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100指數期貨以金融時報100指數作為合約標的。該金融時報100指數成分股由全英最大的100家藍籌公司構成,占市場總市值的三分之二。金融時報100指數期貨合約的交易月份為三、六、九和十二月份中的連續三個季月。最后交易日為合約月份的第三個星期四。從2003年至2007年2月份期間,金融時報100指數經歷了由低谷上漲至高位的階段,期間股指期貨結算價和現貨指數收盤價之間相關性高達99.97%,同時檢測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發現,股指期貨價格對股票指數價格走勢形成影響,因此股指期貨確實具有價格發現功能。
從基差變化分析,金融時報100指數期貨的基差變化比較平滑,而且套利機會微乎其微,通常會出現連續的正基差,或者連續的負基差。但是在最后交易日的一周,基差波動較大,特別是在合約的最后交易日,基差正負轉換也非常頻繁,甚至會出現較高的負基差。究其原因是投資者進行換倉所致,即合約臨近交割時,不愿意進行合約交割的投資者通常會賣出當月合約同時買入遠月合約。合約最后一周基差的頻繁波動使期現套利的機會較多,最近季月合約在最后交易日出現較高負基差的概率較大,投資者可以在最后交易日進行正向套利。
在平常交易日中,金融時報100指數期貨3個合約之間的價差基本保持穩定,一般情況下,由于遠期合約持有成本較高,遠期合約與近期合約之間的價差通常為正值。臨近最后交易日時,合約之間的價差會發生明顯變化,價差經常由正值縮小甚至擴大到負值。因此投資者可以在臨近到期日時賣出遠期合約同時買入最近季月合約來進行跨期套利。
從成交量看,在最后交易日的前兩周,最近兩個季月合約的成交量會同時放大,次近季月合約成交量的增加可以用換倉交易來解釋,但是最近季月合約的成交量的成倍放大是由于套利盤的介入造成的。從持倉量看,持倉主要集中于最近季月合約,一般會在最后交易日前兩周開始換倉,留至現金交割的持倉量占總持倉量的五分之二,可見,臨近到期日時,大部分持倉將會轉移。
英國金融時報100指數期貨具有成熟市場的運行特點,其中最值得中國投資者參考的是其最近季月合約在臨近到期日時的走勢特點。可以預見的是,滬深300指數期貨在到期日前后也將出現明顯的套利機會。
相關推薦: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