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屋頂
屋頂是房屋頂部的覆蓋部分。屋頂的作用主要有兩點,一是圍護作用,二是承重作用。 屋頂主要由屋面面層、承重結構層、保溫層、頂棚等幾個部分組成。
(一)屋頂的類型
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平屋頂、坡屋頂和曲面屋頂。
1.平屋頂
平屋頂是指屋面坡度在10%以下的屋頂。需要專門設置屋面防水層。這種屋頂是多層房屋常采用的一種形式。
2.坡屋頂
坡屋頂是指屋面坡度在10%以上的屋頂。這種屋頂的屋面坡度大,屋面排水速度快。其屋頂防水可以采用構件自防水(如平瓦、石棉瓦等自防水)的防水形式。
3.曲面屋頂
屋頂為曲面,如球形、懸索形、鞍形等等。這種屋頂施工工藝較復雜,但外部形狀獨特。
例.平屋頂是指屋面坡度在[ ] %以下的屋頂。
A、3
B、 5
C、10
D、12
答案;C
(二)平屋頂的構造.
1.平屋頂的排水
(1)平屋頂起坡方式。要使屋面排水通暢,平屋頂應設置不小于1%的屋面坡度。
形成這種坡度的方法有兩種:第一是材料找坡,也稱墊坡。第二種方法是結構起坡,也稱擱置起坡。
(2)平屋頂排水方式。可分為有組織排水和無組織排水兩種方式。
(3)屋面落水管的布置。屋面落水管的布置量與屋面集水面積大小、每小時最大降
雨量、排水管管徑等因素有關。它們之間的關系可用下式表示:
F=438D2/H.
式中 F——單根落水管允許集水面積(水平投影面積);
D——落水管管徑(cm,采用方管時面積可換算);
H——每小時最大降雨量(mm/h,由當地氣象部門提供)。
例:某地H=145mm/h,落水管徑D=lOcm,每個落水管允許集水面積為:
F=438 x 102/145=302.07(m2)
若某建筑的屋頂集水面積(屋頂的水平投影面積)為1000m2,則至少要設置4根落水管。
并不是說通過上述經驗公式計算得到落水管數量后,就一定符合實際要求。在工程實踐中,落水管間的距離(天溝內流水距離)以10—15m為宜。當計算間距大于適用距離時,應按適用距離設置落水管;當計算間距小于適用間距時,按計算間距設置落水管。
2.平屋頂防水及構造
平屋頂的防水方式根據所用材料及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為兩種:柔性防水和剛性防水。
(1)柔性防水平屋頂的構造。柔性防水屋頂是以防水卷材和瀝青類膠結材料交替粘
貼組成防水層的屋頂。
1)卷材防水屋面。防水卷材應鋪設在的找平層上,找平層一般設在結構層或保溫層上面常在找平層表面涂冷底子油一道(汽油或柴油溶解的瀝青),這層冷底子油稱為結合層。油氈防水層的層次順序是:瀝青膠、油氈、瀝青膠……。當屋面坡度小于3%時,卷材平行于屋脊,由檐口向屋脊一層層地鋪設,各類卷材上下層應搭接,多層卷材的搭接位置應錯開。為了防止屋面防水層出現龜裂現象,構造上常采取在屋面結構層上的找平層表面做隔汽層或在屋面防水層下保溫層內設排汽通道使防水層下水蒸氣能直接從透汽孔排出。
保護層是防水層上表面的構造層。柔性防水頂面的保護層可選用豆石、鋁銀粉涂料、現澆或裝配細石混凝土面層等。
通常在屋面結構層之上、防水層之下設置保溫層。
2)柔性防水屋面細部構造。卷材防水屋面必須特別注意各個節點的構造處理。泛水與屋面相交處基層應做成鈍角(>135度)或圓弧(R=50—lOOmm),防水層向垂直面的上卷高度不宜小于250mm,常為300mm;卷材的收口應嚴實,以防收口處滲水。
卷材防水檐口分為自由落水、外挑檐,女兒墻內天溝幾種形成,
當屋面采用有組織排水時,雨水需經雨水口排至落水管。雨水口與屋面防水層交接處應加鋪一層卷材,屋面防水卷材應鋪設至雨水口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