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通信工程安裝
一、網絡及通信設備
(一)網絡綜合布線系統的組成
建筑物綜合布線系統(PDS)的興起與發展,是在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適應社會信息化和經濟國際化的需要,也是辦公自動化進一步發展的結果。它也是建筑技術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計算機網絡工程的基礎。
綜合布線系統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內部之間的信息傳輸網絡,它能使建筑物或建筑群內部的語音、數據通信設備、信息交換設備和信息管理系統彼此相連,也能使建筑物內通信網絡設備與外部的通信網絡相聯。
理想的布線系統表現為:支持語音應用、數據傳輸、影像影視,且最終能支持綜合型的應用。由于綜合型的語音和數據傳輸的網絡布線系統選用的線材、傳輸介質是多樣的(屏蔽、非屏蔽雙絞線、光纜等),一般單位可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布線結構和線材作為布線系統,目前被劃分為六個子系統,即工作區子系統、水平干線子系統、管理間子系統、垂直干線子系統、樓宇(建筑群)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
(二)網絡綜合布線的主要設備
1.傳輸介質
(1)雙絞線。
(2)同軸電纜。
(3)光纖。
(4)無線傳輸介質。簡稱無線介質或空間介質,是指在兩個通信設備之間不使用任何物理的通信線路,而是通過空氣完成信號的傳輸。無線傳輸分為三種方式:地面微波、衛星微波、紅外線傳輸。
2.網絡互連設備
(1)中繼器
(2)集線器
(3)網絡適配器俗稱網卡
(4)網橋也稱橋接器
(5)交換機也叫交換式集線器
(6)路由器
(7)網關
二、網絡系統
網絡綜合布線系統安裝工藝要求如下:
(一)工作區
(二)電信間
(1)電信間的數量應按所服務的樓層范圍及工作區面積來確定。
(2)電信間應與強電間分開設置,電信間內或其緊鄰處應設置纜線豎井。
(3)電信間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5m2,也可根據工程中配線設備和網絡設備的容量進行調整。
(4)電信間應采用外開丙級防火門。
(三)設備間
(四)進線間
(五)纜線布放
(1)配線子系統纜線宜采用在吊頂、墻體內穿管或設置金屬密封線槽及開放式(電纜橋架,吊掛環等)敷設,當纜線在地面布放時,應根據環境條件選用地板下線槽、網絡地板、高架(活動)地板布線等安裝方式。
(2)干線子系統垂直通道穿過樓板時宜采用電纜豎井方式,也可采用電纜孔、管槽的方式。電纜豎井的位置應上、下對齊。
三、有線電視系統
有線電視系統是由信號源、前端、傳輸系統、用戶分配網四個部分(或稱四個功能模塊)組成。
(一)前端系統
前端是位于信號源和干線傳輸系統之間的設備組合,其任務是把從信號源送來的信號進行濾波、變頻、放大、調制、混合等,使其適合在干線傳輸系統中進行傳輸。
1.前端設備
(1)主要設備:前端設備主要有放大器、混合器、分配器、天線放大器、信號處理器等。
(2)輔助設備:衰減器、均衡器、濾波器、導頻信號發生器。
2.前端設備的組成形式
主要有直接混合式、前端放大—混合式、放大—放大—混合式、放大—混合—放大式、放大混合—混合—放大式。
(二)信號傳輸系統
1.同軸電纜傳輸
2.微波傳輸
3.光纖傳輸
(三)用戶分配網
(四)光纜一同軸電纜混合系統(HFC)
(五)有線電視系統安裝
(7)室外線路敷設方式宜符合下列要求:
1)當用戶的位置和數量比較穩定,要求電纜線路安全隱蔽時,可采用直埋電纜敷設方式。
2)當有可供利用的管道時,可采用管道電纜敷設方式,但不得與電力電纜共管孔敷設。
3)對下列情況可采用架空電纜敷設方式:
①不宜采用直埋或管道電纜敷設方式;
②用戶的位置和數量變動較大,并需要擴充和調整;
③有可供利用的架空通信、電力桿路。
4)當有建筑物可供利用時,前端輸出干線、支線和入戶線的沿線,宜采用墻壁電纜敷設方式。
(8)電纜在室內敷設,宜符合下列規定:
1)在新建或有內裝修要求的已建建筑物內,可采用暗管敷設方式。對無內裝修要求的已建建筑物可采用線卡明敷方式。
2)不得將電纜與電力線同線槽、同出線盒、同連接箱安裝。
3)明敷電纜與明敷電力線的間距不應小于0.3m。
四、電話通信系統
(一)電話通信系統的組成
電話通信系統由用戶終端設備、傳輸系統和電話交換設備三大部分組成。
(二)電話通信系統安裝
智能建筑內的電話通信系統一般包括數字程控用戶交換機、配線架、交接箱、分線箱(盒)及傳輸線等設備器材。目前,用戶交換機與市電信局連接的中繼線一般均用光纜,建筑內的傳輸線用性能優良的雙絞線電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