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地下人防工程
人防工程是一個戰時能生活、能生產、能疏散自成體系的綜合性工程,通常有六類:通信指揮工程,醫療救護工程,防空專業隊工程,人員掩蔽工程,物質保障工程,干道工程,。
1.指揮工程
人防指揮工程的建設應注意如下問題:
(1)內部功能和組成應當完備。
(2)內部布置應當緊湊。應以指揮室為中心,合理進行功能分區。
(3)具備長時間堅持運轉的能力。必須有獨立的內部電源、
燃料、飲用水和食品的儲備量,應夠戰時15-30d使用,低等級的也不應少于7d。
2.人員掩蔽工程
人員掩蔽工程分為人員掩蔽所和專業隊掩蔽所兩大類。人員掩蔽所是為普通居民掩蔽用的,專業隊掩蔽所包括醫療救護、工程搶險、消防、運輸、防化、治安等多種。人員掩蔽工程的數量多、分布廣,需要大量資金,因此除合理進行規劃布局外,每一個單項工程均需發揮最大的效益,盡最大努力提高掩蔽率和生存率。
3.醫療救護工程
地下醫療救護工程的任務是為戰時進行緊急搶救和治療,并承擔受襲擊地區的衛生防疫工作。
人防醫療救護設施宜分為三級:救護站、急救醫院和中心醫院。
八、地下貯庫工程
(一)地下貯庫工程的類型
按照用途與專業可分為國家儲備庫、城市民用庫、運輸轉運庫等。
(二)城市地下貯庫工程的布局與要求
1.城市地下貯庫工程的布局
城市地下貯庫的布局,應處理好貯庫與交通、貯庫與居住區、工業區的關系。
(1)貯庫布置與交通的關系。貯庫最好布置在居住用地之外,離車站不遠,以便把鐵路支線引至貯庫所在地。
(2)貯庫的分布與居住區、工業區的關系。一般危險品貯庫應布置在離城10km以外的地上與地下;一般貯庫都布置在城市外圍。
2.城市地下貯庫工程布局的基本要求
地下貯庫必須依靠一定的地質介質才能存在。從宏觀上看,存在條件有巖層和土層兩類,一般地下貯庫都是通過在巖層中挖掘洞室或在土層中建造地下建筑來實現的。地下貯 庫的建設應遵循如下技術要求:
(1)地下貯庫應設置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區;
(2)靠近市中心的一般性地下貯庫,出人口的設置,除滿足貨物的進出方便外,在 建筑形式上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
(3)布置在郊區的大型貯能庫、軍事用地下貯存庫等,應注意對洞口的隱蔽性,多 布置一些綠化用地;
(4)與城市無多大關系的轉運貯庫,應布置在城市的下游,以免干擾城市居民的生 活;
(5)由于水運是一種最經濟的運輸方式,因此有條件的城市,應沿江河多布置一些 貯庫,但應保證堤岸的工程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