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的分類
合理確定材料消耗定額,必須研究和區分材料在施工過程中的類別。
1.根據材料消耗的性質劃分
施工中材料的消耗可分為必需消耗的材料和損失的材料兩類性質。
必需消耗的材料,是指在合理用料的條件下,生產合格產品所需消耗的材料。它包括:直接用于建筑和安裝工程的材料;不可避免的施工廢料;不可避免的材料損耗。必需消耗的材料屬于施工正常消耗,是確定材料消耗定額的基本數據。其中:直接用于建筑和安裝工程的材料,編制材料凈用量定額;不可避免的施工廢料和材料損耗,編制材料損耗定額。
2.根據材料消耗與工程實體的關系劃分
施工中的材料可分為實體材料和非實體材料兩類。
(1)實體材料,是指直接構成工程實體的材料。它包括工程直接性材料和輔助材料。
工程直接性材料主要是指一次性消耗、直接用于工程上構成建筑物或結構本體的材料,如鋼筋混凝土柱中的鋼筋、水泥、砂、碎石等;輔助性材料主要是指雖也是施工過程中所必需,卻并不構成建筑物或結構本體的材料。如土石方爆破工程中所需的炸藥、引信、雷管等。主要材料用量大,輔助材料用量少。
(2)非實體材料,是指在施工中必須使用但又不能構成工程實體的施工措施性材料。非實體材料主要是指周轉性材料,如模板、腳手架等。有關非實體材料消耗的計算在第一章中已有所論述,此處主要闡述實體材料消耗的計算。
(二)確定材料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確定實體材料的凈用量定額和材料損耗定額的計算數據,是通過現場技術測定、實驗室試驗、現場統計和理論計算等方法獲得的。
(1)現場技術測定法,又稱為觀測法,是根據對材料消耗過程的測定與觀察,通過完成產品數量和材料消耗量的計算,而確定各種材料消耗定額的一種方法。現場技術測定法主要適用于確定材料損耗量,因為該部分數值用統計法或其他方法較難得到。通過現場觀察,還可以區別出哪些是可以避免的損耗,哪些是屬于難于避免的損耗,明確定額中不應列入可以避免的損耗。
(2)實驗室試驗法,主要用于編制材料凈用量定額。通過試驗,能夠對材料的結構、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能以及按強度等級控制的混凝土、砂漿、瀝青、油漆等配比做出科學的結論,給編制材料消耗定額提供出有技術根據的、比較精確的計算數據。但其缺點在于無法估計到施工現場某些因素對材料消耗量的影響。
(3)現場統計法,是以施工現場積累的分部分項工程使用材料數量、完成產品數量、完成工作原材料的剩余數量等統計資料為基礎,經過整理分析,獲得材料消耗的數據。這種方法由于不能分清材料消耗的性質,因而不能作為確定材料凈用量定額和材料損耗定額的依據,只能作為編制定額的輔助性方法使用。
上述三種方法的選擇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規范,即材料的產品標準,計量要使用標準容器和稱量設備,質量符合施工驗收規范要求,以保證獲得可靠的定額編制依據。
(4)理論計算法,是運用一定的數學公式計算材料消耗定額。

【例2.3.3】計算1m3標準磚一一磚外墻砌體磚數和砂漿的凈用量。
解:
砂漿凈用量=1-529×(0.24×0.115×0.053)=0.226(m3)
材料的損耗一般以損耗率表示。材料損耗率可以通過觀察法或統計法確定。材料損耗率及材料損耗量的計算通常采用以下公式:
總損耗量=凈用量+損耗量=凈用量×(1+損耗率)(2.3.10)
2)塊料面層的材料用量計算。
每100m2面層塊料數量、灰縫及結合層材料用量公式如下:
100m2灰縫材料凈用量=[100-(塊料長×塊料寬×100m2塊料用量)]×灰縫深
(2.3.12)
結合層材料用量=100m2×結合層厚度(2.3.13)
【例2.3.4】用1:1水泥砂漿貼150mm×150mm×5mm瓷磚墻面,結合層厚度為10mm,試計算每100m2瓷磚墻面中瓷磚和砂漿的消耗量(灰縫寬為2mm)。假設瓷磚損耗率為1.5%,砂漿損耗率為1%。

每100m2瓷磚墻面中瓷磚的總消耗量=4328.25×(1+1.5%)=4393.17(塊)
每100m2瓷磚墻面中結合層砂漿凈用量=100×0.01=1(m3)
每100m2瓷磚墻面中灰縫砂漿凈用量=[100-(4328.25×0.15×0.15)]×0.005=0.013(m3)
每100m2瓷磚墻面中水泥砂漿總消耗量=(1+0.013)×(1+1%)=1.02(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