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者中級綜合能力2022年考試真題及答案第三章: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共考核5個單選題,考核分值總計為5分。
1、79歲的王奶奶育有一子一女,與老伴共同居住在某養老院。王奶奶曾經做過胃切除手術,比較注意飲食。近期,她左腿膝蓋做了手術,只能臥床休養,日常活動能力和社交受限。王奶奶心事比較重,經常擔心術后恢復不好,生活無法自理,癱在床上等死,也擔心給老伴和子女添麻煩。王奶奶很想對老伴與子女訴說自己的心事,但她們都覺得王奶奶瞎想,不愿與她談。關于王奶奶需要類型的說法,正確的是()
A .術后臥任休養的照料是安全需要
B .家人溝通理解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C .生命與死亡教育是滿足成長需要
D .日常生活中的自主性是中介需要
2、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城鄉社區協商的意見》,基層工作者需要學習新時代“楓橋經驗”,引導群眾依法表達意見,積極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協商,以人類需要的類型出發,參與城鄉社區規劃的協商過程所滿足的居民需要是()
A .生理性需要
B .物質性需要
C .生存性需要
D .發展性需要
3、當前越來越多的父母采用民主型教養模式養育孩子,鼓勵孩子自信自律,培養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下列做法中,屬于民主型教養模式的是
A .父母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
B .父母與孩子協商暑期學習安排
C .孩子需要什么父母就都給予滿足
D .父母嚴格禁止孩子玩手機游戲
進2023備考群>>

4、小雯立志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美食主播,她經常外出旅行尋找各種特色美食,結果越吃越胖,出鏡效果變差,直播流量下降,甚至被刷屏謾罵,為了實現美食主播的理想,小雯開始鍛煉身體,努力健身塑形,并初見成效,上述小雯的行為,體現出人類行為具有的特點是
A .適應性
B .多樣性
C .發展性
D .可控性
5、關于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基本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社會環境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更大一些
B .人類行為的改變必須要從人類本身入手
C .個人行為對社會環境有決定性的影響
D .群體行為決定著人類行為的參照標準
1.人的行為要適應社會環境;社會環境中資源的豐饒程度及分配規則引導和規范了人的行為。在這種意義上環境塑造了人,環境也決定了人的行為,人類行為要適應社會環境。要了解人的行為就必須認識他所處的環境及其性質,要改變人的行為也要從改變他所處的環境入手。(B錯誤)
2.社會環境影響人的行為;社會環境為人的行為提供了參照標準。參照群體不是社會成員生活于其中的群體, 而是社會環境的一部分。在社會生活中,參照群體是人們進行比較和評價的標準,從而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實際上,能夠起到參照作用的不只是社會群體,還包括階級、階層、社會集團以及其他個體。(CD錯誤)
3.社會環境和生物遺傳共同對人類行為產生影響
4.人類能夠改變社會環境
5.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關系的非平衡性
總的來說,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相互影響的力度并不是平衡的,社會環境對人類行為的影響要大一些。(A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