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建造師《建設工程施工管理》科目考試題型為選擇題,細分為單項選擇題以及多項選擇題。從歷年考題來看,我們可以發現,題干與選項合并起來實則就是考試用書上一個個句子,通常這些句子帶有結論,譬如,“項目設計準備階段的工作主要任務是編制項目設計任務書。”或者,是某種說法,“施工總承包管理模式下,一般由業主方與分包單位簽合同。”
針對公共科目試題考點重復率高,題型為客觀題的特點,筆者采用將歷年試題與考試用書相結合的方式,對二建管理考點精華進行重點摘錄、整理,對考試用書的核心知識點進行提煉。
以下是施工質量管理與施工質量控制、施工質量管理體系相關內容的精華考點。
1、施工質量特性主要體現在由施工形成的建筑工程的適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經濟性及與環境的協調性等六個方面。
2、質量控制是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滿足質量要求。
3、工程勘察、設計單位以圖紙、文件的形式對施工提出要求,是針對每個工程項目的個性化要求(按圖施工)。
4、國家建設主管部門為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管理制定相應的標準和規范,這些標準、規范主要從技術的角度,為保證房屋建筑及各專業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而提出的一般性要求(依法施工)。
5、影響施工質量的主要因素有“人(Man)、材料(Material)、機械(Machine)、方法(Method)及環境(Environment)”等五大方面,即4M1E。
6、在施工質量管理中,人的因素起決定性的作用,施工質量控制應以控制人的因素為基本出發點。
7、施工機械設備是指施工過程中使用的各類機具設備,包括運輸設備、吊裝設備、操作工具、測量儀器、計量器具以及施工安全設施等。
8、在影響施工質量的五大因素中,建設部在全國建筑業中推廣應用多項新技術,包括地基基礎和地下空間工程技術、高性能混凝土技術、高強鋼筋和預應力技術、新型模板及腳手架應用技術、鋼結構技術、建筑防水技術及BIM等信息技術,屬于方法的因素。
9、施工質量環境的因素主要包括現場自然環境因素、施工質量管理環境因素和施工作業環境因素。
10、施工質量管理環境因素主要指施工單位質量管理體系、質量管理制度和各參建施工單位之間的協調等因素。
11、施工質量控制的特點有控制因素多、控制難度大、過程控制要求高、終檢局限大。
12、施工單位對建設工程的施工質量負責,施工單位應當建立質量責任制,確定工程項目的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和施工管理負責人。
13、隱蔽工程隱蔽前,施工單位應當通知建設單位和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
14、項目經理負責編制質量安全技術措施,負責組織編制、論證和實施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專項施工方案,負責組織質量安全技術交底。
15、建筑工程五方責任主體項目負責人是指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勘察單位項目負責人、設計單位項目負責人、施工單位項目經理、監理單位總監理工程師。
16、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保證體以控制和保證施工產品質量為目標。
17、項目施工質量保證體系須有明確的質量目標,并符合項目質量總目標的要求;要以工程承包合同為基本依據。
18、項目施工質量目標的分解應從兩個角度展開,即:從時間角度展開,實施全過程的控制;從空間角度展開,實現全方位和全員的質量目標管理。
19、質量成本可分為運行質量成本和外部質量保證成本。
20、施工質量保證體系的運行,應以質量計劃為主線,以過程管理為重心,應用PDCA 循環的原理,按照計劃、實施、檢查和處理的步驟展開。
21、計劃是質量管理的首要環節,計劃包括質量管理目標和質量保證工作安排。
22、質量管理的七項原則:以顧客為關注焦點、領導作用、全員積極參與、過程方法、持續改進、循征決策、關系管理。
23、質量管理體系的文件主要由質量手冊、程序文件、質量計劃和質量記錄等構成。
24、質量手冊是闡明一個企業的質量政策、質量體系和質量實踐的文件,是實施和保持質量體系過程中長期遵循的綱領性文件。
25、程序文件是質量手冊的支持性文件。
26、建立完善的質量體系并使之有效的運行,是企業質量管理的核心,也是貫徹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準的關鍵。
27、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由具有公正的第三方認證機構按申請、審核、審批與注冊發證等程序進行。
28、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獲準認證的有效期為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