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節課我們要講解第一章第一節價格原理和第二節工程造價的基本概念。
二.重點.難點
價格的基本原理、工程造價的有關概念。
三.內容講解
大綱要求:
(一)熟悉價值、價格的概念和支配價格運動的規律;
(二)熟悉工程造價的有關基本概念;
第一章 工程造價管理概論
本章考核知識點有:
(1)熟悉價值、價格的概念和支配價格運動的規律。
(2)熟悉工程造價的有關基本概念。
(3)掌握工程造價的有關基本概念。
(4)熟悉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
(5)熟悉工程造價咨詢及其管理制度。
本章屬于新大綱的增加部分,2004年占8題,共10分。2005年的考核重點有:
(1)掌握價值、價格的概念和價格的作用、價格的構成。
(2)掌握工程造價的概念、特點、作用和計價特征。
(3)掌握工程管理造價的基本內容,國外造價管理的特點。
(4)掌握造價工程師執業的素質要求、技能結構和執業。工程造價咨詢業的功能、工程造價咨詢單位的資質等級、標準及執業范圍。
第一節 價 格 原 理
一、價格的形成
價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商品價值。
(一)價值是價格形成的基礎
商品的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人類無差別的勞動。因此,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計量的。
商品價值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商品生產中消耗掉的生產資料價值,二是生產過程中活勞動所創造出的價值。活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又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補償勞動力的價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價值。
生產中消耗的生產資料的價值C,在價格中表現為物質資料耗費的貨幣支出;勞動者創造的補償勞動力的價值V,表現為價格中的勞動報酬貨幣支出;勞動者創造的剩余價值m,在價格中表現為盈利。前兩部分貨幣支出形成商品價格中的成本。由此可見,價格形成的基礎是價值。
例:商品的價值由商品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生產資料價值和活勞動所創造的價值構成,其中活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在商品價格中表現為( )。
A.勞動報酬貨幣支出
B.企業所獲取的利潤
C.勞動報酬貨幣支出和贏利
D.勞動者創造的剩余價值
答案:C
(二)價格形成中的成本
1、成本的經濟性質
成本是指商品在生產和流通中所消耗的各項費用的總和。它屬補償價值的性質,是商品價值中C和V的貨幣表現。生產領域的成本稱為生產成本,流通領域的成本稱為流通成本。
價格形成中的成本不同于個別成本。價格形成中的成本是社會平均成本,但企業的個別成本確系形成社會成本的基礎。社會成本是反映企業必要的物質消耗支出和工資報酬支出,是各個企業成本開支的加權平均數。企業只能以社會成本作為商品定價的基本依據,以社會成本作為衡量經營管理水平的指標。
2、成本在價格形成中的地位
成本在價格形成中的地位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成本是價格形成中的最重要的因素。
(2)成本是價格最低的經濟界限。
(3)成本的變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價格。
3、價格形成中的成本是正常成本
正常成本是指反映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消耗的成本,也即商品價值中的C和V的貨幣表現。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在現實經濟活動中,正常成本是指新產品正式投產成本,或是新老產品在生產能力正常、效率正常條件下的成本。非正常因素形成的企業成本開支屬非正常成本。非正常成本一般是指:新產品試制成本,小批量生產成本,其他非正常因素形成的成本。在價格形成中不能考慮非正常成本的影響。
(三)價格形成中的盈利
價格形成中的盈利是價值構成中的m的貨幣表現,它由企業利潤和稅金兩部分組成。
(四)影響價格形成的其他因素
價格的形成除取決于其價值基礎之外,還受到供求和幣值等因素的影響。
1、供求對價格形成的影響
商品供求狀況對價格形成的影響,是通過價格波動對生產的調節來實現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有兩重含義。第一種含義是指單個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第二種含義是商品的社會需要總量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市場供求狀況取決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社會總產品中的分配是否和社會需要相一致。從短時期看,供求決定價格;而從長時期看,則是價格通過對生產的調節決定供求,使供求趨于平衡。
2、幣值對價格形成的影響
價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價值,這就決定影響價格變動的內在因素有二:一是商品的價值量,二是貨幣的價值量。在幣值不變的條件下,商品的價值量增加,必然導致價格的上升;反之價格就會下降。在價值量不變的條件下,貨幣的價值量增加,價格就會下降;反之價格則會上升。因此,幣值穩定,價格也會穩定。
除幣值和供求對價格的形成產生影響之外,土地的級差收益和匯率等也會在一定的條件下對商品價格的形成產生影響,甚至一定時期的經濟政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價格的形成。
二、價格的職能
所謂價格職能,是指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價格在國民經濟中所具有的功能作用。就其生成機制來看,商品價格職能可分為基本職能和派生職能兩部分。
(一)價格的基本職能
1、表價職能
價格的最基本職能就是表現商品價值的職能。表價職能是價格本質的反映表價職能雖然是在商品交換中通過貨幣媒介產生的,但價格執行表價職能既在商品交換中,又不在商品交換中。表價職能在商品交換中,使價格成為交換雙方完成經濟行為的主要條件,也可以衡量商品交換經濟效果和功能要求的滿足程度。在非現實的商品交換中,價格的表價職能則主要是向市場主體傳遞信息,是提供他們進行市場行為決策的主要依據。
2、調節職能
如果說價格的表價職能是價格本質的反映,那么,價格的調節職能就是價格本質的要求,是價值規律作用的表現。
所謂價格的調節職能,是指它在商品交換中承擔著經濟調節者的職能。一方面,它使生產者確切地而不是模糊地,具體地而不是抽象地了解了自己商品個別價值和社會價值之間的差別;了解了商品價值實現的程度,也即商品在市場上的供求狀況。另一方面,價格的調節職能對消費者而言,既能刺激需求,也能抑制需求。
(二)商品價格的派生職能
商品價格的派生職能是從上述兩項基本職能派生出來的,它包括價格的核算職能和國民收入再分配的職能。
1、核算職能
價格的核算職能是以表價職能為基礎的。
2、分配職能
價格的分配職能是由價格的表價職能和調節職能所派生的。
(三)價格的作用
實現價格職能對國民經濟所產生的效果就是價格的作用。價格作用是指價格職能的外化,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價格是實現交換的紐帶
2、價格是衡量商品和貨幣比值的手段
3、價格是市場信息的感應器和傳導器
4、價格是調節經濟利益和市場供需的經濟手段
總之,價格在同民經濟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經濟杠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