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模塊
1、未成年人保護中心的社會工作者小徐在走訪中了解到,困境兒童小強因為厭學已經兩個多月沒法去上學了,父母的態度是“孩子大了不服管,隨他去吧”,小徐向小強及其父母介紹了未成年人保護中心的服務內容,他們表示愿意接受服務。從服務對象的來源和類型上看,小強屬于()
A.主動求助的服務對象
B.機構轉介的服務對象
C.由他人介紹的服務對象
D.外展出現的服務對象
參考答案:D
【233網校獨家解析,禁止轉載】由社會工作者通過外展工作而成為服務對象的。這是指那些既不是自己主動求助,也不是由他人或機構轉介而來的服務對象,而是由社會工作者主動接觸并使他們接受服務的人。對于由社會工作者認定為服務對象的人來說,沒有主動求助或者說沒有求助動機并不等于他們就不需要社會工作者的協助,或者不想得到服務。實際上,外展是向潛在服務對象推銷機構服務的一種有效方法,體現了社會工作對社會的承諾。面對外展服務對象時,社會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和任務是消除他們對機構和社會工作者的不信任甚至是懷疑,引導他們接受服務。
2、社會工作者小李為小范提供個案服務。在接案會談中,小李發現小范有與自己類似的創傷經歷,覺得自己接下來的服務可能會受到影響。小李向機構說明了這一情況,機構安排其他同事接手小范的個案。機構這種安排考慮的因素是( )。
A.服務對象問題的優先次序
B.社會工作者處理問題的能力
C.服務對象現況的緊急程度
D.服務機構的工作范圍與內容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接案時的注意事項。主要包括:(1)決定是否需要緊急介入。(2)權衡是否有能力處理問題。(3)決定問題的優先次序。(4)保證服務對象所要求的服務符合服務機構的工作范圍。本題中,機構的安排主要考慮到小李的經歷可能會影響到其處理問題的能力,所以選B。
3.社會工作者小陳完成一項大型社區活動,他計劃通過問卷調查對該活動進行評估,下列問題中,屬于結構性問題的是()
A.本次活動對您的幫助有哪些?
B.本次活動給您留下了哪些印象?
C.您在本次活動中收獲了什么?
D.您對本次活動的形式是否滿意?
參考答案:D
【233網校獨家解析,禁止轉載】問卷的問題可以是結構性問題,也可以是開放性問題。結構性問題為服務對象提供了一系列可供選擇的答案,開放性問題則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選擇答案。
4、社區工作者小陳在走訪拆遷安置小區時,發現居民獲得大量拆遷安置款后安于享樂,不思進取,有的家庭因此關系緊張。小陳開辦了勞動教育價值觀小組,和居民委員會合作對居民開展財產規劃培訓,還對小區居民開展了家風家教宣傳教育,小陳運用了社區工作介入的那種方式( )
A.直接介入
B.間接介入
C.綜合介入
D.系統介入
參考答案:C
【233網校獨家解析,禁止轉載】綜合介入:社會生態系統理論認為,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不同的社會系統構成了人所處的具體環境,而人與他們所處的環境被視為相互依賴且彼此輔助的一個整體。人和環境在這個整體里互為對方進行持續的改變和塑造。當人與環境產生“非適應性契合”時就引發了生活中的問題,換句話說,問題的出現和產生并不完全是“人”本身的原因,人們的生活“環境”在其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從這種“人與環境”互動的視角出發,社會工作將介入焦點放在兩個環節:一是增強個人的生活適應能力;二是增加社會和物理環境對個人需要的回應,包括環境的改變和政策的倡導與實施。這種從人與環境兩個環節進行介入的策略構成了將直接實務活動和間接實務活動結合在一起的綜合介入行動,是對各種與服務對象系統有關的系統進行的介入,體現的是一種綜合治理的理念。根據題干小陳開辦了勞動教育價值觀小組,和居民委員會合作對居民開展財產規劃培訓,還對小區居民開展了家風家教宣傳教育,屬于綜合介入。
5、為回應高新科技園區青年的交友需求,社會工作者小馬開展了系列專業服務,推動他們建立了交友微信群,定期開展交流活動。結案時,小馬又積極推動這些青年成立了各種興趣活動社群,繼續促進其交流互動。小馬這種做法的目的是( )。
A.回顧服務對象的問題與需求
B.總結服務對象的改變成效
C.鼓勵服務對象獨立解決問題
D.強化服務對象已有的改變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結案階段鞏固已有的改變。包括:(1)回顧工作過程。(2)強化服務對象已有的改變。(3)給服務對象積極支持。本題中,小馬將線上微信交流升級到線下社群活動。有利于強化服務對象已有的改變,所以選D。
6、社會工作者小張在走訪本村留守兒童時發現,留守兒童的輟學營養不良等問題有了很大改善,但在學業輔導方面仍然有比較突出的需求,上述發現說明該村留守兒童目前面臨的主要是( )問題。
A.兒童生存
B.兒童發展
C.兒童保護
D.兒童參與
參考答案:B
【233網校獨家解析,禁止轉載】
兒童發展的問題中的身處困境的問題:困境兒童是一個具有包容性的多維概念。經濟和物質的匱乏是困境兒童的顯性體現,有效成人陪伴、情感回應、健康照料、榜樣示范等兒童成長資源的匱乏是困境兒童的隱性體現;前者往往是造成后者的原因,但導致后者的原因并非只有前者。我國留守兒童問題是典型的隱性兒童困境問題,他們的困境主要表現為缺乏父母的陪伴,往往處于生活上有祖輩或者其他親戚照顧而日常情感缺乏有效回應、學業上缺乏能力培養指導或者輔導的狀態中。我國顯性困境兒童主要指經濟困難兒童,包含按月領取基本生活費的孤兒、被納入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的特困兒童以及被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的兒童。根據題干學業輔導方面仍然有比較突出的需求,屬于兒童發展的問題。
7.3歲的貝貝,父母意外雙亡,又無其他合法監護人照護,被送到當地兒童福利院。福利院的社會工作者為其適配了寄養家庭提供照料。上述服務屬于兒童社會工作中的()
A.支持性兒童福利服務
B.補充性兒童福利服務
C.替代性兒童福利服務
D.協調性兒童福利服務
參考答案:C
【233網校獨家解析,禁止轉載】替代性兒童福利服務服務的對象是親職嚴重不當和親職缺失的兒童,這類服務的目的是通過彌補父母親職能力的不足,改善父母的親職狀況以滿足兒童成長的需要。服務的目的是通過替代兒童的父母履行親職職責,使兒童回歸家庭環境,健康成長。服務的內容主要是安置服務,包括家庭收養、家庭寄養和機構養育或教養。
8、小明的父母長期在外務工,經常和小明視頻通話,最近,夫妻倆發現小明對視頻通話比較抗拒,不愿意和他們說話,他們很無奈,遂向社會工作者小何求助,針對上述情況,小何應為小明父母提供的服務是( )
A.親職輔導
B.婚姻輔導
C.科學喂養
D.兒童寄養
參考答案: A
【233網校獨家解析,禁止轉載】親職輔導是指以兒童需要為核心,根據家長育兒需要提供的如何做好父母的指導和教育工作,一般可采用個別輔導、家長自助小組和親子互動團體等方式進行。其目標是幫助父母提高親職能力,做個好家長。
9."益路同行“是一個以體驗學習和服務學習為基礎的兒童社會工作項目,擬采用成長小組和社區任務完成等方式,培養兒童的社會責任感。下列做法中,符合這一服務目標的是( )
A.組織社區的親子運動會
B.組織兒童參與社區志愿服務
C.開辦網施兒童治療小組
D.開辦人際交往技能教育小組
參考答案:B
【233網校獨家解析,禁止轉載】。社會責任感是在特定的社會中,每一個人在心理和感覺上對其他人的倫理關懷和義務。一個人要有社會責任感,往往需要具備下面三點品質:第一,堅持道德上正確的主張;第二,堅持實踐正義的原則;第三,愿為他人作出奉獻和犧牲。具有社會責任感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標志,也是兒童成為合格社會公民必須具備的品質。而上述社會責任感所需的品質很難通過學校的科學知識學習和書本閱讀來獲得,它需要通過社會的體驗來了解和學習。
10.兒童福利院的社會工作者小陳根據相關規定,為孤兒小宇選擇合適的收養家庭。送養信息發布后,小陳從提交申請的家庭中篩選出3個符合條件的家庭,進行了實地走訪和家庭評估。根據兒童收養服務程序的要求,小陳接下來應該()。
A.對潛在收養家庭進行培訓
B.與收養家庭簽訂正式收養協議
C.為收養家庭辦理收養手續
D.為小宇和擬收養家庭進行適配
參考答案:A
【233網校獨家解析,禁止轉載】
我國目前能夠提供兒童收養服務的機構為兒童福利院或社會福利院。兒童收養服務包括如下一系列的服務環節和程序。 1.送養兒童信息發布
2. 收養人/收養家庭招募
3. 收養人/收養家庭評估
4.收養人/收養家庭做好壓力預防培訓
5. 送養兒童與收養人/收養家庭適配
6. 辦理收養手續
7. 送養兒童進入收養家庭
8.收養后跟蹤回訪
9. 評估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