=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
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產量下標準工時)×變動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實際工時×(變動制造費用實際分配率-變動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其中,效率差異是用量差異,耗費差異屬于價格差異。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的形成原因與直接人工效率差異的形成原因基本相同。
(五)分析結果的反饋
標準成本差異分析是企業規劃與控制的重要手段。通過差異分析,企業管理人員可以進一步揭示實際執行結果與標準不同的深層次原因。差異分析的結果,可以更好地凸顯實際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的不足或在必要時修改成本標準,這對企業成本的持續降低、責任的明確劃分以及經營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章節考點試聽:告別盲目備考,講師為你講解90%核心考點,點擊免費試聽>>
小編推薦:2016年中級會計師已進入備考階段,快來在線測試中級會計師考試試題,模擬真實考試環境,提升解題技巧,幫助考生全面備考復習。
中級會計師考試手機用戶可訪問:https://m.233.com/zh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