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鋼筋工程
(一)鋼筋分類
混凝土結構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應用的鋼筋有普通鋼筋、預應力鋼絞線、鋼絲和熱處理鋼筋四種,其中后三種用作預應力鋼筋。
普通鋼筋都是熱軋鋼筋,分HPB235(Q235),d一8~20mm;HRB335(20Mnsi),d一6~50mm;HRB400(20MnSiV,20MnSiNb,20MnTi),d一6~50mm和RRB400(K20MnSi),d一8~40mm4種。使用時宜首先選用HRB335級和HRB400級鋼筋。
HPB235為光圓鋼筋,其他為帶肋鋼筋。
(二)鋼筋驗收
鋼筋出廠應有出廠質量證明書或試驗報告單。每捆(盤)鋼筋應有標牌,并分批驗收堆放。驗收內容包括查對標牌、外觀質量檢查及力學性能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1.鋼筋的外觀檢查
鋼筋應平直、無損傷,表面不得有裂紋、油污、顆粒狀或片狀老銹。熱軋鋼筋表面不得有裂紋、結疤和折疊,鋼筋表面的凸塊不允許超過螺紋的高度;冷拉鋼筋表面不允許有裂紋和縮頸;鋼絞線表面不得有折斷、橫裂和相互交叉的鋼絲,表面無潤滑劑、油漬和銹坑。
2.鋼筋的力學性能檢驗
鋼筋進場時,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GB1499等的規定抽取試件做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
鋼筋進場時,一般不做化學成分檢驗。鋼筋在加工過程,當發現脆斷、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學性能顯著不正常等現象時,應對該批鋼筋進行化學成分檢驗或其他專項檢驗。
(三)張拉機具
1.拉桿式千斤頂
拉桿式千斤頂適用于張拉帶有螺桿式和墩式錨具的單根粗鋼筋、鋼筋束或鋼絲束。
2.穿心式千斤頂
常用穿心式千斤頂為YC一60型,適用于張拉各種形式的預應力筋,是應用最廣泛的張拉機具。
3.錐錨式雙作用千斤頂
錐錨式雙作用千斤頂適用于張拉以KT-Z型錨具為張拉錨具的鋼筋束和鋼絞線束,張拉以鋼質錐形錨具為張拉錨具的鋼絲束。這種錨具能完成張拉和頂錨兩個動作。
(四)后張法施工工藝
1.孔道的留設
孔道留設是后張法構件制作的關鍵工序之一。后張粘結預應力筋預留孔道的規格、數量、位置和形狀除應符合設計要求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預留孔道的定位應牢固,澆筑混凝土時不應出現移位和變形;孔道應平順,端部的預埋錨墊板應垂直于孔道中心線;成孔用管道應密封良好,接頭應嚴密且不得漏漿;灌漿孔的間距:對預埋金屬螺旋管不宜大于30m,對抽芯成形孔道不宜大于12m;在曲線孔道的曲線波峰部位應設置排氣兼泌水管,必要時可在最低點設置排水孔;灌漿孔及泌水管的孔徑應能保證漿液暢通。孔道留設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鋼管抽芯法。預先將鋼管埋設在模板內孔道位置處,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和澆筑后,每間隔一定時間慢慢轉動鋼管,使之不與混凝土粘結,待混凝土初凝后,終凝前抽出鋼管,形成孔道。該法只可留設直線孔道。
(2)膠管抽芯法。膠管有五層或七層夾布膠管和鋼絲網膠管兩種,用間距不大于0.5m的鋼筋井字架固定位置,在澆筑混凝土前膠管內充入壓力為0.6~0.8MPa的壓縮空氣或壓力水,此時膠管直徑可增大約3mm,待澆筑的混凝土初凝以后,放出壓縮空氣或壓力水,管徑縮小而與混凝土脫離,隨即抽出膠管,形成孔道。膠管抽芯留孔與鋼管抽芯法相比,它的彈性好,便于彎曲。因此,它不僅可留設直線孔道,也能留設曲線孔道。
(3)預埋波紋管法。金屬波紋管是用0.3~0.5mm的鋼帶由專用的制管機卷制作而成。預埋時用間距不大于0.8m的鋼筋井字架固定。波紋管與混凝土有良好的粘結力,波紋管預埋在構件中,澆筑混凝土后永不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