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級會計師考試《財務管理》第七章知識點4
存貨的成本
(一)取得成本
取得成本指為取得某種存貨而支出的成本,通常用來表示。其又分為訂貨成本和購置成本。
1.訂貨成本
訂貨成本指取得訂單的成本,如辦公費、差旅費、郵資、電報電話費、運輸費等支出。訂貨成本中有一部分與訂貨次數無關,如常設采購機構的基本開支等,稱為固定的訂貨成本,用F1表示;另一部分與訂貨次數有關,如差旅費、郵資等,稱為訂貨的變動成本。每次訂貨的變動成本用K表示;訂貨次數等于存貨年需要量D與每次進貨量Q之商。訂貨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2.購置成本
購置成本指為購買存貨本身所支出的成本,即存貨本身的價值,經常用數量與單價的乘積來確定。年需要量用D表示,單價用U表示,于是購置成本為DU。
訂貨成本加上購置成本,就等于存貨的取得成本。其公式可表達為:
取得成本 = 訂貨成本 + 購置成本
= 訂貨固定成本 + 訂貨變動成本 + 購置成本
(二)儲存成本
儲存成本指為保持存貨而發生的成本,包括存貨占用資金所應計的利息、倉庫費用、保險費用、存貨破損和變質損失,等等,通常用TCc來表示。
儲存成本也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固定成本與存貨數量的多少無關,如倉庫折舊、倉庫職工的固定工資等,常用F2表示。變動成本與存貨的數量有關,如存貨資金的應計利息、存貨的破損和變質損失、存貨的保險費用等,單位儲存變動成本用Kc來表示。用公式表達的儲存成本為:
儲存成本 = 儲存固定成本 + 儲存變動成
(三)缺貨成本
缺貨成本指由于存貨供應中斷而造成的損失,包括材料供應中斷造成的停工損失、產成品庫存缺貨造成的拖欠發貨損失和喪失銷售機會的損失及造成的商譽損失等;如果生產企業以緊急采購代用材料解決庫存材料中斷之急,那么缺貨成本表現為緊急額外購入成本。缺貨成本用TCs表示。
企業存貨的最優化,就是使企業存貨總成本即上式TC值最小。
最優存貨量的確定
存貨的決策涉及四項內容:決定進貨項目、選擇供應單位、決定進貨時間和決定進貨批量。按照存貨管理的目的,需要通過合理的進貨批量和進貨時間,使存貨的總成本最低,這個批量就是經濟訂貨量或經濟批量,主要采取經濟訂貨模型加以計算。
(一)經濟經貨模型
經濟訂貨模型是建立在一系列嚴格假設基礎上的。這些假設包括:(1)存貨總需求量是已知常數;(2)訂貨提前期是常數;(3)貨物是一次性入庫;(4)單位貨物成本為常數,無批量折扣;(5)庫存持有成本與庫存水平呈線性關系;(6)貨物是一種獨立需求的物品,不受其他貨物影響。
當F1、K 、D 、U 、F2 、Kc 為常數時,TC 的大小取決于Q 。為了求出TC 的極小值,對其進行求導演算,可以得出經濟訂貨基本模型。
(二)經濟訂貨基本模型的擴展
放寬經濟訂貨基本模型的相關假設,就可以擴展經濟訂貨模型,以擴大其適用范圍。
1.再訂貨點
一般情況下,企業的存貨不能做到隨用隨時補充,因此需要在沒有用完時提前訂貨。再訂貨點就是在提前訂貨的情況下,為確保存貨用完時訂貨剛好到達,企業再次發出訂貨單時應保持的存貨庫存量,它的數量等于平均交貨時間和每日平均需用量的乘積:
R = L × d
式中,R 表示再訂貨點,L 表示平均交貨時間,d 表示每日平均需用量。
例如,企業訂貨日至到貨期的時間為5天,每日存貨需用量為20千克,那么:
R = L × d= 5 × 20 = 100(千克)
企業在尚存100千克存貨時,就應當再次訂貨,等到下批訂貨到達時(再次發出訂貨單5天后),原有庫存剛好用完。東奧中級職稱編輯“娜寫年華”發布。這就是說,訂貨提前期對經濟訂貨量并無影響,每次訂貨批量、訂貨次數、訂貨間隔時間等與瞬時補充相同。
2.存貨陸續供應和使用模型
經濟訂貨基本模型是建立在存貨一次全部人庫的假設之上的。事實上,各批存貨一般都是陸續入庫,庫存量陸續增加。特別是產成品入庫和在產品轉移,幾乎總是陸續供應和陸續耗用的。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對經濟訂貨的基本模型做一些修正。
小編推薦:2016年中級會計師已進入備考階段,快來在線測試中級會計師考試試題,模擬真實考試環境,提升解題技巧,幫助考生全面備考復習。
中級會計師考試手機用戶可訪問:https://m.233.com/zhongji/
老師輔導:233網?,F推出中級會計師考試全科VIP班!雙師資授課,零基礎提分,不過免費重學!還等什么?趕緊報名吧!點擊免費試聽>>報名咨詢熱線:4000-80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