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在建筑設計中應遵循以下原則:在建筑平面圖布置和立面形式上,應該滿足生生工藝要求;根據設備種類、規格數量、重量和震動情況,以及設備的外型及基礎尺寸,決定建筑物的大小、布置和基礎類型,以及建筑結構的選擇;根據生產組織管理、生產工藝技術、生產狀況提出勞動衛生和建筑結構的要求;
233. 廠房空間平面設計方案評價的技術經濟指標包括:單位面積造價;建筑物周長與建筑面積比(K周按圓形、正方形、矩形、T型、L型的次序依次擴大);廠房展開面積;廠房有效面積與建筑面積比;工程全壽命成本;工藝廠房建筑結構休系方案評價指標:建設工期、勞動消耗、材料消耗、混凝土折算厚度;建筑物自重及建筑造價;
234. 工業建筑設計評價的主要方法有:多指標評價法;投資效益評價法;價值系數法;
235. 民用建筑設計包括:住宅設計、公共建筑設計、住宅小區設計;住宅建筑是民用建筑中最大量、最主要的建筑形式;
236. 我國城市居民點的總體規劃一般分為居住區、小區和住宅組三級布置;
237. 住宅小區規劃中影響工程造價的主要因素:占地面積;建筑群體的布置形式;
238. 在住宅小區規劃設計中節約用地的主要措施:壓縮建筑間距;提高住宅層數和高低層搭配;適當增加房屋長度;提高公共建筑的層數;合理布置道路;
239. 居住小區設計方案評價指標:建筑毛密度=居住和公共建筑基底面積/居住小區占地總面積*100%;居住建筑凈密度=居住建筑基底面積/居住建筑占地面積*100%;居住面積密度=居住面積/居住建筑占地面積;居住建筑面積密度=居住建筑面積/居住建筑占地面積;人口毛密度=居住人數/居住小區占地面積;人口凈密度=居住人數/居住建筑占地面積;綠化比率=居住小區綠化面積/居住小區占地面積;
240. 居住建筑凈密度是衡量用地經濟性和保證居住區必要衛生條件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居住面積密度是反映建筑布置、平面設計與用地之間關系的重要指標;
(考試大造價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