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磚墻砌筑的基本要求。
(1)橫平豎直。
(2)砂漿飽滿。砌體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要達到80%以上.
(3)上下錯縫。磚塊錯縫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4磚長。
(4)接槎可靠。斜槎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留斜槎確有困難時,才可留直槎。直槎必須做成陽槎,并加設拉結筋。拉結筋沿墻高每500mm留一層,每120mm厚墻留一根,但每層最少為兩根。
4、偏差要求見教材3.3.1-3.3.2
(二)砌塊施工
若設計無具體規定,砌塊應按下列原則排列:
(1)盡量多用主規格的砌塊或整塊砌塊,減少非主規格砌塊的規格與數量;
(2)砌筑應符合錯縫搭接的原則,搭砌長度不得小于塊高的1/3,且不應小于150mm,當搭砌長度不足時,應在水平灰縫內設2Φ4的鋼筋網片;
(3)外墻轉角處及縱橫墻交接處,應交錯咬槎砌筑;
(4)局部必須鑲磚時,應盡量使磚的數量達到最低限度,鑲磚部分應分散布置。
2.砌塊的運輸和堆放。小型砌塊單塊的重量約在100~150kg之間。
3.砌塊吊裝順序。砌塊的吊裝一般按施工段依次進行,其次序為先外后內、先遠后近、先下后上,在相鄰施工段之間留階梯形斜槎。
4.砌塊吊裝的主要工序
(1)鋪灰。 (2)砌塊安裝就位。 (3)校正。 (4)灌縫。
(5)鑲磚。當砌塊間出現較大豎縫或過梁找平時,應鑲磚。采用MUIO級以上的紅磚,最后一皮用丁磚鑲砌。(www.edu24ol.com ,王雙增講解)
2004考題.與砌磚相比,砌塊砌筑突出的施工特點是( )。
A.需要吊裝 B.需要鋪灰 C.需要校正 D.不需要勾縫
二、砌石
(一)毛石基礎施工
不宜采用混合砂漿。水泥砂漿用M2.5~M5級,在鋪砌第一皮毛石時,基底如為素土,可不鋪砂漿;基底如為各種墊層,應先鋪4cm左右的砂漿.毛石砌到室內地坪以下5cm處,應設置防潮層.
(二)石墻施工
石墻要分層砌筑,每層高300~400mm,每層中間隔lm左右砌與墻同寬的拉結石石墻每天的砌筑高度不應超過1.2m,分段砌筑時所留踏步槎高度不超過一步架。
三、砌筑砂漿
(一)原材料要求
水泥標號不明或出廠日期超過3個月等情況,應經試驗鑒定后方可使用。不同品種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砂漿宜采用中砂并過篩。對于水泥砂漿和強度等級不同砂中含泥量有不同要求.
采用混合砂漿時,應將生石灰熟化成石灰膏,熟化時間不少于7d.對于磨細生石灰粉,其熟化時間不得少于1d。嚴禁使用脫水硬化的石灰膏。
(二)砂漿強度
砂漿強度等級是以標準養護及正常濕度條件下的室內不通風處養護,齡期為28d的試塊抗壓強度為準。砂漿強度等級分為M15、M10、M7.5,、M5、M2.5、M1、M0.4七個等級。
(三)砂漿制備與使用
流動性好的砂漿便于操作,使灰縫平整、密實。一般來說,對于干燥及吸水性強的塊體,砂漿稠度應采用較大值,對于潮濕、密實、吸水性差的塊體宜采用較小值。
水泥砂漿的可塑性和保水性較差,使用水泥砂漿砌筑時,砌體強度低于相同條件下用混合砂漿砌筑的砌體強度。因此,一般僅對高強度砂漿及砌筑處于潮濕環境下的砌體時,采用水泥砂漿。
混合砂漿由于摻入塑性摻合料(如石灰膏、粘土膏等)可節約水泥,并提高砂漿的可塑性和保水性,是一般砌體中最常用的砂漿類型。
砂漿應隨拌隨用,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必須分別在拌成后3h和4h內使用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