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真題,是備考路上的“探路先鋒”,助你摸清考試題型、難度與規律,檢驗知識儲備,揪出薄弱點,向著高分全力進擊!
2024年社工綜合能力中級真題:第四章
第四章 社會工作理論,共考核5道單選,2道多選,總計9分,主要考核知識點有“精神分析、存在主義、系統理論、認知行為、存在主義、增能理論”。
1、10歲的小亮因父母去世與爺爺共同生活,爺爺主要靠撿廢品維生收入微薄,平日無暇管教小亮,在學校里小亮因性格內向沒有朋友還經常被同學欺負,近日小亮的爺爺找到未成年人保護站社區工作者小路,說小亮總是自己待在家里,不想與人交流,還說不想去上學。小路在了解情況后,擬根據系統理論分析原因,下列表述中,最符合該理論的是
A.小亮存在非理性的認知缺乏自我肯定
B.小亮的問題,由自身和環境共同作用而成
C.小亮需要改變偏差行為,找到生活意義
D.小亮的逃避行為源于過度壓抑的內驅力
A屬于認知行為論,B屬于系統理論,C屬于存在主義,D屬于精神分析。
故答案為B。
2、小王患有雙相情感障礙,至今已有10年,他不僅要忍受疾病的折磨,還要承受來自外界的歧視,無法找到工作。每天待在家里,這讓小王對未來失去信心。社會工作者根據存在主義理論為小王提供服務,其恰當的做法是()
A.幫助小王鏈接社區的就業資源,開展職業康復
B.邀請小王加入康復俱樂部,搭建同伴支持網絡
C.引導小王認識到患病的經歷對人生成長的意義
D.協助小王探索自我的優勢,促成個人精神復原
C正確,引導小王認識到患病的經歷對人生成長的意義對應的就是存在主義強調過去痛苦經歷的意義。
故答案為C。
3、在父母的教育下,小學二年級的小文已經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最近妹妹出生了,全家人的關注點都放在妹妹身上,小文的情緒變得異常敏感,動不動就哭鬧,一定要媽媽喂才肯吃飯,一定要爸爸陪著才肯寫作業,根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上述小文的行為屬于防衛機制的()
A.否認
B.投射
C.壓抑
D.退化
退化指的是退回前一個階段的狀態。
題干中小文本身已經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結果因為妹妹的出生,小文又變得非常幼稚,哭鬧且需要喂飯,體現的是退化。
故答案為D。
4、社會工作專業助人實踐需要社會工作理論提供指導,社會工作實踐中的非評判原則主要來源于()
A.增強權能理論
B.認知行為理論
C.生態系統理論
D.人本主義理論
故答案為D。
5、服務對象小楊非常害怕在單位當眾做報告,擔心自己講錯了會被同事們嘲笑。因此,他每次站起來做報告時,都會因過度緊張而忘詞,甚至身體顫抖。面對這種情況,社會工作者運用認知行為治療中的逆向操作技巧進行輔導,其恰當的做法是()
A.陪伴小楊在仿真的環境中,按照流程提前排練完成報告
B.建議小楊以后在單位做報告前內心要為自己加油鼓勵
C.協助小楊覺察做報告緊張時自己的想法及背后的認知
D.幫助小楊去理解做報告與忘詞等行為結果之間的關系
BCD都未體現逆向操作。故答案為A。
6、社會工作者老雷通過評估發現社區矯正對象小鷗缺乏自信心,認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完了,整日愁眉苦臉,情緒波動大。在一次面談中,小鷗說:“從小我父母就不喜歡我,現在妻子要跟我離婚,以前的朋友也都不跟我來往了,我還有什么前途”老雷決定運用認知行為理論為小歐提供服務,下列老雷的做法中,體現教育者角色的有()
A.陪同小歐模擬讓其產生焦慮情緒的情景,提前面對所擔心的事情
B.讓小歐填寫自動思維表,協助他認識自身想法,了解非理性認知
C.訓練小歐察覺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管理自己的行為并做一些記錄
D.幫助小歐探討其思維方式,一起討論錯誤認知,確定改變的目標
E.要求小歐按照認知行為模式的要求,完成家庭作業改變錯誤認知
作為教育者,社會工作者要訓練服務對象運用認知行為理論與技巧來檢驗自己的認知,訓練修正其不當行為。作為伙伴,社會工作者要陪伴服務對象一起探討其思維方式,討論其認知錯誤,確定行為修正的目標與策略,并協助他學習正確的行為,規劃自己的生活方式。作為伙伴,社會工作者要陪伴服務對象一起探討其思維方式,討論其認知錯誤,確定行為修正的目標與策略,并協助他學習正確的行為,規劃自己的生活方式。
AD錯誤,屬于陪同者。
故答案為BCE。
7、服務對象小花是一名遭受嚴重家庭暴力的女性,一個月前社會工作者協助她申請了人身安全保護令,目前小花決定與丈夫離婚,并爭取兩個孩子的撫養權。小花結婚后從未外出工作,丈夫還一直限制她與娘家和朋友的來往,為此小花很擔心以自己的能力無法養育子女。根據增強全能理論的假設,小花無力感的來源有()
A.對自己能力給予負向評價
B.環境對其有效行動的阻礙
C.對離婚問題產生錯誤認識
D.與外界環境互動中缺少正向的經驗
E.沒有認識到人必須要為自己負責任
一是受壓迫團體的自我負向評價。所謂自我負向評價就是由于困難群體受到生活環境的負向評價,長此以往,他們不僅接受了環境的負向評價,而且他們自己對自己的行動也傾向于給出負向評價。
二是受壓迫群體與外在環境互動過程中形成的負面經驗。在接受并形成自我負向評價的基礎上,困難群體在其參與社會事務的過程中,社會環境給予的反饋常常是負向的,而他們的行動結果常常是失敗的,從而形成負向經驗。
三是宏觀環境的障礙使他們難以有效地在社會中行動。
CE明顯錯誤。
故答案為ABD。
備考刷題:233網校APP提供社工章節習題、歷年真題、模擬試題、每日一練、模考大賽、答題闖關等刷題功能,大家可通過刷題,加深鞏固,掌握要點,查漏補缺,穩步提升!【進入下載APP刷題】
社會工作師考試考前搶分資料 :
考前搶分資料專門為社工臨考打造的,助力大家在最后沖刺階段查漏補缺、高效提分!有各科四色筆記、各科默寫本、各科近4年真題、考前15頁紙、考前5頁紙等。
好課推薦:社會工作師優勝班是233網校的經典班型,主要包含三個階段,八大課程模塊,如新手指南課、教材精講班、教材直播班、習題班、高頻考點班、真題解析班、案例技巧班、直播密訓班。點這里了解233網校社會工作師優勝班課程內容>>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