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近年來,一些城市在殯葬服務領域引入社會工作服務,為逝者家屬開展哀傷輔導,對殯儀館員工進行人文關懷和溝通技巧培訓,綜合多種理論建構了本土化的服務方式。從社會工作專業化發展的角度看,上述做法體現了社會工作的( )。
A.工作對象拓展
B.目標模式變化
C.專業方法發展
D.整合發展取向
E.服務模式形成
62.社會工作者擬采用變遷型學校社會工作方式為流動兒童提供服務。下列服務中,屬于變遷型學校社會工作方式的有( )。
A.促進家庭和學校間的聯系并提供追蹤服務
B.建立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學生的學習動態
C.成立學習互助小組幫助學生熟悉當地教材
D.對初中厭學學生提供情緒支持和矯正服務
E.開展成長訓練營以幫助學生融入城市生活
63.社會工作者倫理守則是對社會工作者在實踐中的一般規定,指導社會工作者“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其主要作用有( )。
A.維護社會正義
B.幫助社會工作者規避風險
C.保護服務對象的權益
D.推動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能力建設
E.促進社會工作專業的健康發展
64.社會工作者小周在一次個案面談中得知,服務對象小李已成功戒毒,但在吸毒期間染上了艾滋病。小李因為害怕失去妻子,要求小周一定為他保密。妻子則經常向小周抱怨小李行為怪異,對自己感情冷淡,懷疑他對婚姻不忠,并希望通過懷孕來保全自己的婚姻和家庭。根據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小周宜采取的做法有( )。
A.將小李的病情直接告知其妻子,請她多加關注
B.為小李疏導情緒,減輕精神壓力積極面對問題
C.征得小李同意后,為他介紹病友自助互助小組
D.將小李的全部情況在機構個案報告會議中討論
E.與小李的妻子探討該如何維系他們的婚姻關系
65.小王是大一新生,性格內向,家境優裕,上高中時因看不慣宿舍同學的衛生習慣選擇走讀。上大學后,小王因為不適應集體生活,開始失眠,食欲下降,身體急劇消瘦,精神狀態越來越差。宿舍同學發現小王的情況后,主動關心他,幫助其改善失眠狀況,提升睡眠質量。關于同輩群體的特點及其對個體行為影響的說法,正確的有( )。
A.宿舍同學的支持能夠幫助小王盡快適應集體生活
B.宿舍應當建立嚴格的熄燈制度以約束同學的行為
C.小王應接受宿舍同學的行為習慣,以便融入集體
D.小王與宿舍內的每一位同學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
E.小王睡眠改善后,對宿舍生活有了較強的認同性
同輩群體對個體行為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對個體的認知發展、行為塑造、情緒表達、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統均有直接影響(A正確);其次,同輩群體往往有一套自己的價值標準,當這些標準與社會主流的價值標準一致時,會有利于群體成員形成積極的行為,但當這些標準與社會主流的價值標準不一致時,會對群體成員的行為起消極影響;最后,伴隨個體的成長,同輩群體在不同的社會系統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這種角色的多樣化對群體成員來說具有多種意義。
B選項明顯錯誤,排除。
C選項前半句的描述是錯誤的,不選。
E選項,認同性,題干的描述并沒有體現,題干中只描述了宿舍同學關心幫助小王改善了失眠狀況,提升了睡眠質量,故不選E。
66.服務對象陳先生因工受傷致肢體殘疾,失去工作。社會工作者上門走訪時了解到,陳先生的大兒子16歲,輟學后靠打零工生活;小兒子6歲,還未上學;妻子外出不歸,兩個孩子無人照顧,衣著臟亂,家中無人收拾,雜物堆積。陳先生殘疾后深感自卑,不愿與親友鄰居來往,也不想接受政府救助。下列社會工作者對陳先生問題的分析,符合系統理論的有( )。
A.陳先生因身體殘疾減少了與親友和鄰居的交往,與非正式系統的關系疏離
B.陳先生很少與政府和社會服務機構接觸,未能從正式系統獲得有效的支持
C.陳先生妻子離家、大兒子輟學、小兒子無人照顧,家庭呈整體性結構失能
D.陳先生的自我評價低,認知系統失調,是他不愿意與外界接觸的根本原因
E.陳先生對外部支持系統認識不足,導致長期的無力感,形成消極應對模式
67.小曼因失戀導致心情煩躁,情緒低落,面對家人的安慰愈發煩躁。小曼腦海中時常浮現前男友與她分手的場景,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時常失眠,甚至想要自殺。小曼在朋友的陪伴下向社會工作者求助。根據危機介入的基本原則,社會工作者適宜的做法有( )。
A.辨識小曼面臨的危機及其危險程度
B.辨識小曼的錯誤想法,幫助其改變
C.贊賞小曼尋求幫助的行動,強化信心
D.協助小曼覺察家人和朋友對她的關心
E.引導小曼探索經歷失戀對生活的意義
68.小郭大學畢業后,一直未找到工作,整日在家打游戲,其母親尋求社會工作者大林的幫助。經過3個月的服務,小郭的行為有所改善,服務目標基本達成,進入結案階段。此時,大林適當的做法有( )。
A.征詢小郭母親意見,決定是否結案
B.提前告知小郭結束個案服務的時間
C.與小郭一起尋找打游戲之外的生活安排
D.與小郭電話商討結案后跟進服務的計劃
E.告訴小郭因時間原因而不得不終止個案服務
69.朱女士與馮先生育有一雙兒女,兒子康康上小學,女兒妞妞上幼兒園。夫妻倆因工作繁忙,無法顧及家庭,只能與馮先生的父母一起居住,共同照顧孩子。朱女士與公婆在教養孩子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差異較大,婆媳經常爭吵,嚴重時甚至惡語相向。最近半年,康康的學習成績明顯下降,變得沉默寡言,馮先生尋求社會工作者老袁的幫助。在預估階段,老袁需要對馮先生家庭問題進行分析,其內容應該包括( )。
A.馮先生家庭問題的干預建議
B.馮先生家庭成員的能力和擁有資源
C.馮先生家庭問題的主要表現
D.馮先生家庭服務策略中的理論依據
E.馮先生家庭問題的主要成因
70.社會工作者老楊計劃為社區內的隨遷老人開設小組,以幫助他們適應新的生活。在小組開始階段,為了營造信任的小組氛圍,老楊適宜的做法有( )。
A.組員發言后,老楊運用同理和真誠等技巧予以回應
B.創造更多表達機會,引導組員之間相互回饋和關懷
C.自我介紹環節邀請組員分享興趣愛好,尋找相似性
D.允許組員將彼此的誤解留到小組結束后再解釋澄清
E.以社會工作者為中心引導討論,組員可不發表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