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費用構成要素劃分,建筑安裝工程費包括:人工費、材料費(包含工程設備①,下同)、施工機具使用費、企業管理費、利潤、規費和稅金。
(一)人工費
建筑安裝工程費中的人工費,是指按照工資總額構成規定,支付給直接從事建筑安裝工程施工作業的生產工人和附屬生產單位工人的各項費用。計算人工費的基本要素有兩個,即人工工日消耗量和人工日工資單價。
(1)人工工日消耗量。是指在正常施工生產條件下,生產建筑安裝產品(分部分項工程或結構構件)必須消耗的某種技術等級的人工工日數量。它由分項工程所綜合的各個工序勞動定額包括的基本用工、其他用工兩部分組成。
(2)人工日工資單價。是指施工企業平均技術熟練程度的生產工人在每工作日(國家法定工作時問內)按規定從事施工作業應得的日工資總額。
人工費的基本計算公式為:
人工費=∑(工日消耗量×日工資單價)(1.3.1)
(二)材料費
建筑安裝工程費中的材料費,是指工程施工過程中耗費的各種原材料、輔助材料、構配件、零件、半成品或成品、工程設備的費用。計算材料費的基本要素是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單價。
(1)材料消耗量。材料消耗量是指在合理使用材料的條件下,生產建筑安裝產品(分部分項工程或結構構件)必須消耗的一定品種、規格的原材料、輔助材料、構配件、零件、半成品或成品等的數量。它包括材料凈用量和材料不可避免的損耗量。
(2)材料單價。材料單價是指建筑材料從其來源地運到施工工地倉庫直至出庫形成的綜合平均單價,其內容包括材料原價(或供應價格)、材料運雜費、運輸損耗費、采購及
保管費等。
材料費的基本計算公式為:
材料費=∑(材料消耗量×材料單價)(1.3.2)
(3)工程設備。是指構成或計劃構成永久工程一部分的機電設備、金屬結構設備、儀器裝置及其他類似的設備和裝置。
(三)施工機具使用費
建筑安裝工程費中的施工機具使用費,是指施工作業所發生的施工機械、儀器儀表使用費或其租賃費。
(1)施工機械使用費。是指施工機械作業發生的使用費或租賃費。構成施工機械使用費的基本要素是施工機械臺班消耗量和機械臺班單價。施工機械使用費的基本計算公式為:
施工機械使用費=∑(施工機械臺班消耗量×機械臺班單價)(1.3.3)
施工機械臺班單價通常由折舊費、大修理費、經常修理費、安拆費及場外運輸費、人工費、燃料動力費和稅費組成。
(2)儀器儀表使用費。是指工程施工所需使用的儀器儀表的攤銷及維修費用。儀器儀表使用費的基本計算公式為:
儀器儀表使用費=工程使用的儀器儀表攤銷費+維修費(1.3.4)
(四)企業管理費
1.企業管理費的內容
企業管理費是指建筑安裝企業組織施工生產和經營管理所需的費用。內容包括:
(1)管理人員工資。是指按規定支付給管理人員的計時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加點工資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2)辦公費。是指企業管理辦公用的文具、紙張、賬表、印刷、郵電、書報、辦公軟件、現場監控、會議、水電、燒水和集體取暖降溫(包括現場臨時宿舍取暖降溫)等費用。
(3)差旅交通費。是指職工因公出差、調動工作的差旅費、住勤補助費,市內交通費和誤餐補助費,職工探親路費,勞動力招募費,職工退休、退職一次性路費,工傷人員就醫路費,工地轉移費以及管理部門使用的交通工具的油料、燃料等費用。
(4)固定資產使用費。是指管理和試驗部門及附屬生產單位使用的屬于固定資產的房屋、設備、儀器等的折舊、大修、維修或租賃費。
(5)工具用具使用費。是指企業施工生產和管理使用的不屬于固定資產的工具、器具、家具、交通工具和檢驗、試驗、測繪、消防用具等的購置、維修和攤銷費。
(6)勞動保險和職工福利費。是指由企業支付的職工退職金、按規定支付給離休干部的經費,集體福利費、夏季防暑降溫、冬季取暖補貼、上下班交通補貼等。
(7)勞動保護費。是企業按規定發放的勞動保護用品的支出,如工作服、手套、防暑
降溫飲料以及在有礙身體健康的環境中施工的保健費用等。
(8)檢驗試驗費。是指施工企業按照有關標準規定,對建筑以及材料、構件和建筑安裝物進行一般鑒定、檢查所發生的費用,包括自設試驗室進行試驗所耗用的材料等費用。不包括新結構、新材料的試驗費,對構件做破壞性試驗及其他特殊要求檢驗試驗的費用和建設單位委托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的費用,對此類檢測發生的費用,由建設單位在工程建設其他費用中列支。但對施工企業提供的具有合格證明的材料進行檢測不合格的,該檢測費用由施工企業支付。
(9)工會經費。是指企業按《工會法》規定的全部職工工資總額比例計提的工會經費。
(10)職工教育經費。是指按職工工資總額的規定比例計提,企業為職工進行專業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職工職業技能鑒定、職業資格認定以及根據需要對職工進行各類文化教育所發生的費用。
(11)財產保險費。是指施工管理用財產、車輛等的保險費用。
(12)財務費。是指企業為施工生產籌集資金或提供預付款擔保、履約擔保、職工工資支付擔保等所發生的各種費用。
(13)稅金。是指企業按規定繳納的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
(14)其他。包括技術轉讓費、技術開發費、投標費、業務招待費、綠化費、廣告費、公證費、法律顧問費、審計費、咨詢費、保險費等。
2.企業管理費的計算方法
企業管理費一般采用取費基數乘以費率的方法計算,取費基數有三種,分別是:以分部分項工程費為計算基礎、以人工費和機械費合計為計算基礎及以人工費為計算基礎。企業管理費費率計算方法如下:

工程造價管理機構在確定計價定額中的企業管理費時,應以定額人工費或定額人工費與機械費之和作為計算基數,其費率根據歷年積累的工程造價資料,輔以調查數據確定,計人分部分項工程和措施項目費中。
(五)利潤
利潤是指施工企業完成所承包工程獲得的盈利,由施工企業根據企業自身需求并結合建筑市場實際自主確定。工程造價管理機構在確定計價定額中利潤時,應以定額人工費或定額人工費與機械費之和作為計算基數,其費率根據歷年積累的工程造價資料,并結合建筑市場實際確定,以單位(單項)工程測算,利潤在稅前建筑安裝工程費的比重可按不低于5%且不高于7%的費率計算。利潤應列入分部分項工程和措施項目費中。
(六)規費
1.規費的內容
規費是指按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由省級政府和省級有關權力部門規定必須繳納或計取的費用。主要包括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和工程排污費。
(1)社會保險費。包括:
1)養老保險費:企業按規定標準為職工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
2)失業保險費:企業按照國家規定標準為職工繳納的失業保險費。
3)醫療保險費:企業按照規定標準為職工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
4)生育保險費:企業按照國家規定為職工繳納的生育保險費。
5)工傷保險費:企業按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業費率為職工繳納的工傷保險費。
(2)住房公積金:企業按規定標準為職工繳納的住房公積金。
(3)工程排污費:企業按規定繳納的施工現場工程排污費。
2.規費的計算
(1)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應以定額人工費為計算基礎,根據工程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行業建設主管部門規定費率計算。
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32程定額人工費×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費率)
(1.3.8)
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費率可以每萬元發承包價的生產工人人工費和管理人員工資含量與工程所在地規定的繳納標準綜合分析取定。
(2)工程排污費。工程排污費應按工程所在地環境保護等部門規定的標準繳納,按實計取列入。
其他應列而未列入的規費,按實際發生計取列入。
(七)稅金
建筑安裝工程稅金是指國家稅法規定的應計入建筑安裝工程費用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及地方教育費附加。
1.營業稅
營業稅是按計稅營業額乘以營業稅稅率確定。其中建筑安裝企業營業稅稅率為3%。
計算公式為:
應納營業稅=計稅營業額×3%(1.3.9)
計稅營業額是含稅營業額,指從事建筑、安裝、修繕、裝飾及其他工程作業收取的全部收入,包括建筑、修繕、裝飾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資和動力的價款。當安裝的設備的價值作為安裝工程產值時,亦包括所安裝設備的價款。但建筑安裝工程總承包人將工程分包或轉包給他人的,其營業額中不包括付給分包或轉包方的價款。營業稅的納稅地點為應稅勞務的發生地。
2.城市維護建設稅
城市維護建設稅是為籌集城市維護和建設資金,穩定和擴大城市、鄉鎮維護建設的資金來源,而對有經營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一種稅。
城市維護建設稅是按應納營業稅額乘以適用稅率確定,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營業稅額×適用稅率(1.3.10)
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納稅地點在市區的,其適用稅率為營業稅的7%;所在地為縣鎮的,其適用稅率為營業稅的5%,所在地為農村的,其適用稅率為營業稅的1%。城建稅的納稅地點與營業稅納稅地點相同。
3.教育費附加
教育費附加是按應納營業稅額乘以3%確定,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營業稅額×3%(1.3.11)
建筑安裝企業的教育費附加要與其營業稅同時繳納。即使辦有職工子弟學校的建筑安裝企業,也應當先繳納教育費附加,教育部門可根據企業的辦學情況,酌情返還給辦學單位,作為對辦學經費的補助。
4.地方教育附加
地方教育附加通常是按應納營業稅額乘以2%確定,各地方有不同規定的,應遵循其規定,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營業稅額×2%(1.3.12)
地方教育附加應專項用于發展教育事業,不得從地方教育附加中提取或列支征收或代征手續費。
5.稅金的綜合計算
在工程造價的計算過程中,上述稅金通常一并計算。由于營業稅的計稅依據是含稅營業額,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的計稅依據是應納營業稅額,而在計算稅金時,往往已知條件是稅前造價,即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具使用費、企業管理費、利潤、規費之和。因此稅金的計算往往需要將稅前造價先轉化為含稅營業額,再按相應的公式計算繳納稅金。營業額的計算公式為:

為了簡化計算,可以直接將三種稅合并為一個綜合稅率,按下式計算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稅前造價×綜合稅率(%)(1.3.14)
綜合稅率的計算因納稅地點所在地的不同而不同。

(4)實行營業稅改增值稅的,按納稅地點現行稅率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