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工程造價的定額計價方法
本講主要內容:
第一節工程建設定額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工程定額計價的基本方法。
重點難點
1、定額的產生及發展、定額在現代管理中的地位、我國工程建設定額在工程價格形成中的作用、工程建設定額的分類和特點;
2、定額計價的基本程序和特點、工程定額計價方法的性質及工程定額計價方法的改革。
新大綱要求
(一)熟悉工程建設的定額的作用和特點;
(二)掌握工程定額計價的基本方法。
舊大綱要求
(一)熟悉定額的分類、作用和特點;
內容講解
第一節工程建設定額的產生與發展
定額是一種規定的額度,廣義地說,也是處理特定事物的數量界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從市場價格機制角度,該如何看待現行工程建設定額在工程價格形成中的作用。因此,在研究工程造價的計價依據和計價方式時,有必要首先對定額和工程建設定額的基本原理有一個基本認識。
一、定額的產生及其發展
(一)生產和生產消費
工程建設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必然也是生產的消費過程。生產和消費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生產過程直接就是一種消費,但是生產消費和生活消費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消費。
產品生產和生產消費之間存在著客觀的、必然的聯系,工程建設亦然。
生產和生產消費之間具體關系的確定是一定時期內的生產力、生產關系、上層建筑三方面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首先,它們之間的關系主要取決于生產力發展的水平。
其次,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受到生產關系的制約。
最后,社會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國家機構設置,經濟發展戰略和方針政策,以及包括道德、哲學、藝術、宗教信仰等在內的社會意識形態,對一個國家的生產消費,也會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
(二)定額的產生及發展
所謂定額,是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時,在人力、物力、財力消耗方面所應遵守或達到的數量標準。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技術最發達、資本主義發展最快的美國,形成了系統的經濟管理理論。定額的產生就是與管理科學的形成和發展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的,它的代表人物有美國人泰勒和吉爾布雷斯夫婦等。
定額和企業管理成為科學是從泰勒制開始的,它的創始人是美國工程師泰勒(F.W.Tayloy,1856一1915)。
泰勒制的核心內容包括兩方面,第一,科學的工時定額。第二,工時定額與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度相結合。泰勒制的產生和推行,在提高勞動生產率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也給資本主義企業管理帶來了根本性的改革和深遠的影響。
定額伴隨著管理科學的產生而產生,伴隨著管理科學的發展而發展。定額是管理科學的基礎,它在西方企業的現代化管理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二、定額在現代管理中的地位
定額是管理科學的基礎,也是現代管理科學中的重要內容和基本環節。我國要實現工業化和生產的社會化、現代化,就必須積極地吸收和借鑒世界上各發達國家的先進管理方法,必須充分認識定額在社會主義經濟管理中的地位。
首先,定額是節約社會勞動、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手段。
其次,定額是組織和協調社會化大生產的工具。
第三,定額是宏觀調控的依據。
第四,定額在實現分配、兼顧效率與社會公平方面有巨大的作用。
三、我國工程建設定額在工程價格形成中的作用
工程建設定額是經濟生活中諸多定額中的一類。工程建設定額是一種計價依據,也是投資決策依據,又是價格決策依據,能夠從這兩方面規范市場主體的經濟行為,對完善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市場和建筑市場都能起到作用。
在市場經濟中,信息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的可靠性、完備性和靈敏性是市場成熟和市場效率的標志。工程建設定額就是把處理過的工程造價數據積累轉化成的一種工程造價信息,它主要是指資源要素消耗量的數據,包括人工、材料、施工機械的消耗量。定額管理是對大量市場信息的加工,也是對大量信息進行市場傳遞,同時也是市場信息的反饋。
在工程承發程中招標投標雙方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投標者知道自己的實力,而招標者不知道,因此兩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根據信息傳遞模型,投標者可以采取一定的行動來顯示自己的實力。然而,為了使這種行動起到信號傳遞的功能,投標者必須為此付出足夠的代價。也就是說,只有付出成本的行動才是可信的。根據這一原理,可以根據甲乙雙方的共同信息和投標企業的私人信息設計出某種市場進入壁壘機制,把不合格的競爭者排除在市場之外。這樣形成的市場進入壁壘不同于地方保護主義所形成的進入壁壘,可以保護市場的有序競爭。
根據工程招投標信息傳遞模型,造價管理部門一方面要制定統一的工程量清單中的項目和計算規則,另一方面要加強工程造價信息的收集與發布。同時,還要加快建立企業內部定額體系,并把是否具備完備的私人信息作為企業的市場準人條件。施工企業內部定額既可以作為企業進行成本控制和自主報價的依據,還可以發揮企業實力的信號傳遞功能。
(一)工程建設定額及其分類
工程建設定額是指在工程建設中單位產品上人工、材料、機械、資金消耗的規定額度。
工程建設定額是根據國家一定時期的管理體制和管理制度,根據不同定額的用途和適用范圍,由指定的機構按照一定的程序制定的。并按照規定的程序審批和辦法執行。工程建設定額反映了工程建設和各種資源消耗之間的客觀規律。
工程建設定額是工程建設中各類定額的總稱。它包括許多種類的定額。為了對工程建設定額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可以按照不同的原則和方法對它進行科學的分類。
1,按定額反映的生產要素消耗內容分類
(1)勞動消耗定額。簡稱勞動定額(也稱為人工定額),是指完成一定的合格產品(工程實體或勞務)規定活勞動消耗的數量標準。
(2)機械消耗定額。我國機械消耗定額是以一臺機械一個工作班為計量單位,所以又稱為機械臺班定額。機械消耗定額是指為完成一定合格產品(工程實體或勞務)所規定的施工機械消耗的數量標準。
(3)材料消耗定額。簡稱材料定額,是指完成一定合格產品所需消耗材料的數量標準。
材料,是工程建設中使用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構配件、燃料以及水、電等動力資源的統稱。對建設工程的項目投資、建筑產品的成本控制都起著決定性的影響。
2,按定額的編制程序和用途分類
可以把工程建設定額分為施工定額、預算定額、概算定額、概算指標、投資估算指標等五種。
(1)施工定額。施工定額是以同一性質的施工過程-工序,作為研究對象,表示生產產品數量與時間消耗綜合關系編制的定額。
施工定額本身由勞動定額、機械定額和材料定額三個相對獨立的部分組成,主要直接用于工程的施工管理,作為編制工程施工設計、施工預算、施工作業計劃、簽發施工任務單、限額領料卡及結算計件工資或計量獎勵工資等用。它同時也是編制預算定額的基礎。
(2)預算定額。預算定額是以建筑物或構筑物各個分部分項工程為對象編制的定額。其內容包括勞動定額、機械臺班定額、材料消耗定額三個基本部分,并列有工程費用,是一種計價的定額。從編制程序上看,預算定額是以施工定額為基礎綜合擴大編制的;同時它也是編制概算定額的基礎。
(3)概算定額。概算定額是以擴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為對象編制的,計算和確定該工程項目的勞動、機械臺班、材料消耗量所使用的定額,同時它也列有工程費用,也是一種計價性定額。概算定額是編制擴大初步設計概算、確定建設項目投資額的依據。概算定額的項目劃分粗細,與擴大初步設計的深度相適應,一般是在預算定額的基礎上綜合擴大而成的,每一綜合分項概算定額都包含了數項預算定額。
(4)概算指標。概算指標是概算定額的擴大與合并,它是以整個建筑物和構筑物為對象,以更為擴大的計量單位來編制的。概算指標的內容包括勞動、機械臺班、材料定額三個基本部分,同時還列出了各結構分部的工程量及單位建筑工程(以體積計或面積計)的造價,是一種計價定額。為了增加概算指標的適用性,也以房屋或構筑物的擴大的分部工程或結構構件為對象編制,稱為擴大結構定額。
概算指標通常按工業建筑和民用建筑分別編制。工業建筑中又按各工業部門類別、企業大小、車間結構編制,民用建筑按照用途性質、建筑層高、結構類別編制。
概算指標的設定和初步設計的深度相適應。一般是在概算定額和預算定額的基礎上編制的,比概算定額更加綜合擴大。它是設計單位編制工程概算或建設單位編制年度任務計劃、施工準備期間編制材料和機械設備供應計劃的依據,也可供國家編制年度建設計劃參考。
(5)投資估算指標。它是在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階段編制投資估算、計算投資需要量時使用的一種定額。它非常概略,往往以獨立的單項工程或完整的工程項目為計算對象,編制內容是所有項目費用之和。編制基礎仍然離不開預算定額、概算定額。
3.按照投資的費用性質分類:
可以把工程建設定額分為建筑工程定額、設備安裝工程定額、建筑安裝工程費用定額、工器具定額以及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定額等。
(1)建筑工程定額,是建筑工程的施工定額、預算定額、概算定額和概算指標的統稱。建筑工程,一般理解為房屋和構筑物工程。具體包括一般土建工程、電氣工程(動力、照明、弱電)、衛生技術:(水、暖、通風)工程、工業管道工程、特殊構筑物工程等。廣義上它也被理解為除房屋和構筑物外還包含其他各類工程,如道路、鐵路、橋梁、隧道、運河、堤壩、港口、電站、機場等工程。在我國統計年鑒中對固定資產投資構成的劃分,就是根據這種理解設計的。
(2)設備安裝工程定額,是安裝工程施工定額、預算定額、概算定額和概算指標的統稱。設備安裝工程是對需要安裝的設備進行定位、組合、校正、調試等工作的工程。在工業項目中,機械設備安裝和電氣設備安裝工程占有重要的地位。因為生產設備大多要安裝后才能運轉,不需要安裝的設備很少。在非生產性的建設項目中,由于社會生活和城市設施的日益現代化,設備安裝工程量也在不斷增加。所以設備安裝工程定額也是工程建設定額中的重要部分。
通常把建筑和安裝工程作為一個施工過程來看待,即建筑安裝工程。所以在通用定額中有時把建筑工程定額和安裝工程定額合二為一,稱為建筑安裝工程定額。建筑安裝工程定額屬于直接費定額,僅僅包括施工過程中人工、材料、機械消耗定額。
(3)建筑安裝工程費用定額,一般包括以下三部分內容:
1) 其他直接費用定額,是指預算定額分項內容以外,而與建筑安裝施工生產直接有關的各項費用開支標準。
2)現場經費定額,是指與現場施工直接有關,是施工準備、組織施工生產和管理所
需的費用定額。
3)間接費定額,是指與建筑安裝施工生產的個別產品無關,而為企業生產全部產品所必需,為維持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所必需發生的各項費用開支標準。
(4)工、器具定額,是為新建或擴建項目投產運轉首次配置的工具、器具數量標準。工具和器具,是指按照有關規定不夠固定資產標準而起勞動手段作用的工具、器具和生產用家具。
(5)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定額,是獨立于建筑安裝工程、設備和工器具購置之外的其他費用開支的標準。工程建設的其他費用的發生和整個項目的建設密切相關。它一般要占項目總投資的10%左右。其他費用定額是按各項獨立費用分別制定的,以便合理控制這些費用的開支。
4.按照專業性質劃分
工程建設定額分為全國通用定額、行業通用定額和專業專用定額三種。
5.按主編單位和管理權限分類
工程建設定額可以分為全國統一定額、行業統一定額、地區統一定額、企業定額、補充定額五種。
(1)全國統一定額是由國家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綜合全國工程建設中技術和施工組織管理的情況編制,并在全國范圍內執行的定額。
(2)行業統一定額,是考慮到各行業部門專業工程技術特點,以及施工生產和管理水平編制的。一般是只在本行業和相同專業性質的范圍內使用。
(3)地區統一定額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定額。地區統一定額主要是考慮地區性特點和全國統一定額水平作適當調整和補充編制的。
(4)企業定額是指由施工企業考慮本企業具體情況,參照國家、部門或地區定額的水平制定的定額。
(5)補充定額是指隨著設計、施工技術的發展,現行定額不能滿足需要的情況下,為了補充缺陷所編制的定額。
(二)工程建設定額的特點
1.科學性特點
工程建設定額的科學性包括兩重含義。一重含義是指工程建設定額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反映出工程建設中生產消費的客觀規律。另一重含義,是指工程建設定額管理在理論、方法和手段上適應現代科學技術和信息社會發展的需要。
工程建設定額的科學性,首先表現在用科學的態度制定定額,尊重客觀實際,力求定額水平合理;其次表現在制定定額的技術方法上,利用現代科學管理的成就,形成一套系統的、完整的、在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三表現在定額制定和貫徹的一體化。制定是為了提供貫徹的依據,貫徹是為了實現管理的目標,也是對定額的信息反饋。
2.系統性特點
工程建設定額是相對獨立的系統。它是由多種定額結合而成的有機的整體。它的結構復雜,有鮮明的層次,有明確的目標。
工程建設定額的系統性是由工程建設的特點決定的。按照系統論的觀點,工程建設就是龐大的實體系統。工程建設定額是為這個實體系統服務的。因而工程建設本身的多種類、多層次就決定了以它為服務對象的工程建設定額的多種類、多層次。從整個國民經濟來看,進行固定資產生產和再生產的工程建設,是一個有多項工程集合體的整體。其中包括農林水利、輕紡、機械、煤炭、電力、石油、冶金、化工、—建材工業、交通運輸、郵電工程,以及商業物資、科學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社會福利和住宅工程等等。這些工程的建設都有嚴格的項目劃分,如建設項目、單項工程、單位工程、分部分項工程;在計劃和實施過程中有嚴密的邏輯階段,如規劃、可行性研究、設計、施工、竣工交付使用,以及投入使用后的維修。與此相適應必然形成工程建設定額的多種類、多層次。
3.統一性特點
工程建設定額的統一性,主要是由國家對經濟發展的有計劃的宏觀調控職能決定的。為了使國民經濟按照既定的目標發展,就需要借助于某些標準、定額、參數等,對工程建設進行規劃、組織、調節、控制。而這些標準、定額、參數必須在一定的范圍內是一種統一的尺度,才能實現上述職能,才能利用它對項目的決策、設計方案、投標報價、成本控制進行比選和評價。
工程建設定額的統一性按照其影響力和執行范圍來看,有全國統一定額,地區統一定額和行業統一定額等;按照定額的制定、頒布和貫徹使用來看,有統一的程序、統一的原則、統一的要求和統一的用途。
4.權威性特點
工程建設定額具有很大權威,這種權威在一些情況下具有經濟法規性質。權威性反映統一的意志和統一的要求,也反映信譽和信賴程度以及反映定額的嚴肅性。
工程建設定額的權威性的客觀基礎是定額的科學性。只有科學的定額才具有權威。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它必然涉及到各有關方面的經濟關系和利益關系。賦予工程建設定額以一定權威性,、就意味著在規定的范圍內,對于定額的使用者和執行者來說,不論主觀上愿意不愿意,都必須按定額的規定執行。在當前市場不規范的情況下,賦予工程建設定額以權威性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競爭機制引入工程建設的情況下,定額的水平必然會受市場供求狀況的影響,從而在執行中可能產生定額水平的浮動。
應該指出的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定額的權威性不應該絕對化。定額畢竟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映,定額的科學性會受到人們認識的局限。與此相關,定額的權威性也會受到削弱核心的挑戰。更為重要的是,隨著投資體制的改革和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的形成,隨著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它們都可以根據市場的變化和自身的情況,自主的調整自己的決策行為。因此在這里,一些與經營決策有關的工程建設定額的權威性特征就弱化了。
5.穩定性與時效性
工程建設定額中的任何一種都是一定時期技術發展和管理水平的反映,因而在一段時間內都表現出穩定的狀態。保持定額的穩定性是維護定額的權威性所必須的,更是有效的貫徹定額所必要的。工程建設定額的穩定性是相對的。
第二節工程定額計價的基本方法
一、定額計價的基本程序和特點
(一)定額計價的基本程序
在我國,長期以來在工程價格形成中采用定額計價模式,即按預算定額規定的分部分項子目,逐項計算工程量,套用預算定額單價(或單位估價表)確定直接費,然后按規定的取費標準確定其他直接費、現場經費、間接費、計劃利潤和稅金,加上材料調差系數和適當的不可預見費,經匯總后即為工程預算或標底,而標底則作為評標定標的主要依據。
以定額單價法確定工程造價,是我國采用的一種與計劃經濟相適應的工程造價管理制度。定額計價實際上是國家通過頒布統一的估算指標、概算指標,以及概算、預算和有關定額,來對建筑產品價格進行有計劃的管理。國家以假定的建筑安裝產品為對象,制定統一的預算和概算定額。計算出每一單元子項的費用后,再綜合形成整個工程的價格。
編制建設工程造價最基本的過程有兩個:工程量計算和工程計價。
我們可以用公式來進一步表明確定建筑產品價格定額計價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1)每一計量單位建筑產品的基本構造要素(假定=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建筑產品)的直接費單價
式中 人工費=∑(人工工日數量X人工日工資標準)
材料費=∑(材料用量X材料預算價格)
機械使用費=∑(機臺班用量X臺單價)
(2)單位直接工程費=∑(假定建筑產品工程量X直接費單價)+其他直接費+現場經費
(3)單位工程概預算造價=單位直接工程費+間接費+利潤+稅金
(4)單項工程概算造價=∑單位工程概預算造價+設備、工器具購置費
(5)建設項目全部工程概算造價=∑單項工程的概算造價+有關的其他費用+預備費
(二)定額消耗量在工程計價中的作用
1,定額消耗量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所謂定額消耗量,是指在施工企業科學組織施工生產和資源要素合理配置的條件下,規定消耗在單位假定建筑產品上的勞動、材料和機械的數量標準。
其必要性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它是市場經濟規律的客觀要求。
(2)它是資源合理配置的必然要求
(3)它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需要。
2.定額消耗量在工程計價中的作用
(1)定額消耗量是編制工程概預算時確定和計算單位產品實物消耗量的重要基礎依據,同時也是控制投資和合理計算建筑產品價格的基礎。
(2)定額消耗量是工程項目設計采用新材料、新工藝,實現資源要素合理配置,進行方案技術經濟比較與分析的依據。
(3)定額消耗量是確定以編制概預算為前提的招標標底價與投標報價的基礎。
(4)定額消耗量是進行工程項目金融貸款與項目建設竣工結算的依據。
(5)定額消耗量是施工企業降低成本費用,節約非生產性費用支出,提高經濟效益,進行經濟核算和經濟活動分析的依據。
3.定額消耗量在工程造價計價中的應用
定額消耗量在編制概預算造價或價格中的具體運用,主要體現在對概預算定額結構與內容、正確套用定額子項和正確計算工程量三個方面的把握與應用。
(1)概預算定額的結構形式與內容。現行的概預算定額結構、內容為例,通常包括三個部分,即定額說明部分、,定額(節)表部分和定額附錄部分。
在概預算定額手冊中,雖然在應用時都是必須把握的,但是定額消耗量即定額(節)表內容是更核心的部分。
(2)正確選用定額項目。正確選用定額項目是準確計算擬建工程量不可忽視的環節,選用所需定額項目時,應注意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學習概預算定額的總說明、分章說明等的基礎上,要將實際擬套用的工程量項目,從定額章、節中查出并要特別注意定額編號的應用,否則,就會出現差錯和混亂。因此在應用定額時一定要注意應套用的定額項目編號是否準確無誤。
第二,要了解定額項目中所包括的工程內容與計量單位,以及附注的規定,要通過日常工作實踐逐步加深了解。
第三,套用定額項目時;當在定額中查到符合擬建工程設計要求的項目,要對工程技術特征、所用材料和施工方法等進行核對,是否與設計一致,是否符合定額的規定。這是正確套用定額必須做到的。
(3)正確計算工程量。工程量的計算必須符合概預算定額規定的計算規則。首先,是計算單位要和套用的定額項目的計算單位一致;其次,是要注意相同計量單位的不同計算方法。例如按面積平方米計算要區分建筑面積、投影面積、展開面積、外圍面積等,第三,是要注意計算包括的范圍,如磚外墻按體積立方米計算,應扣除門窗框外圍面積、過人洞等的面積;第四,計算標準要符合定額的規定,如磚石基礎與墻身的分界線以防潮層為準,無防潮層者以室內設計地面為準;第五,注意哪些定額可以合并計算。
上述三個方面的把握與運用是正確運用定額消耗量,做好工程計價工作的基礎。
二、工程定額計價方法的性質及工程定額計價方法的改革
(一)工程定額計價的性質
我國建筑產品價格市場化經歷了“國家定價-國家指導價-國家調控價”三個階段。定額計價是以概預算定額、各種費用定額為基礎依據,按照規定的計算程序確定工程造價的特殊計價方法。因此,利用工程建設定額計算工程造價就價格形成而言,介于國家指導價和國家調控價之間。
1、第一階段,國家定價階段
主要特征是:
(1)這種“價格”分為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工程費用簽證和竣工結算。
(2)這種“價格”屬于國家定價的價格形式,國家是這一價格形式的決策主體。
2.第二階段,國家指導價階段
其價格形成的特征是:
(1)計劃控制性。作為評標基礎的標底價格要按照國家工程造價管理部門規定的定額和有關取費標準制定,標底價格的最高數額受到國家批準的工程概算控制。
(2)國家指導性。國家工程招標管理部門對標底的價格進行審查,管理部門組成的監督小組直接監督、指導大中型工程招標、投標、評標和決標過程。
(3)競爭性。投標單位可以根據本企業的條件和經營狀況確定投標報價,并以價格作為競爭承包工程手段。招標單位可以在標底價格的基礎上,擇優確定中標單位和工程中標價格。
3.第三階段,國家調控價階段
國家調控招標投標價格形成特征如下:
(1)自發形成。應由工程承發包雙方根據工程自身的物質勞動消耗、供求狀況等協商議定,不受國家計劃調控。
(2)自發波動。隨著工程市場供求關系的不斷變化,工程價格經常處于上升或者下降的波動之中。
(3)自發調節。通過價格的波動,自發調節著建筑產品的品種和數量,以保持工程投資與工程生產能力的平衡。
(二)工程定額計價方法改革及發展方向
1.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定額計價制度
國內工程造價管理體現出以下特點:
(1)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是工程項目的唯一投資主體。
(2)建筑業不是生產部門,而是消費部門。
(3)工程造價管理被簡單地理解為投資的節約。
2.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定額計價制度的改革
工程定額計價制度第一階段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量價分離”,即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規范,并反映一定時期施工水平的人工、材料、機械等消耗量標準,實現國家對消耗量標準的宏觀管理。對人工、材料、機械的單價等,由工程造價管理機構依據市場價格的變化發布工程造價相關信息和指數,將過去完全由政府計劃統一管理的定額計價改變為“控制量、指導價、競爭費。”
工程定額計價制度改革的第二階段的核心問題是工程造價計價方式的改革。在建設市場的交易過程中,傳統的定額計價制度與市場主體要求擁有自主定價權之間發生了矛盾和沖突,主要表現為:
(1)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招投標雙方存在著大量的重復勞動。
(2)投標單位的報價按統一定額計算,不能按照自己的具體施工條件、施工設備和技術專長來確定報價;不能按照自己的采購優勢來確定材料預算價格;不能按照企業的管理水平來確定工程的費用開支;企業的優勢體現不到投標報價中。
政府主懿棵磐菩辛斯こ塘殼宓ゼ萍壑貧齲允視κ諧《鄣母母錟勘輟T謖庵侄鄯絞較攏こ塘殼宓ケ塾燒斜暾吒齬こ糖宓ィ侗暾嚀畹ゼ郟ゼ弁耆讕萜笠導際酢⒐芾硭降惱迨盜Χǎ浞址⒒庸こ探ㄉ枋諧≈魈宓鬧鞫院湍芏裕且恢鐘朧諧【孟嗍視Φ墓こ碳萍鄯絞健?/P>
本講的主要知識點:
1、工作時間的研究和分類、測定時間消耗的基本方法-及時觀察法、確定人工定額消耗量的基本方法、確定機械臺班定額消耗量的基本方法、確定材料定額消耗量的基本方法、企業定額的用途和編制原則;
2、預算定額的用途及其種類、預算定額的編制原則依據和步驟、預算定額編制方法。
本講主要內容:
第三節建筑安裝工程人工、機械臺班、材料定額消耗量確定方法;第四節預算定額
(一)掌握建筑安裝工程人工、材料、機械臺班定額消耗量的編制方法;
(二)了解建筑安裝工程預算定額的編制原則和方法。
第三節 建筑安裝工程人工、機械臺班、材料定額消耗量確定方法
一、工作時間的研究和分類
(一)動作研究和時間研究
工程建設中消耗的生產要素,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工作時間計量的活勞動的消耗,一類是各種物質資料和資源的消耗。
動作研究,也稱之為工作方法研究。
時間研究,也稱為時間衡量。
動作研究和時間研究有密切關系。
工作研究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在完成一項工作時,總存在如何確定一種更好的、可行的方法問題,以及如何確定人們所需花費的工作時間能夠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勞動生產率問題。工作研究所包含的動作研究和時間研究技術恰恰能夠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動作和時間研究還可以提供厶種工具,用以確定工作目標,制定達到目標的計劃方案和工作負荷,確定所需資源以及控制工作的完成時間,并將實際完成的情況與原計劃比較,作出必要的評價。
研究施工中的工作時間,最主要的目的是確定施工的時間定額或產量定額,亦稱為確定時間標準。動作研究在施工生產中的具體運用就是施工過程的研究。
工作研究和定額的制訂、推行有著密切的關系。從總體概念來說,工時和機時定額的制訂和貫徹就是工作研究的內容,是工作研究在生產和管理中的具體運用。
(二)施工過程及其分類
施工過程就是在建設工地范圍內所進行的生產過程。其最終目的是要建造、恢復建、移動或拆除工業、民用建筑物和構筑物的全部或一部分。
(1)根據施工過程組織上的復雜程度,可以分解為工序、工作過程和綜合工作過程。
1)是在組織上不可分割的,在操作過程中技術上屬于同類的施工過程。
2)作過程是由同一工人或同一小組所完成的在技術操作上相互有機聯系的工序的總合體。
3) 綜合工作過程是同時進行的,在組織上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并且最終能獲得一種產品的施工過程的總和。
(2)按照工藝特點,施工過程可以分為循環施工過程和司匡循環施工過程兩類。
(3)根據使用的工具設備的機械化程度,施工過程又可以分為手動施工過程和機
械施工過程兩類。
(4)按施工過程的性質不同,可以分為建筑過程、安裝過程和建筑安裝過程。
3.施工過程的研究。
對施工過程進行研究,是在施工過程分類的基礎上進行的。
對施工過程的研究常常采用模型分析的方法。模型可分為實物模型、圖式模型和數學模型三種。其中圖式模型是常用的基本方法。
4、動素的研究。
動素的研究亦稱細微動作的研究。其目的:一是改善復雜的操作方法;二是訓練工人,使之有動作的概念。
(三)工作時間分類
研究施工中的工作時間,最主要的目的是確定施工的時間定額和產量定額。研究施工中工作時間的前提,是對工作時間按其消耗性質進行分類,以便研究工時消耗的數量及其特點。
工作時間,指的是工作班延續時間。對工作時間消耗的研究,可以分為兩個系統進行。工人工作時間的消耗和工人所使用的機器工作時間消耗。
1.工人工作時間消耗的分類。工人在工作班內消耗的工作時間,按其消耗的性質,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必需消耗的時間(定額時間)和損失時間(非定額時間)。
有效工作時間是從生產效果來看與產品生產直接有關的時間消耗。其中包括基本工作時間、輔助工作時間、準備與結束工作時間的消耗。
1)基本工作時間是工人完成能生產一定產品的施工工藝過程所消耗的時間。
2)輔助工作時間是為保證基本工作能順利完成所消耗的時間。
3)準備與結束工作時間是執行任務前或任務完成后所消耗的工作時間。
不可避免的中斷所消耗的時間是由于施工工藝特點引起的工作中斷所必需的時間。
休息時間是工人在工作過程中為恢復體力所必需的短暫休息和生理需要的時間消耗。
多余工作,就是工人進行了任務以外的工作而又不能增加產品數量的工作。從偶然工作的性質看,在定額中不應考慮它所占用的時間,但是由于偶然工作能獲得一定產品,擬定定額時要適當考慮它的影響。
停工時間是工作班內停止工作造成的工時損失。非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時間,是由于水源、電源中斷引起的停工時間。前一種情況在擬定定額時不應該計算,后一種情況定額中則應給予合理的考慮。
2、機器工作時間消耗的分類。
機器工作時間也分為必需消耗的時間和損失時間兩大類。
在必需消耗的工作時間里,包括有效工作,不可避免的無負荷工作和不可避免的中斷三項時間消耗。而在有效工作的時間消耗中又包括正常負荷下、有根據地降低負荷下工作的工時消耗。
正常負荷下的工作時間,是機器在與機器說明書規定的計算負荷相符的情況下進行工作的時間。
有根據地降低負荷下酌工作時間,是在個別情況下由于技術上的原因,機器在柢于其計算負荷下工作的時間。
低負荷下的工作時間,是由于工人或技術人員的過錯所造成的施工機械在降低負荷的情況下工作的時間。此項工作時間不能作為計算時間定額的基礎。
不可避免的無負荷工作時間,是由施工過程的特點和機械結構的特點造成的機械無負荷工作時間。
不可避免的中斷工作時間,是與工藝過程的特點、機器的使用和保養、工人休息有關,所以它又可以分為三種。
與工藝過程的特點有關的不可避免中斷工作時間,有循環的和定期的兩種。循環的不可避免中斷,是在機器工作的每一個循環中重復一次。定期的不可避免中斷,是經過一定時期重復一次。
與機器有關的不可避免中斷工作時間,是由于工人進行準備與結束工作或輔助工作時,機器停止工作而引起的中斷工作時間。
工人休息時間要注意的是,應盡量利用與工藝過程有關的和與機器有關的不可避免中斷時間進行休息,以充分利用工作時間。
損失的工作時間中,包括多余工作、停工和違背勞動紀律所消耗的工作時間。
機器的多余工作時間,是機器進行任務內和工藝過程內未包括的工作而延續的時間。
機器的停工時間,按其性質也可分為施工本身造成和非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
違反勞動紀律引起的機器的時間損失,是指由于工人遲到早退或擅離崗位等原因引起的機器停工時間。
二、測定時間消耗的基本方法-計時觀察法
(一)計時觀察法的含義和步驟
計時觀察法,是研究工作時間消耗的一種技術測定方法。在機械水平不太高的建筑施工中得到較為廣泛的采用。
在施工中運用計時觀察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查明工作時間消耗的性質和數量;查明和確定各種因素對工作時間消耗數量的影響;找出工時損失的原因和研究縮短工時、減少損失的可能性。
計時觀察法的具體用途:
1.取得編制施工的勞動定額和機械定額所需要的基礎資料和技術根據。
2.研究先進工作法和先進技術操作對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具體影響,并應用和推廣先進工作法和先進技術操作。
3.研究減少工時消耗的潛力。
4.研究定額執行情況,包括研究大面積、大幅度超額和達不到定額的原因,積累資料、反饋信息。
計時觀察法的特點是能夠把現場工時消耗情況和施工組織技術條件聯系起來加以考察。
計時觀察法的局限性,是考慮人的因素不夠。
(二)計時觀察前的準備工作
1.確定需要進行計時觀察的施工過程。
2.對施工過程進行預研究。
3.選擇施工的正常條件。
4.選擇觀察對象。
5.調查所測定施工過程的影響因素
6.其他準備工作
(三)計時觀察方法
對施工過程進行觀察、測時,計算實物和勞務產量,記錄施工過程所處的施工條件和確定影響工時消耗的因素,是計時觀察法的三項主要內容和要求。計時觀察法種類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種。
1.測時法。測時法主要適用測定那些定時重復的循環工作的工時消耗,是精確度比較高的一種計時觀察法。有選擇測時法和接續法測時兩種 .
2.寫實記錄法。寫實記錄法是一種研究各種性質的工作時間消耗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可以獲得分析工作時間消耗的全部資料,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方法。寫實記錄法按記錄時間的方法不同分為三種。
1)數示法寫實記錄;
2)圖示法寫實記錄;
3)混合法寫實記錄。
3.工作日寫實法。工作日寫實法,是一種研究整個工作班內的各種工時消耗的方法。
運用工作日寫實法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取得編制定額的基礎資料;二是檢查定額的執行情況,找出缺點,改進工作。查明熟練工人是否能發揮自己的專長,確定合理的小組編制和合理的小組分工;確定機器在時間利用和生產率方面的情況,找出使用不當的原因,訂出改善機器使用情況的技術組織措施;計算工人或機器完成定額的實際百分比和可能百分比。
工作日寫實法和測時法、寫實記錄法比較,具有技術簡便、費力不多、應用面廣和資料全面的優點。在我國是一種采用較廣的編制定額的方法。
三、確定人工定額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一)分析基礎資料,擬定編制方案
1、影響工時消耗因素的確定。
根據施工過程影響因素的產生和特點,施工過程的影響因素可以分為技術因素和組織因素兩類:
(1)技術因素。
(2)組織因素。
根據施工過程影響因素對工時消耗數值的影響程度和性質,可分為系統性因素和偶然性因素兩類:
(1)系統性因素;
(2)偶然因素。
2、計時觀察資料的整理。
整理觀察資料的方法大多是采用平均修正法。
3、日常積累資料的整理和分析。
4、擬定定額的編制方案。
(二)確定正常的施工條件。擬定施工的正常條件包括:
1、擬定工作地點的組織。
2、擬定工作組成。
3、擬定施工人員編制。
(三)確定人工定額消耗量的方法
時間定額和產量定額是人工定額的兩種表現形式。擬定出時間定額,也就可以計算出
產量定額。
時間定額是在擬定基本工作時間、輔助工作時間、不可避免中斷時間、準備與結束的工作時間,以及休息時間的基礎上制定的。
1、擬定基本工作時間;
2、擬定輔助工作時間和準備與結束的工作時間;
3、擬定不可避免中斷時間;
4、擬定休息時間;
5、擬定定額時間。的基礎上制定的。
基本工作時間消耗一般應根據計時觀察資料來確定。
輔助工作和準備與結束工作時間的確定方法與基本工作時間相同。
利用工時規范計算時間定額用下列公式:
作業時間=基本工作時間+輔助工作時間
規范時間=準備與結束工作時間+不可避免的中斷時間+休息時間
工序作業時間=基本工作時間×輔助工作時間
=基本工作時間/(1—輔助時間%)
作業時間
定額時間= -
1—規范時間%
四、確定機械臺班定額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一)確定正常的施工條件
擬定機械工作正常條件,主要是擬定工作地點的合理組織和合理的工人編制。
(二)確定機械1 h 純工作正常生產率
對于連續動作機械,確定機械純工作1h正常生產率要根據機械的類型和結構特征,以及工作過程的特點來進行。計算公式如下:
連續動作機械純工作 工作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
= -
1 h正常生產率 工作時間(h)
(三) 確定施工機械的正常利用系數
機械正常利用系數=機械在一個班內純工作時間/一個工作延續時間(8 h)
(四) 計算施工機械臺班定額
施工機械臺班產量定額=機械1 h純工作正常生產率×工作班純工作時間
或 施工機械臺班產量定額=機械1 h純工作正常生產率×工作班延續時間×機械正常利用系數
1
施工機械時間定額= -
機械臺班產量定額指標
五、確定材料定額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一)材料消耗性質
施工中材料的消耗,可分為必須的材料消耗和損失的材料兩類性質。
(二)確定材料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1.利用現場技術測定法;
2.利用實驗室試驗法;
3.采用現場統計法;
4.理論計算法。
(三)施工周轉材料的計算
在編制材料消耗定額時,某些工序定額、單項定額和綜合定額中涉及到周轉材料的確定和計算。
施工中使用周轉材料,是在施工中工程上多次周轉使用的材料,亦稱材料型的工具或稱工具型材料。
影響周轉次數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1)材質及功能對周轉次數的影響;
(2)使用條件的好壞,對周轉材料使用次數的影響;
(3)施工速度的快慢,對周轉材料使用次數的影響;
(4)對周轉材料的保管、保養和維修的好壞,也對周轉材料使用次數有影響等。確定出最佳的周轉次數,是十分不容易的。材料消耗量中應計算材料攤銷量,為此,應根據施工過程中各工序計算出一次使用量和攤銷量。其計算公式為:
一次使用量=材料凈用量X(1—材料損耗率)
材料攤銷量=一次使用量x攤銷系數
攤銷系數=周轉使用系數—[(1—損耗率)X回收價值率]/(周轉次數)X100%
周轉使用系數=[(周轉次數—1)X損耗率]/ (周轉次數)X100%
回收價值率=[一次使用量X(1—損耗率)]/(周轉次數)X100%
六、企業定額的用途和編制原則
建筑安裝企業安裝定額一般稱為施工定額。
(一)企業編制定額的意義
所謂企業定額,是指建筑安裝企業根據本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編制完成單位合格產品所必需的人工、材料和施工機械臺班的消耗量,以及其他生產經營要素消耗的數量標準。施工定額是建筑安裝企業內部管理的定額,屬于企業定額的性質。
作為企業定額,必須具備有以下特點:
(1)其各項平均消耗要比社會平均水平低,體現其先進性。
(2)可以表現本企業在某些方面的技術優勢。
(3)可以表現本企業局部或全面管理方面的優勢。
(4)所有匹配的單價都是動態的,具有市場性。
(5)與施工方案能全面接軌。
(二)施工定額的作用
1.施工定額是企業計劃管理的依據。因為施工組織設計包括三部分內容:即資源需用量、使用這些資源的最佳時間安排和平面規劃。施工中實物工作量和資源需要量的計算均要以施工定額的分項和計量單位為依據。
2.施工定額是組織和指揮施工生產的有效工具。
3.施工定額是計算工人勞動報酬的依據。
4.施工定額是企業激勵工人的條件。
5.施工定額有利于推廣先進技術。
6.施工定額是編制施工預算,加強企業成本管理的基礎。
7,雄工定額是施工企業進行工程投標、編制工程投標報價的基礎和主要依據
(三)企業定額的編制原則
1、平均先進性原則;
2、簡明適用性原則;
3、以專家為主編制定額的原則;
4、獨立自主的原則;
5、時效性原則;
6、保密原則。
(四)企業定額的編制方法
編制企業定額最關鍵的工作是確定人工、材料和機械臺班的消耗量,計算分項工程單價或綜合單價。
第四節 預算定額
一、預算定額的用途及其種類
(一)預算定額的概念與用途
1.預算定額的概念。預算定額是規定消耗在單位的工作基本構造要素上的勞動力、材料和機械的數量標準,是計算建筑安裝產品價格的基礎。
所謂工程基本構造要素,就是通常所說的分項工程和結構構件。預算定額按工程基本構造要素規定勞動力、材料和機械的消耗數量,以滿足編制施工圖預算、確定和控制工程造價的要求。
編制施工圖預算時,需要按照施工圖紙和工程量計算規則計算工程量,還需要借助于某些可靠的參數計算工人、材料和機械(臺班)的消耗量,并在此基礎上計算出資金的需要量,計出建筑安裝工程的價格。
2.預算定額的用途和作用
(1)預算定額是編制施工圖預算,確定建筑安裝工作造價的基礎;
(2)預算定額是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的依據;
(3)預算定額是工程結算的依據;
(4)預算定額是施工單位進行經濟活動分析的依據;
(5)預算定額是編制概算定額的基礎;
(6)預算定額是合理編制招標標底、投標報價的基礎。
(二)預算定額的種類
1.按專業性質分,預算定額有建筑工程定額和安裝工作定額兩大類。
建筑工程預算定額按專業對象又分建筑工程預算定額、市政工程預算定額、鐵路工程預算定額、公路工程預算定額、房屋修繕工程預算定額、礦山井巷預算定額等。
安裝工程預算定額按專業對象又分為電氣設備安裝工程預算定額、機械設備安裝工程預算定額、通信設備安裝工作定額、化學工業設備安裝工程預算定額、工業管道安裝工程預算定額、工藝金屬結構安裝工程預算定額、熱力設備安裝工程預算定額等。
2.從管理權限和執行范圍分,預算定額可分為全國統一定額、行業統一定額和地區統一定額等。
3.預算定額按物資要素區分的勞動定額、機械定額和材料消耗定額,但它們相互依存形成一個整體,作為編制預算定額依據,各自不具有獨立性。
二、預算定額的編制原則、依據、和步驟
(一)預算定額的編制原則
1.按社會平均水平確定預算定額的原則。
即按照“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來確定定額水平。所以預算定額的平均水平,是在正常的施工條件,合理的施工組織和工藝條件、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完成單位分項工程基本構造要素所需的勞動時間。
預算定額的水平以施工定額水平為基礎。預算定額中包含了更多的可變因素,需要保留合理的幅度差。預算定額是平均水平,施工定額是平均先進水平。所以兩者相比預算定額水平要相對低一些。
2.簡明適用原則。編制預算定額貫徹簡明適用原則是對執行定額的可操作性便于掌握而言的。
3.堅持統一性和差別性相結合原則。所謂統一性,就是從培育全國統一市場規范計價行為出發。
所謂差別性,就是在統一性基礎上,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主管部門可以在自己的管轄范圍內,根據本部門和地區的具體情況,制定部門和地區性定額、補充性制度和管理辦法。
(二)預算定額編制依據
(1)現行勞動定額和施工定額;
(2)現行設計規范乙施工及驗收規范、質量評定標準和安全操作規程;
(3)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程施工圖及有關標準圖;
(4)新技術、新結構、新材料和先進的施工方法等;
(5)有關科學實驗、技術測定的統計、經驗資料;
(6)現行的預算定額、材料預算價格及有關文件規定等。
(三)預算定額的編制步驟
1、準備工作階段;
(1)擬定編制方案。
(2)調抽人員根據專業需要劃分編制小組和綜合組。
2、收集資料階段;
(1)普遍收集資料;
(2)專題座談會;
(3)收集現行規定、規范和政策法規資料;
(4)收集定額管理部門積累的資料;
(5)專項查定及實驗。
3、定額編制階段;
(1)確定編制細則;
(2)確定定額的項目劃分和工程量計算規則;
(3)定額人工、材料、機械臺班耗用量的計算、復核和測算。
4、定額報批階段;
(1)審核定稿;
(2)預算定額水平測算。
5、修改定稿、整理資料階段。
(1)印發征求意見。
(2)修改整理報批。
(3)撰寫編制說明。
(4)立檔、成卷。
三、預算定額編制方法
(一)預算定額編制中的主要工作
1、確定預算定額的計量單位。主要是根據分部分項工程的形體和結構構件特征及其變化確定。
預算定額的計量單位關系到預算工作的繁簡和準確性。因此,要正確地確定各分部分項工程的計量單位。一般依據以下建筑結構構件形體的特點確定:
(1)凡建筑結構構件的斷面有一定形狀和大小,但是長度不定時,可按長度以延長米為計量單位。如踢腳線、樓梯欄桿乙木裝飾條、管道線路安裝等。
(2)凡建筑結構構件的厚度有一定規格,但是長度和寬度不定時,可按面積以平方米為計量單位。如地面、樓面、墻面和天棚面抹灰等。
(3)凡建筑結構構件的長度、厚(高)度和寬度都變化時,可按體積以立方米為計量單位。如土方、鋼筋混凝土構件等。
(4)鋼結構由于重量與價格差異很大,形狀又不固定,采用重量以噸為計量單位。
(5)凡建筑結構沒有一定規格,而其構造又較復雜時,可按個、臺、座、組為計量單位。如衛生潔具安裝、鑄鐵水斗等。
2、按典型設計圖紙和資料計算工程數量;
3、確定預算定額各項目人工、材料和機械臺班消耗指標;
4、編制定額表及擬定有關說明。
(二)人工工日消耗量的計算
人工的工日數可以有兩種確定方法。一種是以勞動定額為基礎確定;一種是以現場觀測定資料為基礎計算。
1.基本用工
基本用工指完成單位合格產品所必需消耗的技術工種用工。按技術工種相應勞動定額工時定額計算,以不同工種列出定額工日。基本用工包括:
(1)完成定額計量單位的主要用工;按綜合取定的工程量和相應勞動定額進行計算。
基本用工=∑(綜合取定的工程量X勞動定額)
(2)按勞動定額規定應增加計算的用工量;
(3)由于預算定額是以施工定額子旨綜合擴大的。
2、其他用工。包括超運距用工、輔助用工、人工幅度差。
(1)超運距用工。指預算定額的平均水平運距超過勞動定額規定水平運距部分。
超運距=預算定額取定運距—勞動定額已包括的運距
(2)輔助用工。指技術工種勞動定額內不包括而在預算定額內又必須考慮的用工。
輔助用工=∑(材料加工數量X相應的加工勞動定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