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貨市場最早萌芽于歐洲。
早在古希臘就出現過中央交易所、大宗交易所。
到十二世紀這種交易方式在英、法等國發展規模較大、專業化程度也很高。
1571年,英國創建了——倫敦皇家交易所。{來源:考{試大}
二、1848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問世。
1848年,芝加哥82位商人發起組建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
1851年,引入遠期合同。
1865年,推出了標準化和約,同時實行了保證金制度。
1882年,交易所允許以對沖方式免除履約責任。
1883年,成立了結算協會,向交易所會員提供對沖工具。
1925年,CBOT成立結算公司。考試大論壇
三、1874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產生。1969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肉類和畜類期貨交易中心。(CME)
四、1876年倫敦金屬交易所產生[LME](1987年新建)
五、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的聯系
期貨交易在現貨交易上發展起來,以現貨交易為基礎。沒有期貨交易,現貨交易的價格波動風險無法避免,沒有現貨交易,期貨交易沒有根基,兩者相互補充,共同發展。
六、期貨交易與現貨交易的區別:
(1)、交割時間不同,期貨交易從成交到貨物收付之間存在時間差,發生了商流與物流的分離。
(2)、交易對象不同,期貨交易的是特定商品,即標準化和約;現貨交易的是實物商品。
(3)、交易目的不同,現貨交易——獲得或讓渡商品的所有權。轉載自:考試大 - [Examda.Com]
期貨交易——一般不是為了獲得商品,套保者為了轉移現貨市場的價格風險,投機者為了從價格波動中獲得風險利潤。
(4)、交易場所與方式不同,現貨不確定場所和方式多樣,期貨是在高度組織化的交易所內公開競價方式。
(5)結算方式,現貨交易一次性或分期付款,期貨只須少量保證金,實行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
七、期貨交易的基本特征
合約標準化、交易集中化、雙向交易和對沖機制、杠桿機制、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
八、期貨市場與證券市場
(1)基本經濟職能不同,證券市場——資源配置和風險定價,期貨市場——規避風險和發現價格
(2)交易目的不同,證券市場——讓渡證券的所有權或謀取差價
期貨市場——規避現貨市場的風險和獲取投機利潤
(3)市場結構不同
(4)保證金規定不同。
九、期貨市場發展概況
(一)商品期貨:農產品:大豆、小麥、玉米、棉花、咖啡
金屬品:銅、錫、鋁、白銀、
能源品:原油、汽油、取暖油、丙烷
(二)金融期貨:外匯、利率、股指
(三)期貨期權
基本態勢是,商品期貨保持穩定,金融期貨后來居上,期貨期權(權錢交易)方興未艾(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
十、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趨勢
20世紀70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后,浮動匯率制取代固定匯率制,世界經濟格局發現深刻的變化,出現了市場經濟貨幣化、金融化、自由化、一體化(電子化的結果)的發展趨勢,利率、匯率、股價頻繁波動,金融期貨應運而生,是國際期貨市場呈現一個快速發展趨勢,有以下特點:
(一)期貨交易日益集中——國際中心芝加哥、紐約、倫敦、東京,
區域中心新家坡、香港、德國、法國、巴西
(二)聯網合并發展迅猛
(三)金融期貨的發展勢頭勢不可擋
(四)交易方式不斷創新
(五)服務質量不斷提高
(六)改制上市成為新潮
十一、我國期貨市場的建立和發展
1918年北平證券交易所成立(首家)
1920年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成立
“民十信交風潮”——1921年11月,有88家交易所停業,法國領事館頒布“交易所取締規則”21條。
1990年10月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引入期貨交易機制,新中國首家期貨交易所成立
1992年5月,上海金屬交易所開業
1992年7月,第一家期貨經紀公司——廣東萬通期貨經紀公司成立,同年底,中國國際期貨經紀公司成立。
十二、中國期貨市場規范發展
1999年6月2日,國務院頒布《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與之配套的《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期貨經紀公司管理辦法》、《期貨經紀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辦法》和《期貨從業人員資格管理辦法》也相繼發布實行(2002年修訂)
1999年12月25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將期貨領域的犯罪納入刑法中。
2000年12月29日,中國期貨業協會宣告成立,同時標志著我國期貨市場的三級監管體系的形成。
相關推薦: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