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噴錨支護技術
噴錨支護實際上可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噴混凝土;一部分是設置錨桿。
1.噴混凝土
噴混凝工藝一般由供料、供風和供水三個系統(tǒng)組成。
噴混凝土的施工工序是:撬除危石、清洗巖面。
噴混凝土的方法有“干噴”、“濕噴”兩種。混凝土配比一般為水:水泥:砂:石:速凝劑為0.35—0.5:1:2:2:3%。
2,錨桿與錨索
錨桿與錨索有各種不同的型式,按材料分有金屬錨桿、木錨桿;按受力情況分有不加預應力錨桿和預應力錨桿;按錨固的方式分主要有楔縫式錨桿、漲殼式錨桿、倒楔式錨桿、開縫管式錨桿、樹脂錨桿、砂漿錨桿、預應力錨索等。
所有各種錨桿錨索均要求先鉆孔,然后才能安設。
(二)土釘支護技術
土釘支護最先用于隧道及治理滑坡。土釘支護工藝可以先錨后噴,也可以先噴后錨。
例題、 土釘支護工藝有[ ]
A、先錨后噴
B、邊錨邊噴
C、先噴后錨
D、土坡錨噴
E、隧道錨噴
答案:AC
土釘支護的施工工藝流程是:按設計要求開挖工作,修正邊坡,噴射第一層混凝土,安設土釘(包括鉆孔、插筋、注漿墊板等),綁扎鋼筋網,留搭接筋,噴射第二層混凝土,開挖第二層土方。按此循環(huán),直到坑底標高。
土釘施工機具可采用螺旋鉆、沖擊鉆、地質鉆、洛陽鏟等。
土釘支護適用于水位低的地區(qū),或能保證降水到基坑面以下;土層為粘土、砂土和粉土;基坑深度一般在15m左右。
五、地下工程的幾種特殊開挖施工技術
(一)地下工程施工中的幾種特殊開挖方法
地下工程施工的特殊開挖方法主要有:氣壓室法、冷凍法、分部開挖、分部支護法、超前灌漿、超前錨桿法。
(二)長距離頂管技術
長距離頂管的施工程序是:先在管道的一端挖掘工作坑(井),完成后在其內安裝頂進設備,將管道頂入土層,邊頂進邊挖土,將管段逐節(jié)頂入土層內,直到頂至設計長度為止。
1.頂管技術的基本設備
頂管施工的基本設備主要包括管段前端的工具管,后部頂進設備及貫穿前后的出泥與氣壓設備,此外還有通風照明等設施。
工具管是長距離頂管的關鍵設備,從前向后由沖泥倉、操作室和控制室組成,頂進設備主要包括后座、主油缸、頂鐵和導軌等,出泥設備主要是吸泥機,此外還需有壓縮空氣供氣系統(tǒng)、照明系統(tǒng)。
2.頂管施工的關鍵技術與措施
長距離頂管的主要技術關鍵是:頂力問題、方向控制、制止正面坍方。
主要技術措施是:穿墻、糾偏與導向、局部氣壓、觸變泥漿減阻、中繼接力頂進。
例題、長距離頂管的主要技術關鍵是[ ]:
A、頂力問題、
B、方向控制、
C、壓力問題
D、制止正面坍方。
E、制止側面坍方
答案:ABD
六、地下工程的信息化施工
地下工程的信息化施工,就是在施工過程中一方面運用施工力學的計算手段,確定合理的開挖順序,采用適時有效的支護方案,以便以最低的代價取得最好的工程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布置監(jiān)測系統(tǒng),從現場圍巖的開挖和支護中獲得圍巖的穩(wěn)定性及支護設施的工作狀態(tài)信息,通過分析研究這些信息,可以間接的描述圍巖的穩(wěn)定性和支護的作用,并反饋于施工決策和支持系統(tǒng),修正和確定新的開挖方案和支護參數。
(一)施工力學及基本原理
為了維護地下工程的穩(wěn)定,有許多可供采用的工程措施。基于地下工程的開挖施工存在分期、分塊的特點,在各項措施中,以采取合理的開挖順序、適時有效的支護方案最為經濟有效,這就是施工力學的基本思想。
施工力學具備六條基本原理:(1)系統(tǒng)的非確定性原理;(2)工程施工狀態(tài)過程的非線性原理;(3)工程的穩(wěn)定性評價及施工支護設計的優(yōu)化分析原理;(4)施工過程的設計與控制原理;(5)適時觀測及時調整原理;(6)全過程的系統(tǒng)性原理。
(二)地下工程施工順序優(yōu)化分析
(三)地下工程的施工監(jiān)控與反饋設計
應做好超前預報工作:(1)塌方預報;(2)突水、瓦斯預報;(3)斷層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