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定額的編制原則
在編制工作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按社會平均水平確定預算定額的原則。
(2)簡明適用的原則。
■一是指在編制預算定額時,對于那些主要的、常用的、價值量大的項目,分項工程劃分宜細;次要的、不常用的、價值量相對較小的項目則可以粗一些。
■二是指預算定額要項目齊全。
■三是要求合理確定預算定額的計算單位。
工程計價考點:制約項目規模合理化的主要因素
市場因素 | 需考慮的首要因素 | 市場需求狀況 | 確定項目生產規模的前提 |
市場供應狀況 | 原材料市場、資金市場、勞動力市場等對建設規模的選擇起著不同程度的制約作用 | ||
市場價格分析 | 制定營銷策略和影響競爭力的主要因素 方法:回歸法、比價法 | ||
市場風險分析 | 確定建設規模的重要依據 方法:定性、定量 | ||
技術因素 | 生產技術及技術裝備 | 項目規模效益賴以存在的基礎 | |
管理技術 | 實現規模效益的保證 | ||
環境因素 | 政策因素、燃料動力供應、協作及土地條件、運輸及通信條件(12考) 特點:企業無法改變 | 政策因素(13考) | 產業政策、投資政策、技術經濟政策、國家、地區及行業經濟發展規劃 |
工程計價考點:項目合理建設規模的確定方法
1)盈虧平衡產量分析法
2)平均成本法:通過項目最低平均成本,確定項目的合理建設規模。
3)生產能力平衡法:技改項目中使用,分為最大工序生產能力法和最小公倍數法。
4)政府或行業規定
工程計價考點:建設地區的選擇
含義:區域范圍的選擇。
遵循的基本原則:
原則一:靠近原料、燃料提供地和產品消費地的原則
原則二:工業項目適當聚集的原則
①靠近原料、燃料提供地和產品消費地的原則。但這一原則并不是意味著項目安排在距原料、燃料提供地和產品消費地的等距離范圍內,而是根據項目的技術經濟特點和要求具體對待。
類別 | 原因 | 布置原則 |
農產品、礦產品的初步加工項目 | 大量消耗原料 | 盡可能靠近原料產地 |
高能耗的項目 | 如鋁廠、電石廠,減少電能輸送損失所獲得的利益,大于原料、半成品調運中的勞動耗費 | 宜靠近電廠 |
技術密集型的建設項目 | 大中城市工業和科學技術力量雄厚,協作配套條件完備,信息靈通 | 宜在大中城市 |
②工業項目適當聚集的原則。
一系列相關的項目聚成適當規模,優點如下:
◆有利于各種資源和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形成綜合生產能力;
◆便于建設比較齊全的基礎結構設施,避免重復建設,節約投資;
◆為不同類型的勞動者提供多種就業機會。
聚集要適當,“外部不經濟性”的總和超過生產集聚帶來的利益時,綜合經濟效益反而下降:
第一,各種原料、燃料需要量大增,運輸距離延長,流通中增加勞動力的耗費第二,城市人口集中,農副產品需求大,增加相應的費用第三,“水”的用量增加,如遠距離引水,耗資巨大第四,生產生活排泄物集中排放,會造成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