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建造師《建設工程施工管理》科目考試題型為選擇題,細分為單項選擇題以及多項選擇題。從歷年考題來看,我們可以發現,題干與選項合并起來實則就是考試用書上一個個句子,通常這些句子帶有結論,譬如,“項目設計準備階段的工作主要任務是編制項目設計任務書。”或者,是某種說法,“施工總承包管理模式下,一般由業主方與分包單位簽合同。”
針對公共科目試題考點重復率高,題型為客觀題的特點,筆者采用將歷年試題與考試用書相結合的方式,對二建管理考點精華進行重點摘錄、整理,對考試用書的核心知識點進行提煉。
以下是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務(含施工成本計劃和成本控制、施工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程序和措施相關內容的精華考點。
1、建設工程項目施工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組成。
2、成本管理責任體系的建立是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基礎工作。
3、成本管理的任務包括: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
4、成本計劃是以貨幣形式編制施工項目在計劃期內的生產費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以及為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規劃的書面方案,它是建立施工項目成本管理責任制、開展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基礎。
5、建設工程項目施工成本控制應貫穿于項目從投標階段開始直至保證金返還的全過程,它是企業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環節。
6、施工成本核算一般以單位工程為對象,按照會計周期進行核算。
7、項目管理機構應編制項目成本報告。
8、項目管理機構進行竣工工程現場成本核算,考核項目管理績效;企業財務部門進行竣工工程完全成本核算,考核企業經營效益。
9、成本偏差的控制,分析是關鍵,糾偏是核心。
10、施工成本分析貫穿于施工成本管理的全過程。
11、施工成本分析主要利用施工項目的成本核算資料(成本信息),與目標成本、預算成本以及類似項目的實際成本等進行比較,了解成本的變動情況。
12、成本核算是對成本計劃能夠實現的最后檢驗,它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又將為下一個施工項目成本預測和決策提供基礎資料。
13、施工成本管理的基礎措施歸納為組織措施、技術措施、經濟措施、合同措施。
14、施工成本控制經濟措施主要包括編制資金使用計劃,確定、分解施工成本管理目標,對施工成本管理目標進行風險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對策。
15、競爭性成本計劃是施工項目投標及簽訂合同階段的估算成本計劃。
16、指導性成本計劃是選派項目經理階段預算成本計劃,是項目經理的責任成本目標。
17、實施性成本計劃是項目施工準備階段的施工預算成本計劃,以落實項目經理責任目標為出發點。
18、施工預算是編制實施性成本計劃的主要依據,它是施工企業的內部文件。
19、施工預算的編制以施工定額為主要依據,施工圖預算的編制以預算定額為主要依據。
20、施工預算的人工數量及人工費比施工圖預算一般要低6%左右。
21、施工預算的腳手架根據施工方案確定的搭設方式和材料計算,施工圖預算則綜合了腳手架搭設方式,按不同結構和高度,以建筑面積為基數計算。
22、施工成本可以按成本構成分解為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具使用費和管理費等。
23、S 形曲線必然包絡在由全部工作都按最早開始時間開始和全部工作都按最遲必須開始時間開始的曲線所組成的“香蕉圖”內。
24、一般而言,所有工作都按最遲開始時間開始,對節約資金貸款利息是有利的,但同時,也降低了項目按期竣工的保證率。
25、項目管理機構實施成本控制的依據包括:合同文件、成本計劃(指導文件)、進度報、工程變更與索賠資料、各種資源的市場信息。
26、贏得值法的三個基本參數和四個基本參數。【計算】
27、偏差分析常用的表達方法有橫道圖法和曲線法。
28、形象進度、產值統計、實際成本歸集“三同步”,即三者的取值范圍應是一致的。
29、施工項目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有表格核算法和會計核算法。
30、施工成本分析的主要依據是會計核算(價值核算)、業務核算和統計核算所提供的資料。
31、業務核算的范圍比會計、統計核算要廣;會計和統計核算一般是對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而業務核算不但可以核算已經完成的項目,而且可以對尚未發生或正在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
32、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比較法、因素分析法【計算】、差額計算法、比率法等。
33、分部分項工程成本分析對象為已完成分部分項工程,分析的方法是:進行預算成本、目標成本和實際成本的“三算”對比,分別計算實際偏差和目標偏差。
34、工期成本分析一般采用比較法,即將計劃工期成本與實際工期成本進行比較,然后應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各種因素的變動對工期成本差異的影響程度。
35、公司應以項目成本降低額、項目成本降低率作為對項目管理機構成本考核的主要指標。
【計算考點示例】
1、對某建設工程項目進行成本偏差分析,若當月計劃完成工作量是100m3,計劃單價為300元/m3;當月實際完成工作量是120m3,實際單價為320元/m3。則關于該項目當月成本偏差分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費用偏差為-2400元,成本超支
B.費用偏差為6000元,成本節約
C.進度偏差為6000元,進度延誤
D.進度偏差為2400元,進度提前
2、某單位產品1月份成本相關參數如下表,用因素分析法計算,單位產品人工消耗量變動對成本的影響是( )元。
項目 | 單位 | 計劃值 | 實際值 |
產品產量 | 件 | 180 | 200 |
單位產品人工消耗量 | 工日/件 | 12 | 11 |
人工單價 | 元/工日 | 100 | 110 |
A.-20000
B.-18000
C.-19800
D.-22000
排序規則:先實物量,后價值量;先絕對值,后相對值
順序 | 因素置換 | 計算式 | 結果(元) |
第一次替代 | 產品產量 | (200-180)×12×100 | 24000 |
第二次替代 | 人工消耗量 | 200×(11-12)×100 | -20000 |
第三次替代 | 人工單價 | 200×11×(110-100) | 22000 |
總計 | 200×11×110-180×12×100 | 26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