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程中,材料費約占總造價的60%~70%,正確計算材料單價,利于有效控制工程造價。材料單價是指建筑材料從其來源地運到施工工地倉庫,直至出庫形成的綜合單價,包含材料原價(或供應價格)、材料運雜費、運輸損耗費以及采購保管費。
影響材料單價變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
(1)市場供需變化。
(2)材料的生產成本。
(3)流通環節的多少和材料供應體制。
(4)運輸距離和運輸方法。
(5)國際市場行情。
材料單價=(供應價格+運雜費)×(1+運輸損耗率)×(1+采購及保管費率)
(一)材料原價(或供應價格)
材料原價是指國內采購材料的出廠價格,國外采購材料抵達買方邊境、港口或車站并交納完各種手續費、稅費(不含增值稅)后形成的價格。
不同來源地、不同價格時:加權平均原價=Σ(量×原價)/總量
若材料供貨價格為含稅價格,則材料原價應以購進貨物適用的稅率(13%或9%)或征收率(3%)扣減增值稅進項稅額。
(二)材料運雜費
材料運雜費是指國內采購材料自來源地、國外采購材料自到岸港運至工地倉庫或指定堆放地點發生的費用(不含增值稅)。含外埠中轉運輸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費用和過境過橋費用,包括調車和駁船費、裝卸費、運輸費及附加工作費等。
同一品種的材料有若干個來源地,應采用加權平均的方法計算材料運雜費。
加權平均運雜費=Σ(量×運費)/總量
若運輸費用為含稅價格,則需要按“兩票制”和“一票制”兩種支付方式分別調整。
(1)“兩票制”支付方式。
指材料供應商就收取的貨物銷售價款和運雜費向建筑業企業分別提供貨物銷售和交通運輸兩張發票的材料。
運雜費以接受交通運輸與服務適用稅率9%扣除增值稅進項稅額。
(2)“一票制”支付方式。
指材料供應商就收取的貨物銷售價款和運雜費合計金額向建筑業企業僅提供一張貨物銷售發票的材料。
運雜費采用與材料原價相同的方式扣除增值稅進項稅額。
(三)運輸損耗
運輸損耗費=(材料原價+運雜費)×運輸損耗率
(四)采購及保管費
組成:采購費、倉儲費、工地保管費和倉儲損耗。
計算:
采購及保管費=材料運到工地倉庫價格×采購及保管費率=(材料原價+運雜費+運輸損耗費)×采購及保管費率
【經典試題】
1、某工程采用“兩票制”支付方式采購某種材料,已知材料原價和運雜費的含稅價格分別為500元/t、30元/t,材料運輸損耗率、采購及保管費率分別為0.5%、3.5%。材料采購和運輸的增值稅率分別為13%、9%。則該材料的不含稅單價為( )元。(2019)
A.480.87
B.481.47
C.488.88
D.489.49
不含稅運雜費:30/(1+9%)=27.52元/t
不含稅單價為:(442.48+27.52)×(1+0.5%)×(1+3.5%)=488.88元
2、從甲、乙兩地采購某工程材料,采購量及有關費用如下表所示。該工程材料的材料單價為( )元/t。(表中原價、運雜費均為不含稅價格)(2016)
來源 | 采購量(t) | 原價+運雜費(元/t) | 運輸損耗費(%) | 采購及保管費率(%) |
甲 | 600 | 260 | 1 | 3 |
乙 | 400 | 240 |
A.262.08
B.262.16
C.262.42
D.2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