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程造價資料的積累、分析和運用
(一)工程造價資料及其分類
工程造價資料是指已竣工和在建的有關工程可行性研究估算、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招標投標價格、工程竣工結算、竣工決算、單位工程施工成本以及新材料、新結構、新設備、新施工工藝等建筑安裝工程分部分項的單價分析等資料。
工程造價資料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別。
(1)工程造價資料按照其不同工程類型(如廠房、鐵路、住宅、公建、市政工程等)進行劃分,并分別列出其包含的單項工程和單位工程。
(2)工程造價資料按照其不同階段,一般分為項目可行性研究投資估算、初步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招標控制價、投標報價、竣工結算、竣工決算等。
(3)工程造價資料按照其組成特點,一般分為建設項目、單項工程和單位工程造價資料,同時也包括有關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的分部分項工程造價資料。
(二)工程造價資料積累的內容
工程造價資料積累的內容應包括“量”(如主要工程量、人工工日量、材料量、機械臺班量等)和“價”,還要包括對工程造價有重要影響的技術經濟條件,如工程的概況、建設條件等。
1.建設項目和單項工程造價資料
(1)對造價有主要影響的技術經濟條件。如項目建設標準、建設工期、建設地點等。
(2)主要的工程量、主要的材料量和主要設備的名稱、型號、規格、數量等。
(3)投資估算、概算、預算、竣工決算及造價指數等。
2.單位工程造價資料
單位工程造價資料包括工程的內容、建筑結構特征、主要工程量、主要材料的用量和單價、人工工日用量和人工費、機械臺班用量和機械費,以及相應的造價等。
3.其他
主要包括有關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分部分項工程的人工工日、主要材料用量、機械臺班用量。
(三)工程造價資料的管理
1.建立造價資料積累制度
1991年11月,原建設部印發了關于《建立工程造價資料積累制度的幾點意見》的文件,標志著我國的工程造價資料積累制度正式建立起來,工程造價資料積累工作正式開展。建立工程造價資料積累制度是工程造價計價依據極其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全面系統地積累和利用工程造價資料,建立穩定的造價資料積累制度,對于我國加強工程造價管理,合理確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工程造價資料積累的工作量非常大,牽涉面也非常廣,應當依靠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行業組織進行組織管理。
2.資料數據庫的建立和網絡化管理
積極推廣使用計算機建立工程造價資料數據庫,開發通用的工程造價資料管理程序,可以提高工程造價資料的適用性和可靠性。要建立造價資料數據庫,首要的問題是工程的分類與編碼。由于不同的工程在技術參數和工程造價組成方面有較大的差異,必須把同類型工程合并在一個數據庫文件中,而把另一類型工程合并到另一數據庫文件中去。為了便于進行數據的統一管理和信息交流,必須設計出一套科學、系統的編碼體系。
有了統一的工程分類與相應的編碼之后,就可進行數據的搜集、整理和輸入工作,從而得到不同層次的造價資料數據庫。工程造價資料數據庫的建立必須嚴格遵守統一的標準和規范。
3.工程造價資料信息化建設
工程造價資料信息化是以工程造價資料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工程造價活動中的應用為主要內容,以工程造價信息專門技術的研發和專門人才培養為支撐,實現工程造價活動由傳統信息獲取、加工、處理和紙上信息等方式向現代電子、網絡方式轉變,實現工程造價信息資源深度開發和利用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