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駐校社會工作者小王在與新生交流中了解到,小紅來自低保家庭,生活拮據,卻不愿申請學校補助,在人際交往中比較敏感,經常獨來獨往。針對這種情況,小王擬運用專業方法加強小紅的心理能力建設。下列做法中,適宜的是()。
A.鼓勵小紅參與學校的社團活動
B.幫助小紅獲得社會慈善救助
C.協助小紅獲得減免學費的機會
D.鼓勵小紅申請困難生活補助
42.正在讀初一的小哲非常想學漫畫,但父母覺得畫畫沒有前途,未與小哲商量就為他報了編程學習輔導班。為此,小哲與父母發生矛盾,其父母向社會工作者小劉求助。根據家庭生命周期理論中各階段的任務和要求,小劉應該采取的介入行動是引導父母()
A.對學校保持更大的開放性
B.適應小哲的自主性發展要求
C.為小哲的獨立生活做準備
D.學習把小哲作為成年人對待
43,李先生和陳女士結婚多年,經常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為此陳女士對丈夫心灰意冷,將全部的愛都給了兒子。兒子與母親關系很好,對父親卻越來越有敵意。為改善家庭關系,李先生向社會工作者老楊求助。老楊計劃以改善夫妻關系為切入點、為李先生家庭提供服務,下列做法中,適宜的是( )。
A.幫助李先生和陳女士提升心理健康意識
B.幫助李先生和陳女士學習家庭照顧技巧
C.幫助李先生和陳女士改變相互溝通的方式
D.幫助兒子重新認識自己和父母之間的關系
44、劉女士最近遇到了很多問題:讀初三的兒子不愛學習,一心想做網紅:老公常年在外地工作,不太關心家里的事,獨自照顧婆婆,但婆婆總為難她,劉女士深感困擾、向社會工作者小張求助,小張請劉女士對這些問題進行排序。找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上述服務過程中,小張使用的家庭干預技巧是()
A.觀察技巧
B.聚焦技巧
C.案例使用
D.再標簽技巧
A觀察技巧是指運用系統記錄實際行為表現的方式讓受助家庭成員了解自己面臨的問題以及改變的狀況,從而幫助受助家庭成員隨時調整自己的行為,增強行為的有效性。如讓受助家庭記錄自己不良適應行為出現的頻率,就是常用的觀察技巧。
B聚焦技巧是指社會工作者幫助受助家庭成員收窄注意的焦點,將受助家庭成員的注意力集中在需要解決的問題上,以便對問題作出深入的探索,保證服務介入活動的效率。如社會工作者可以提問受助家庭成員,讓他們對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排序,從而幫助受助家庭成員聚焦需要解決的問題。
C社會工作者經常運用案例使用的技巧向受助家庭成員解釋、描述和傳遞重要的信息和想法,讓受助家庭成員了解困難解決的不同途徑和經驗,并且舒緩受助家庭成員的壓力。
D再標簽技巧則是指社會工作者幫助受助家庭成員從更為積極的角度界定問題,改變受助家庭成員以往的消極態度和認識,從而促使受助家庭成員產生新的、積極的行為。
45、高二學生小麗的父母對她期待較高,希望她每次考試都能在班上排名前十。在父母的影響下。小麗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雖然她的成績經常名列前茅,但一直很焦慮。怕被別人超越,更擔心考不好被父母責備。小麗面臨的主要是( )困境。
A.學業
B.人際關系
C.心理
D.偏差行為
46.學校社會工作者小唐擬開展“認識情緒”主題班會,運用講授、角色扮演等方法協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和處理情緒問題。根據主題班會的工作流程,在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并與班主任溝通確定主題后,小唐接下來應該做的是()。
A.準備班會需要的物資資料
B.設計班會的活動策劃書
C.熟練掌握班會的活動環節
D.開展班會的滿意度評估
(1)掌握服務對象基本情況,觀察并了解需求,合理清晰界定問題,作出專業需求評估和清晰的問題界定。
(2) 在上述觀察發現的基礎上與校方進行深度溝通,商定班會主題。主要與德主任、班主任老師進行溝通,征得班主任的同意,并與班主任一起商議確定班會主題。
(3 )設計具體可行的班會活動策劃書。與校方負責人、班主任、機構督導共同修改商議活動方案。并以社會工作的理論、模式、方法、技巧為基礎,在活動(游戲)環節中帶入社會工作的理念,讓服務對象能夠真正地在活動中有正向的體驗和思考,這也是在班會活動中體現社會工作專業性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B正確】
(4) 實施班會活動。在班會活動實施前社會工作者應對相關的物資、人員、時間等因素進行提前確認。帶領班會活動的社會工作者需有良好的身心狀態,應熟練掌握班會活動環節,并與協助人員做好溝通,對活動中的一些意外情況進行及時恰當的處理。
(5)活動評估。無論是單次班會活動還是系列班會活動,都可以通過問卷的形式對服務對象、老師進行活動滿意度評估、意見和建議收集工作,對于評估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引起重視,及時與學校方面、機構督導進行商議和解決。
47.初一的小亮做作業特別拖沓,經常邊寫作業邊玩手機,針對這種狀況,學校社會工作者小王計劃運用“行為契約法”幫助小亮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根據該方法的具體要求,小王首先應該幫助小亮()。
A.確定目標行為
B.商定獎懲清單
C.描寫行為契約
D.舉行承諾儀式
行為契約法的基本程序:
(1)確定目標行為。
(2)商定獎懲清單。
(3)書寫行為契約。
(4)簽字承諾
(5)填寫“執行記錄表”
48.社會工作者小李在街道、社區和駐地單位的支持下,搭建了社區協商議事平臺,培育社區社會組織,鼓勵居民積極參與文明社區建設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居民形成“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思想意識。小李以上舉措的目的是( )
A.協助制訂實施社區發展規劃
B.培育社區歸屬感和認同感
C.帶領居民參與社區發展規劃
D.協調和化解社區矛盾糾紛
49.社會工作者小王受區婦聯委托,在其服務的社區開展受虐婦女的服務需求調查。受虐婦女們受到“家丑不能外揚”這一傳統觀念的影響,最初不愿接受小王的訪談。在小王的關心、支持和不懈努力下,受虐婦女們終于敞開心扉,講述她們的受虐經歷和期望改變。受虐婦女們的講述反映了她們的()
A.表達性需求
B.比較性需求
C.感覺性需求
D.規范性需求
(1)感覺性需求。指社區居民或服務對象感受到或意識到,并用言語表述出來的需要。
(2)表達性需求。指社區居民或服務對象把自身的感覺通過行動表達出來的需要,例如申請服務、排隊等候服務等。
(3)規范性需求。指由專家學者、專業人士、政府行政官員評估而決定的需求。
(4)比較性需求。指社區居民或服務對象將所得到的服務與其他類似社區進行比較,而認為有所差別的需要。
50.社會工作者小楊根據當地居家養老政策的相關要求,策劃“老年餐桌”項目,為社區內老年人提供送餐和精神慰藉服務。在服務項目策劃中期,小楊應做的工作是( )
A.設計項目成效評估的方法
B.分析社區內的老年人口規模
C.了解已有類似服務的情況
D.評估項目執行者的素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