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四(20分):
某工程施工合同中規定,合同工期為30周,合同價為827.28萬元(含規費38萬元),其中,管理費為直接費(分部分項工程和措施項目的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之和)的18%,利潤率為直接費、管理費之和的5%,營業稅稅率、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教育費附加稅率和地方教育附加費率分別為3%、7%、3%和2%,因通貨膨脹導致價格上漲時,業主只對人工費、主要材料費和機械費(三項費用占合同價的比例分別為22%、40%和9%)進行調整,因設計變更產生的新增工程,業主既補償成本又補償利潤。
該工程的D工作和H工作安排使用同一臺施工機械,機械每天工作一個臺班,機械臺班單價為1000元/臺班,臺班折舊費為600元/臺班,施工單位編制的施工進度計劃,如圖4—1所示。
圖4—1施工進度計劃(單位:周)
施工過程中發生如下事件:
事件1:考慮物價上漲因素,業主與施工單位協議對人工費、主要材料費和機械費分別上調5%、6%和3%。
事件2:因業主設計變更新增F工作,F工作為D工作的緊后工作,為H工作的緊前工作,持續時間為6周。經雙方確認,F工作的直接費(分部分項工程和措施項目的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之和)為126萬元,規費為8萬元。
事件3:G工作開始前,業主對G工作的部分施工圖紙進行修改,由于未能及時提供給施工單位,致使G工作延誤6周。經雙方協商,對僅因業主延遲提供的圖紙而造成的工期延誤,業主按原合同工期和價格確定分攤的每周管理費標準補償施工單位管理費。
上述事件發生后,施工單位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內向業主提出索賠并提供了相關資料。
問題:
1.事件1中,調整后的合同價款為多少萬元?
2.事件2中,應計算F工作的工程價款為多少萬元?
3.事件2發生后,以工作表示的關鍵線路是哪一條?列示計算應批準延長的工期和可索賠的費用(不含F工程價款)。
4.按合同工期分攤的每周管理費應為多少萬元?發生事件2和事件3后,項目最終的工期是多少周?業主應批準補償的管理費為多少萬元?
(列出具體的計算過程,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