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水工程造價普遍偏低,南方比北方低,愈往南愈低。這一病態現象,是建筑防水市場不規范的直接反映。比如深圳,消費指數在全國名列前茅,但防水材料市場價格卻幾乎最低。下表列的工程試例,大部分是深圳的項目。
表中“比例”一項,在4%~5%之間的項目,其防水設計都是很正規。比如屋面為剛柔結合大多選用高分子卷材和配筋的細石砼剛性防水,飾面層為聚合物水泥砂漿粘貼淺色地磚,兼作輔助防水,并減少屋面溫度變形裂縫,有利防水層;廚、衛墻地面分別設計了3mm及5mm厚的聚合物水泥砂漿粘貼飾面墻和地磚,兼作防水層,地面住防水層則為水泥聚合物防水涂膜;外墻面防水構造是兩層聚合物水泥砂漿或水泥聚合物防水涂膜及聚合物水泥砂漿粘貼飾面磚,兼做輔助防水;外墻面地下室則選用高分子卷材或SBS改性瀝青卷材。上述防水構造,基本上是按較高級別或標準設計的,其概算造價與全國防水界專家推薦的6%相比,還是偏低。因為6%,是經大量統計計算后的平均數,不是較高標準的平均數。偏低的原因,與概預算定額較低有一定的關系。廣東省建筑工程綜合價格的管理相對與工程技術實踐,比較滯后,比如屋面細石砼剛性防水的分割縫,近年仍延用瀝青木絲板及瀝青油膏;廚衛間、外墻大量使用的水泥聚合物防水涂層及聚合物水泥沙漿都缺少準確的數據,甚至缺項,由概算人員按自己的經驗套用,因此,設計相同的防水構造,所取的單間卻往往不同。但是,主要的問題并不在設計及概預算上,因為,相當多的實際工程并不按設計施工,大多數開發商會重新選擇材料和構造,目的是節約成本。因此,上述優秀的防水設計可能會被修改,直至降到2%左右,才能落實到實處。大多情況下,設計院都會被迫接受這樣的結果。較為乖巧的設計人員,則在施工圖設計尚未開始之際,就全面投降——完全按業主要求的構造進行施工圖設計,這就是某些高層住宅,比例低于2%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