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造價工程師職業資格,是從事工程造價工作的的平臺。造價工程師的考試相對難一點,題目比較靈活。教材每三年修改一次,但是系統性沒有什么大的變化。
一、關于教材
《工程造價管理基礎理論與相關法規》是全國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中的一門基礎理論課程,該課程共分5章,其中每一章都是大學期間一門獨立的課程,雖然內容涉及的深度較淺,但教材的知識點分散。因此,考生在復習本門課程以及參加該課程考試時,應當在掌握本教材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參考歷年的考試題目,分析各個章節中的知識點和可能的題型,力爭摸索出一些規律。
2009年是新修訂的教材,與2006年版的教材比較,從知識框架上看,仍然保持了2006年版教材5章的體系,但具體到各章的節及其有關內容有所調整。
關于第一章,仍然保持了2006年的基本結構,只是在局部內容上進行了細微的調整。
關于第二章,將2006年版教材六節調整為五節。第一節資金的時間價值及其計算的內容基本沒有變化;第二節投資方案經濟效果的評價的內容是將2006年版的第二節投資方案經濟效果的評價和第三節設備更新方案的比選的兩節內容合并為一節,部分評價指標進行了調整;第三節不確定性分析保持了2006年版的第四節不確定性分析的內容;第四節價值工程基本保持了2006年版的第六節價值工程的內容,進行了局部內容的調整;第五節工程壽命周期成本分析的內容和方法是在2006年版的第五節壽命周期成本分析的理論及方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壓縮。
關于第三章,仍然保持了2006年版教材四節的結構,第一節項目資金籌措與融資、第二節工程項目成本管理和第四節與工程財務有關的稅收及保險規定基本保持2006年版教材對應各節的內容,只是進行了局部內容的調整;第三節工程項目財務分析的內容變化比較多,主要是依據《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將“施工企業的營業收入”調整為“工程項目收益估算”,將“反映盈利能力的比率”調整為“項目盈利能力分析指標”,并對于“項目清償能力分析”的有關指標進行了調整。
關于第四章,將2006年版教材的四節調整為六節,新加入的兩節為“第四節流水施工組織方法”和“第五節網絡計劃技術”,考生應予以特別關注;其它四節的內容基本沒有變化,只是進行了局部調整。
關于第五章,仍然保持了2006年版教材三節的結構,第一節概述進行了局部內容調整,將2006年版教材中的“經濟法律法規及其調整對象、經濟法律關系和經濟法律事實”刪除,調整為“國內外法律體系”;
第二節合同法和第三節工程建設相關法律基本保持了2006年版教材相應節目的內容。
二、應試復習的指導理論
1.項目管理理論
2.短板理論
3.風險管理理論
三、關于應試技巧
作者在《全國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真題全解全析》(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中將考題分為填選題、因果題、類比題、程序題、圖形題、計算題和多點集成幾種形式,這為考生掌握應試技巧可能有所幫助。實際上,作者在全國各地講課時也是首先幫助考生明確本門課程可能的考題類型,考生可以根據不同的考題類型總結考試技巧,作者認為,不同的考核點可能只能出一種或幾種考題類型,考生在學習時,在明確了可能的考題類型的基礎上,讀到該考核點時,讀書的信號可能就敏感,印象就會深刻,這是最為關鍵的。
四、《工程造價管理基礎理論與相關法規》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考題分布
為什么要進行近幾年考題分布統計分析呢?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
1.我們是應試學習,也就是說我們學習的目的為了考試,而其它目的可能是次要的,或者是不必要的;
2.歷年的考題是有規律可循的,通過對考題分數和考點分布的分析,為我們復習提供指導性的方向;
3.在明確了上述兩個問題后,我們需要研究復習所采用的方法,方法應該是因人而異的,但是也有一些共性的方法,在后面的課程中我們一起探討一些方法,以提高我們復習的效率;
在考題分數、考點分布的分析和采用的復習方法有機結合的基礎上,還需要探討考題的特點,進一步提高閱讀教材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