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銀行學部分
一、貨幣、信用與金融
(一)貨幣的職能
(二)貨幣制度
(三)人民幣制度的建立
(四)移動支付與無現金社會
二、國際貨幣體系與匯率制度
(一)國際貨幣體系
(二)外匯與外匯管理
(三)匯率與匯率制度
(四)匯率與幣值、匯率與利率
(五)匯率的決定
(六)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國際化
(七)最優貨幣區與歐元
三、信用、利息與信用形式
(一)信用及其與貨幣的聯系
(二)利息
(三)現代信用活動的基礎
(四)現代信用的內容與形式
(五)國際信用
(六)信用缺失與信用秩序
(七)消費信貸
四、金融范疇的形成與發展
(一)現代銀行的產生與金融范疇的形成
(二)金融
(三)金融體系
(四)金融結構
(五)金融發展
五、金融中介與金融市場
(一)金融中介及其包括的范圍
(二)西方國家的金融中介體系
(三)中國的金融中介體系
(四)國際金融機構體系
(五)中國的金融改革
六、存款貨幣銀行
(一)存款貨幣銀行的類型與組織
(二)分業經營與混業經營
(三)金融創新
(四)不良債權
(五)存款保險制度
七、中央銀行
(一)中央銀行的類型
(二)中央銀行的職能
(三)中央銀行的獨立性
八、 金融市場
(一)金融市場及其要素
(二)貨幣市場
(三)衍生工具市場
(四)投資基金
(五)外匯市場
(六)黃金市場
(七)風險投資與創業板市場
(八)金融市場的國際化
九、 資本市場
(一)股票市場
(二)長期債券與長期債券市場
(三)初級市場與二級市場
(四)證券價格與證券價格指數
(五)資本市場效率
十、 金融體系結構
(一)金融體系與金融功能
(二)金融體系的兩種結構
(三)中介與市場相互滲透發展的趨勢
(四)互聯網金融
(五)影子銀行
十一、金融基礎設施
(一)支付清算系統
金融市場基礎設施
十二、 貨幣均衡與宏觀政策
(一)利率及其種類
利率的決定
利率的作用
貨幣需求理論的發展
主觀貨幣需求與客觀貨幣需求、名義貨幣需求與實際貨幣需求
貨幣需求分析的微觀與宏觀角度
古典貨幣需求理論
凱恩斯主義貨幣需求理論
貨幣主義貨幣需求理論
新凱恩斯主義信貸配給理論
十三、 現代貨幣的創造機制
(一)信用貨幣
存款貨幣的創造
中央銀行體制下的貨幣創造過程
貨幣乘數與大蕭條
十四、 貨幣供給
(一)貨幣供給及其口徑
經濟主體行為與貨幣供給
(三)貨幣供給的內生性與外生性
(四)超額貨幣
十五、 貨幣均衡與總供求
(一)貨幣均衡與非均衡
貨幣供求與市場總供求
我國對均衡境界的追求與理論探索
十六、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一)核心價格指數
通貨膨脹的需求拉上說
通貨膨脹的成本推動說
通貨膨脹的社會經濟效應
通貨膨脹與經濟成長
通貨膨脹對策
通貨緊縮
十七、貨幣政策
(一)貨幣政策及其目標
貨幣政策工具
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和中介指標
貨幣政策效應
十八、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配合
(一)財政收支與貨幣供給的理論模型
(二)國債與貨幣供給
(三)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組合
IS-LM 模 型
十九、 開放條件下的政策搭配與協調
匯率的作用與風險
(二)政策沖突與搭配
(三)開放條件下貨幣政策的國際傳導與政策協調
二十、 金融運行的微觀機制
(一)利率的風險結構與期限結構
資產組合與資產定價
資本結構與公司治理
商業銀行業務與管理
二十一、貨幣經濟與實際經濟
(一)兩分框架
虛擬資本
貨幣中性與貨幣非中性
二十二、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
(一)金融與經濟增長
金融壓抑與經濟增長
(三)金融自由化與經濟增長
(四)普惠金融
二十三、 金融脆弱性與金融危機
(一)金融脆弱性生成的內在機制
金融自由化與金融脆弱性
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的防范與治理
中國的金融脆弱性與金融危機
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金融危機
二十四、 金融監管
(一)金融監管及其相關理論
(二)金融監管體制 金融監管的國際合作
金融國際化與金融監管的國際協調
國際金融學部分
一、國際收支和國際收支平衡表
(一)國際收支概念與賬戶分類
(二)國際收支平衡表分析
(三)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含義
(四)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五)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可持續性
二、 國際收支調節及其理論分析
(一)國際收支不平衡的調節機制與政策調節工具
1. 自動調節機制:貨幣-價格機制、收入機制、利率機制等
2. 政策調節工具:支出轉換型政策、支出增減型政策、融資型政策、供給型政策等
(二)國際收支調節的理論分析
1. 彈性分析法:馬歇爾-勒納條件、 J 曲線效應
2. 吸收分析法
3. 貨幣分析法
4. 結構分析法
三、 外匯與匯率理論
(一)外匯與匯率的基本概念
1. 直接標價法與間接標價法
2. 名義匯率、實際匯率與有效匯率
3. 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
(二)匯率變動及其影響 1.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2.匯率變動的經濟影響:本幣升值與本幣貶值
(三)匯率決定理論
1.購買力平價理論
2.利率評價理論
3.國際收支說
4.粘性價格貨幣分析法
5.彈性價格貨幣分析法
6.資產組合分析法
四、內部均衡與外部平衡的調節
(一)內部均衡與外部失衡的概念
(二)內部均衡與外部失衡的調節理論 1.米德沖突
2.丁伯根原則
3.蒙代爾-弗來明模型
4.斯旺的支出轉換與支出增減政策搭配
5.內外均衡調節理論的新探索
(三)內部均衡與外部平衡的長期調節機制
1. 雙缺口模型
2. 長期均衡匯率
五、外匯管理與匯率制度選擇
(一)外匯市場與外匯管制
1. 外匯交易的基本方式
2. 外匯管制的內涵
3. 外匯管制的原因
4. 外匯管制的方式
5. 外匯管制的經濟效應
(二)匯率制度與匯率政策
1. 浮動匯率制與固定匯率制
2. 匯率制度的選擇分析
3. 匯率干預政策:沖銷式干預與外匯占款
4. 其他匯率制度:聯系匯率制
(三)國際儲備相關問題
1. 外匯儲備用途
2.外匯儲備管理
3.特別提款權 SDR
六、國際金融市場和國際資本流動
(一)國際金融市場的構成和特點
1. 國際貨幣市場
2. 國際資本市場
3. 歐洲貨幣市場
4. 國際外匯市場
5. 境外人民幣市場:離岸人民幣匯率走勢
(二)國際資本流動及其影響
1. 國際資本流動概念
2. 國際資本流動特點
3. 國際資本流動影響:三元悖輪
4. 資本外逃與金融風險監管
七、國際貨幣危機理論
(一)國際貨幣危機的概念與種類
(二)國際貨幣危機的影響與特征
(三)國際貨幣危機的新變化:次貸危機
(四)國際貨幣危機理論
1.第一代貨幣危機理論
2.第二代貨幣危機理論
3.貨幣危機成因的其他解釋:道德風險論、金融恐慌論、危機傳染論等
八、 國際貨幣體系
(一)國際貨幣體系內涵
(二)布雷頓森林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背景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特征:雙掛鉤制度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困境:特里芬難題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原因
(三)牙買加體系 牙買加體系的特征 牙買加體系的問題 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九、 區域貨幣一體化與國際政策協調與合作
(一)區域貨幣合作內涵
(二)最適度通貨區理論
(三)歐洲貨幣一體化
(四)歐元誕生的國際經濟與政治意義及其影響
(五)亞洲貨幣合作和一體化問題
參考書目:
黃達張杰編著《金融學》(第四版)((貨幣銀行學(第六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 年4月版
姜波克:國際金融新編(第六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年6月版
原標題:上海社會科學院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和考試大綱
文章來源:https://link.233.com/27927/2023/0922/c1793a555057/page.htm
想備考2024考研,又不知道從何開始學習?給你推薦233網??佳校职嗉壪到y教學,全套備考資料給你備齊,還有老師線上答疑,班主任全程督學。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