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結構吊裝分為構件吊裝和結構吊裝兩大類。其中,構件的吊裝包括構件的制作、運輸、堆放、吊裝;結構吊裝分為單層工業廠房結構吊裝和多層裝配式框架結構吊裝,吊裝順序由于吊裝方案的不同而不同。
(一)預制構件吊裝工藝
預制構件吊裝工藝應考慮構件的制作、運輸、堆放、平面布置和構件的吊裝過程。
1.預制構件的制作和運輸
預制構件如柱、屋架、梁、橋面板等一般在現場預制或工廠預制。在許可的條件下,預制時盡可能采用疊澆法,重疊層數由地基承載能力和施工條件確定,一般不超過4層,上、下層間應做好隔離層,上層構件的澆筑應等到下層構件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300//00以后才可進行,整個預制場地應平整夯實,不可因受荷、浸水而產生不均勻沉陷。
工廠預制的構件需在吊裝前運至工地,構件運輸宜選用載重量較大的載重汽車和半拖式或全拖式的平板拖車,將構件直接運到工地構件堆放處。對構件運輸時的混凝土強度要求是:如設計無規定時,不應低于設計的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75%。
2.構件的平面布置
預制構件的堆放應考慮便于吊升及吊升后的就位,特別是大型構件,應做好構件堆放的布置圖,以便一次吊升就位,減少起重設備負荷開行。對于小型構件,則可考慮布置在大型構件之間,也應以便于吊裝、減少二次搬運為原則。但小型構件常采用隨吊隨運的方法,以便減少對施工場地的占用。
3.預制構件的吊裝
預制構件吊裝過程一般包括綁扎、吊升、就位、臨時固定、校正和最后固定等工序。
(1)柱的吊裝。
1)柱的綁扎。柱身綁扎點數和綁扎位置,要保證柱在吊裝過程中受力合理,不發生變形或裂縫而折斷。一般中、小型柱綁扎一點;重型柱或配筋少而細長的柱常綁扎兩點甚至兩點以上,以減少柱的吊裝彎矩。必要時,需經吊裝應力和裂縫控制計算后確定。一點綁扎時,綁扎位置在牛腿下面。
按柱吊起后柱身是否能保持垂直狀態,分為斜吊法和直吊法,相應的綁扎方法有:斜吊綁扎法和直吊綁扎法。斜吊綁扎法用于柱的寬面抗彎能力滿足吊裝要求時,此法無須將預制柱翻身,但因起吊后柱身與杯底不垂直,對線就位較難;直吊綁扎法用于柱寬面抗彎能力不足,必須將預制柱翻身后窄面向上,剛度增大,再綁扎起吊,它需要較長的起重桿。
2)柱的起吊。柱的起吊方法,按柱在吊升過程中柱身運動的特點分為旋轉法和滑行法;按使用起重機的數量,有單機起吊和雙機抬吊。單機起吊的工藝如下:
①旋轉法起重機邊起鉤、邊旋轉,使柱身繞柱腳旋轉而逐漸吊起的方法稱為旋轉法。其要點是保持柱腳位置不動,并使柱的吊點、柱腳中心和杯11中心三點共圓。其特點是柱吊升中所受拉動較小,但對起重機的機動性要求高。一般采用自行式起螢機。
②滑行法。起吊時起重機不旋轉,只起升吊鉤,使柱腳在吊鉤上升過程中沿著地面逐漸向前滑行,直至柱身直立的方法稱為滑行法。其要點是柱的吊點要布置在杯E1旁;并與杯口中心兩點共圓弧。其特點是起重機只需轉動吊桿,即可將柱子吊裝就位,較安全,但滑行過程中柱子受震動。故只有起重機、場地受限時才采用此法。
3)柱的就位和臨時固定。柱腳插入杯H后,使柱的安裝中心線對準杯r_1的安裝中心線(吊裝準線),然后用8個楔塊從柱四周插入杯口,打緊將柱臨時固定。吊裝重型、細長柱時,除采用以上措施進行臨時固定外,必要時增設纜風繩拉錨。
4)柱的校正。柱的校正包括平面定位軸線、標高和垂直度的校正。
5)柱的最后固定。柱底部四周與基礎杯的空隙之間,澆筑細石混凝土,搗固密實,使柱的底腳完全嵌固在基礎內作為最后固定。灌筑工作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先澆至楔塊底面,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25%后,拔去楔塊再第二次灌筑混凝土至杯H頂面。
(2)吊車梁的吊裝。吊車梁的吊裝需在柱子最后固定好,接頭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70%后進行。吊車梁的綁扎應使吊鉤對準吊車梁的重心,起吊后使構件保持水平。吊車梁就位時應緩慢落下,爭取使吊車梁中心線與支承面的中心線能一次對準,并使兩端擱置長度相等。吊車梁的校正,應在屋蓋結構構件校正和最后固定后進行。校正的內容有:中心線對定位軸線的位移、標高、垂直度。
(3)屋蓋的吊裝。屋蓋構件包括屋架(或屋面梁)、屋架上下弦水平支撐和垂直支撐、天溝板和屋面板、天窗架和天窗側板等。屋蓋的吊裝一般都按節間逐一依次采用綜合吊裝法。吊裝的施工順序是:綁扎、扶直堆放、吊升、就位、臨時固定、校正和最后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