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工程項目業主采用《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規定的計價方法,通過公開招標,確定了中標人。招投標文件中有關資料如下:
(1)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中含有甲、乙兩個分項,工程量分別為4 500m3和3 200m3。清單報價中甲項綜合單價為1240元/m3,乙項綜合單價為985元/m3;
(2)措施項目清單中環境保護、文明施工、安全施工、臨時設施等四項費用以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計價合計為基數,費率為3.8%;
(3)其他項目清單中包含零星工作費一項,暫定費用為3萬元;
(4)規費以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計價合計、措施項目清單計價合計和其他項目清單計價合計之和為基數,規費費率為4%。稅金率為3.41%。
在中標通知書發出以后,招投標雙方按規定及時簽訂了合同,有關條款如下:
(1)施工工期自2006年3月1日開始,工期4個月。
(2)材料預付款按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計價合計的20%計,于開工前7天支付,在最后兩個月平均扣回。
(3)措施費(含規費和稅金)在開工前7天支付50%,其余部分在各月工程款支付時平均支付。
(4)零星工作費于最后一個月按實結算。
(5)當某一分項工程實際工程量比清單工程量增加10%以上時,超出部分的工程量單價調價系數為0.9;當實際工程量比清單工程量減少10%以上時,全部工程量的單價調價系數為1.08。
(6)質量保證金從承包商每月的工程款中按5%比例扣留。
承包商各月實際完成(經業主確認)的工程量,見表5—1。
表5—1各月實際完成工程量表單位:m3
分項工程/月份 |
3 |
4 |
5 |
6 |
田 |
900 |
1 200 |
1 100 |
850 |
乙 |
700 |
1 000 |
1 100 |
1 000 |
(1)5月份由于不可抗力影響,現場材料(乙方供應)損失1萬元;施工機械被損壞,損失1.5萬元。
(2)實際發生零星工作費用3.5萬元。
問題:
1.計算材料預付款。
2.計算措施項目清單計價合計和預付措施費金額。
3.列式計算5月份應支付承包商的工程款。
4.列式計算6月份承包商實際完成工程的工程款。
5.承包商在6月份結算前致函發包方,指出施工期間水泥、砂石價格持續上漲,要求調整。經雙方協商同意,按調值公式法調整結算價。假定3、4、5三個月承包商應得工程款(含索賠費用)為750萬元;固定要素為0.3,水泥、砂石占可調值部分的比重為10%,調整系數為1.15,其余不變。則6月份工程結算價為多少?(金額單位為萬元;計算結果均保留兩位小數)
2、某建設項目,土建與安裝工程分別進行招標,其中安裝工程招標過程中發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1)招標方于5月8日(即確定5月23日為投標截止時問)發出招標文件。文件中特別強調由于時間較急,要求各投標人于5月23日之前提交投標文件,并于5月10日停止出售招標文件,6家單位領取了投標文件。
(2)招標文件中規定,如果投標人的報價高于標底15%以上一律確定為無效標。招標方請咨詢機構代為編制了標底,并考慮投標人存在著為招標方有無墊資施工的情況編制了兩個標底以適應投標人情況。
(3)5月15日投標方通知各投標人,原招標工程中的土方量增加20%,項目范圍進行了調整,各投標人據此對投標報價進行計算。
(4)招標文件中規定投標人可以用抵押方式進行投標擔保,并規定投標保證金額為投標價格的5%,不得少于100萬元,投標保證金有效期時間同于投標有效期。
(5)按照5月23日的投標截止時間,外地的一個投標人于5月21日從郵局寄出了投標文件,由于天氣原因5月25日招標人收到投標文件。本地A公司于5月22日將投標文件密封加蓋了本企業的公章并由準備承擔此項目的項目經理本人簽字,按時送到招標方。本地B公司于5月20日送達投標文件后,5月22日又遞送了降低報價的補充文件。補充文件未對5月20日送達文件的有效性進行說明。本地C公司于5月19日將投標文件送達招標人后,考慮到自身競爭實力于5月22日通知招標方退出競標。
(6)開標會議由本市常務副市長主持。開標會上對退出競標的C公司未宣布其公司名稱。本次參加投標的單位僅有5個,開標后宣布各單位報價與標底時才發現,5個單位報價均高于標底20%以上,投標人對標底的合理性當場提出異議。與此同時招標方宣布5家投標報價均不符合招標文件規定,此次招標作廢,請投標人等待通知,若某投標人退出競標,其保證金在確定中標人時退還。三天后招標方決定6月1日重新招標,7月15日經評標委員會評定本地區無中標單位,由于外地某公司報價最低,確定其為中標人。
(7)7月16日發出中標通知書,通知書中規定,中標人自收到中標書之日起30日內,按照招標人和中標人的投標文件簽訂書面合同。
(8)中標單位簽訂合同后,將中標工程項目中的2/3工程量分包給某未中標投標人E,未中標投標人E又將其轉包給外地區的農民施工單位。
土建工程公開招標,經資格預審5家單位參加投標,招標方確定的評標原則如下:
①采取綜合評分法選擇綜合分值最高的單位為中標單位。評標中,技術性評分占總分的40%,投標報價占60%。技術性評分中包括施工工期、施工方案、質量保證措施、企業信譽四項內容各占總評分的10%,其中每單項評分滿分為100分。
②計劃工期為40個月,每減少一個月加5分(單項),超過40個月為廢標。
③設置復合標底,其中招標方標底(6 000萬元)占60%,投標方有效報價的算術平均數占40%。各單位報價與復合標底的偏差度在±3%內為有效標,其中一3%對應滿分100分,每上升1%扣5分。
④企業信譽評分原則是以企業近三年工程優良率為標準,100%為滿分,如有國家級獲獎工程,每項加20分,如有省級優良工程每項加10分:項目班子施工經驗評分原則是以近三年來承建類似工程和承建總工程百分比計算,100%為100分。該項目施工方案質量保證措施得分由評委會專家評出。該項得分=優良率×優質工程加分+類工程比× 100。如表3—1所示。
表3~1投標單位相關數據表
項目 | ||||||
投標單位 |
報價/萬元 |
工期/月 |
企業信譽(近三年工程 優良率及獲獎情況) |
項目班子施工經驗 (承建類似工程百分比) |
施工方 案得分 |
質量保證 措施得分 |
A |
5 970 |
36 |
50%省級優良工程一項 |
30% |
85 |
90 |
B |
5 880 |
37 |
40% |
30% |
80 |
85 |
C |
5 850 |
34 |
55%魯班獎工程一項 |
40% |
75 |
80 |
D |
6 150 |
38 |
40% |
50% |
95 |
85 |
E |
6 090 |
35 |
50% |
20% |
90 |
80 |
事件三:在施工招標的同時,進行了生產設備公開招標,經技術性評審后,評委會決定從A、B兩設備中選定一種。兩種設備商務性評審主要考慮設備的資金時間價值。設備A使用壽命期為6年,設備投資10 000萬元,年經營成本前三年均為5 500萬元,后三年均為6 500萬元,期末凈殘值為3 500萬元。設備B使用壽命期為6年,設備投資12 000萬元,年經營成本前三年均為5 000萬元,后三年均為6 000萬元,期末凈殘值為4 500萬元。該項目投資財務基準收益率為15%。
問題:
1.說明投標擔保的形式及相關規定。
2.說明重新招標的法律規定。指出本案例中不正確的處理方法。
3.環宇公司投標時基礎工程的報價各為多少?
4.(1)用年費用法比較選擇設備更新最優方案。
(2)如果設備B使用壽命期為9年,最后三年經營成本均為7 000萬元,期末凈殘值為2 000萬元,其他數據不變,用費用現值法比較選擇最優方案(以最小壽命期作為共同研究期)。

3、某企業擬投資建設一項生產性項目,各項基礎數據如下:
1.項目建設期1年,第2年開始投入生產經營,運營期8年。
2.建設期間一次性投入建設投資額為850萬元,全部形成固定資產,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稅率為0。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為8年,到期預計凈殘值率為4%,按照平均年限法計算折舊。
3.建設期貸款500萬元,貸款年利率為6.6%,運營期前6年按照等額本息法償還。
4.流動資金投入為200萬元,在運營期的前兩年均勻投入,運營期末全額回收。流動資金來源全部為銀行貸款,貸款年利率為3.5%,還款方式為運營期內每年末支付利息,項目期末一次性償還本金。
5.運營期第1年生產負荷為60%,第2年達產。
6.運營期內正常年份各年的銷售收入為450萬元,經營成本為200萬元。運營期第1年營業收入和經營成本均按正常年份的60%計算。
7.營業稅金及附加合并稅率為6%,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3%。
8.該行業基準收益率為10%,基準投資回收期為7年。
9.折現系數取3位小數,其余各項計算保留2位小數。
問題:
1.編制借款還本付息計劃表。
2.列式計算運營期各年的總成本費用。
3.編制該項目投資現金流量表及延長表。
4.計算所得稅前和所得稅后項目靜態、動態投資回收期。
5.計算所得稅前和所得稅后項目投資財務凈現值。
6.從財務評價角度分析該項目的可行性及盈利能力。
4、某建設項目公開招標,A、B、C、D四個單位參加投標、評標委員會首先確定了技術標的評定因素,即施工技術方案(F1)、施工工期(F2)、施工質量保證體系(F3)、施工環境保護措施(F4)、項目經理素質及工作方案(F5)等5項,并一致認為5項指標間的相對重要程度關系為:F1>F2=F3>F4=F5,評委中的技術經濟專家對四個投標方案按照5個因素分別進行指標評分,評分結果見表3—1。每個投標人對應各評價指標的得分采用算術平均數為依據。評標委員會對四個投標人的工期費用進行評價,數據見表3—2。
表3—1各方案專評分表
專家 |
四 | ||||||||||||||||
投標方案 |
A |
B |
C |
D |
A |
B |
C |
D |
A |
B |
C |
D |
A |
B |
C |
D | |
F1 |
9.5 |
9.4 |
9.1 |
8.9 |
8.7 |
9.0 |
9.3 |
9.2 |
9.5 |
9.6 |
9.4 |
9.4 |
8.8 |
9.2 |
9.1 |
9.1 | |
指 |
F2 |
9.3 |
9.1 |
9.0 |
9.4 |
8.8 |
9.0 |
9.1 |
8.9 |
9.3 |
9.1 |
9.0 |
9.2 |
8.7 |
8.8 |
9.1 |
8.6 |
標 |
F3 |
9.1 |
8.6 |
8.8 |
8.7 |
9.1 |
9.1 |
9.0 |
9.4 |
8.8 |
9.1 |
8.9 |
9.2 |
9.1 |
9.1 |
9.2 |
9.4 |
評 分 |
F4 |
8.8 |
9.0 |
9.1 |
9.2 |
9.4 |
9.5 |
9.2 |
9.4 |
9.6 |
9.4 |
9.3 |
9.4 |
9.1 |
9.1 |
9.0 |
9.1 |
F5 |
8.6 |
9.O |
8.7 |
8.9 |
9.O |
9.1 |
9.O |
8.9 |
9.O |
9.0 |
8.9 |
9.2 |
8.9 |
8.9 |
9.O |
8.8 |
裝飾裝 |
功能分解成本費用 | ||||||||||||
投標方案 |
基礎工程 |
主體工程 |
修工程 |
總報價 |
總工期 |
F1 |
F2 |
F3 |
F4 |
F5 | |||
A |
700 |
17 |
1 100 |
21 |
1 000 |
3 |
2 800 |
38 |
588 |
456 |
670 |
320 |
766 |
B |
720 |
16 |
900 |
18 |
1 029 |
6 |
2 649 |
40 |
568 |
426 |
650 |
293 |
712 |
C |
750 |
16 |
1 050 |
10 |
1 035 |
10 |
2 735 |
36 |
590 |
470 |
690 |
330 |
755 |
D |
700 |
17 |
1 000 |
20 |
1 050 |
5 |
2 750 |
42 |
550 |
440 |
670 |
320 |
770 |
1.請用0~4評分法確定各項評價指標的權重。
2.計算各投標方案的加權綜合得分,按加權得分的前兩名定為擬定中標人。
3.對兩名擬定中標人的報價方案以費用投入的竣工日終值為評價日標確定中標人,附資金時間價值系數表(i=6%)。
4.確定中標人后,甲方提出將項目目標總成本控制在2 578萬元,要求中標人按照目標成本的限額改進方案,方案中的功能指數按專家評分表確定的F1~F5指標權重。
5.若不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招標文件規定工期不得超過40個月,每提前1個月在評標時按投標報價降低25萬元計算,應確定哪個單位為中標人?
5、某工程施工合同規定,若分項工程的實際工程量比計劃工程量增加10%以上,按該分項工程利潤額不變的原則重新確定綜合單價再進行結算;若實際工程量比計劃工程量減少10%以上,按該分項工程間接費和利潤額不變的原則重新確定綜合單價再進行結算。
A、B兩分項工程的不含稅綜合單價分別為506元/m3和151.80元/m2,間接費率為15%,利潤率為10%。
在A、B兩分項工程實施前發生設計變更,A的工程量由1 000m3增加到1 300m3,B的工程量由2 000m2減少到1 500m2。其他工程內容未發生變化。
A為B的緊前工作,A、B的計劃工期分別為l0天和8天,勻速施工。
問題:
1.列式計算A、B兩分項工程新的不含稅綜合單價(保留二位小數)。
2.若A、B均在關鍵線路上,則該工程工期最有利和最不利情況是什么?相應的總工期有何變化?
3.若A在非關鍵線路上,B在關鍵線路上,則該工程工期最有利和最不利的情況是什么?相應的總工期有何變化?
4.若在合同中將單價調整的規定改為“若分項工程的實際工程量比計劃工程量增加10%以上,則該分項工程增加10%以上部分的單價調整系數為0.90”,試分析A分項工程實際工程量為多少時,原調價規定對承包商較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