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做好2015年度二級建造師考試考務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長白山管委會、梅河口市、公主嶺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省政府各委辦廳局、各直屬機構、駐省中直單位: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執業資格注冊中心《關于2015年度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統考卷)有關工作的通知》(建注函〔2014〕126號)安排,經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和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研究決定,為做好我省2015年度二級建造師考試考務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組織分工
(一)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工作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共同組織實施,具體考務工作由省人事考試中心承擔,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建筑管理處參與報名資格審查工作。
(二)報名資格審查工作實行雙審制,對提供虛假信息及假證件騙取考試資格的一經查實,取消報考資格,注冊時將對考生報考資格進行復審,在此環節對查實不符合報考條件及使用假證件騙取考試資格的考生,將取消注冊資格,考試費一律不退。各市(州)報名資格審查工作由各市(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與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商定。
二、報名時間、地點及辦法
實行網上報名、現場確認、網上交費、網上打印準考證。
(一)網上報名時間: 2015年3月1日— 17日。
考生須使用標準的IE6或IE8瀏覽器,登陸吉林省人事考試網(link.233.com/21231)便捷通道“網上報名”欄目,點擊 “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網上報名”,進行報名。報名時須注意下列事項:
⑴選擇考區。考生按屬地原則報名。省、中直駐長春市單位的考生選擇“省(中)直考區”,各市(州)考生按所在市(州)選擇相應考區,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及省(中)直駐其他市(州)單位的考生就近選擇考區。省直管縣(市)仍按原渠道報名。
⑵選擇考試。考生應對照考試報名文件,按要求選擇考試類別、級別、專業、科目。
⑶填報信息。填報信息由考生本人負責,考生應如實、準確填報考試信息。考生錯報姓名、身份證號、考試類別、級別、專業、科目等考試相關信息,責任自負。
⑷上傳照片。考生須上傳近期6個月內正面免冠證件數碼彩色照片。上傳前,必須使用網上報名流程中提供的“照片處理工具”將照片處理成寬120×高160像素,以保證格式的正確。
⑸打印報名表。考生確認報考信息準確無誤后,可在網上自行打印《資格考試報名表》,打印報名表前考生可以更改本人報考信息,打印后不得更改報考信息。
⑹手工填寫聯系電話。考生須在報名表上手工填寫真實有效的聯系電話,否則責任自負。
(二)現場確認時間:2015年3月2日—17日(省、中直報名點周六不休息、周日休息,周六工作時間為上午8:30—11:00,下午13:00—15:30)。
網上報名完成后,考生務必在規定的時間內按所選擇的考區,到省或各市(州)人事考試機構指定的報名現場進行報考資格審核確認。
選擇省(中)直考區報名的考生,統一到吉林省人事考試中心3樓報名大廳進行資格審核確認。地點:長春市南關區南環城路1958號。
選擇各市(州)考區報名的考生,請留意當地政府、人事考試機構網站或其他媒體通知。
現場確認時須提交下列材料:
1.經本人所在單位或人事檔案存放單位審核合格,由審核人、考生本人分別在“單位意見”、“考生承諾”欄簽名,并加蓋單位公章的報名表。
2.報名條件要求的畢業證書和相關證書原件(報名參加增項考試的考生需提供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書原件)。
3.身份證復印件1張(貼在報名表背面)。
4.近期6個月內同一底片一寸免冠彩色照片1張(貼在身份證復印件空白處)。
(三)網上繳費時間:2015年3月2日—18日。
經現場資格審核確認合格的考生,即可自行在網上繳費,收費標準見下表。考生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現場審核確認或網上繳費,視為自動放棄。網上繳費后概不退費。考生務必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全部報名手續。
(四)準考證打印:考前一周內,考生登陸吉林省人事考試網便捷通道“打印準考證”欄目;用A4紙自行打印。考生須持本人準考證、正式有效身份證(軍官證、護照)參加考試。
考試收費標準
考試項目 |
收費標準 |
收費依據 |
備注 | |
報名費 |
考務費 | |||
二級建造師 |
13元/人 |
《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每人每科18元,其他每人每科36元。 |
省物價局、財政廳《關于調整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收費標準的復函》(吉省價收函字〔2001〕52號) |
各市(州)人事考試機構留用報名費13元/人。 |
三、考試時間及科目
考試 類別 |
考試日期 |
考試時間及內容 |
備注 |
二
級
建
造
師 |
5月30日 |
上午09:00—12:00
建設工程施工管理
下午14:00—16:00
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 |
前2科為客觀題,在答題卡上作答。《專業工程管理與實務》科目為主客觀混合題,客觀題在答題卡上作答,主觀題在答題紙上作答。考生務必注意:
1、答題前仔細閱讀應試人員注意事項;
2、使用規定的作答工具作答;
3、主觀題在答題紙劃定的區域內作答。
考生應攜帶黑色墨水筆,2B鉛筆、橡皮、無聲無文本編程存儲功能的計算器。
客觀題試卷卷本可作草稿紙使用,不再另發草稿紙;主觀題草稿紙統一配發,考后收回。 |
凡遵紀守法,恪守職業道德,符合報考條件且身體健康能夠適應考試者均可報考,具體報考條件見下表。凡不符合報考條件,以及在人事考試中替考、通訊工具作弊等嚴重違紀違規在停考期內的,不得報名參加考試,否則后果自負。
實行違紀通報制度,凡違紀違規考生一律通報到本人所在單位并給予嚴肅處理;凡嚴重違紀違規考生,2年內不得再次參加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
根據《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規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令第12號)和《關于規范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雷同試卷認定和處理的通知》(人考中心函〔2012〕25號),國家閱卷時將對所有考生試卷進行雷同試卷檢測鑒定,無論抄襲、被抄襲、通訊工具作弊等產生的雷同試卷或試卷代碼異常,一律取消考試成績。考生在嚴格遵守考試紀律的同時,要樹立自我保護意識,防止被他人抄襲。嚴禁將手機等通訊工具及違禁物品資料帶入考場座位,一經發現,不論使用與否,一律按違紀處理。
報考條件
考試
類別 |
所學專業或職稱 |
學位或學歷 |
職業實踐最少時間 |
二
級
建
造
師 |
工程或工程經濟類
專業要求見專業對照表(見附件) |
中專以上 |
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2年 |
一、考試成績實行2年為一個周期的滾動管理辦法。考生須在連續2個考試年度內通過應試科目,方可取得資格證書。 二、已取得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報名參加增項考試。考生須提供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書,按“新考生”報名參加考試(級別為考增項)。考試成績實行非滾動管理。考生須在當年通過應試科目,方可取得相應專業資格證明,作為注冊時增加執業專業類別的依據。 |
五、考試用書征訂及考前培訓
二級建造師考試用書及考前培訓事宜請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系,電話:0431—88957382、88952786。
六、合格標準與證書領取
二級建造師考試合格標準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會同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研究確定,考生成績達到省內合格標準的,取得省內合格證書。當年未取得合格證書的,達到試卷滿分60%以上的科目成績,保留到下一年度,報名時按老考生用原檔案號報名。吉林省人事考試網發布成績查詢和證書領取通知。考試合格人員證書領取辦法為:考生持網上打印的本人《成績通知單》和身份證原件領取證書。在省(中)直考區報名的,到省人事考試中心3樓報名大廳領取;在各市(州)考區報名的,按當地人事考試機構通知的時間、地點領取。
七、工作要求及相關事項
1.認真做好各環節的考試服務工作。各市(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與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加強對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工作的領導,分工協作,密切配合,確保考試工作的順利進行。進一步貫徹落實《人事考試工作人員紀律規定》,提高考試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安全意識和保密意識,明確工作人員職責,明確各環節責任人,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對責任事故絕不姑息。在考試過程中發現考試工作人員有違紀違規行為的,應嚴格按照《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規定》(人社部令第12號)進行處理。
2.二級建造師考試由省人事考試中心統籌安排全省考場,承擔考試任務的市(州)人事考試機構要按照《全國人事考試標準化考點建設規范》(人考中心函〔2014〕34號)落實考點。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深入人事考試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行動的通知》(人社廳函〔2014〕216號)的要求,加強與公安、工信等有關部門的溝通和協作,充分發揮多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優勢,明確責任,統一部署,對大規模、有組織、高科技作弊予以嚴厲打擊。
附件:建造師注冊專業對照表
分類 |
98年-現在專業名稱 |
93-98年專業名稱 |
93年前專業名稱 |
本 專 業 (工程、工程經濟) |
土木工程 |
礦井建設 |
礦井建設 |
建筑工程 |
土建結構工程,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巖土工程,地下工程與隧道工程 | ||
城鎮建設 |
城鎮建設 | ||
交通土建工程 |
鐵道工程,公路與城市道路工程,地下工程與隧道工程,橋梁工程 | ||
工業設備安裝工程 |
工業設備安裝工程 | ||
飯店工程 |
|||
涉外建筑工程 |
|||
土木工程 |
|||
建筑學 |
建筑學 |
建筑學,風景園林,室內設計 | |
電子信息
科學與技術 |
無線電物理學 |
無線電物理學,物理電子學,無線電波傳播與天線 | |
電子學與信息系統 |
電子學與信息系統,生物醫學與信息系統 | ||
信息與電子科學 |
|||
電子科學
與技術 |
電子材料與無器件 |
電子材料與元器件,磁性物理與器件 | |
微電子技術 |
半導體物理與器件 | ||
物理電子技術 |
物理電子技術,電光源 | ||
光電子技術 |
光電子技術,紅外技術,光電成像技術 | ||
物理電子和光電子技術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及應用 |
計算機及應用 | |
計算機軟件 |
計算機軟件 | ||
計算機科學教育 |
計算機科學教育 | ||
軟件工程 |
|||
計算機器件及設備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
采礦工程 |
采礦工程 |
采礦工程,露天開采,礦山工程物理 | |
礦物加工工程 |
選礦工程 |
選礦工程 | |
礦物加工工程 |
|||
勘察技術與工程 |
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 |
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 | |
應用地球化學 |
地球化學與勘察 | ||
應用地球物理 |
勘查地球物理,礦場地球物理 | ||
勘察工程 |
探礦工程 | ||
本 專 業 (工程、工程經濟) |
測繪工程 |
大地測量 |
大地測量 |
測量工程 |
測量學,工程測量,礦山測量 | ||
攝影測量與遙感 |
攝影測量與遙感 | ||
地圖學 |
地圖制圖 | ||
交通工程 |
交通工程 |
交通工程,公路、道路及機場工程 | |
總圖設計與運輸工程 |
總圖設計與運輸 | ||
道路交通事故防治工程 |
|||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
港口航道及治河工程 |
港口及航道工程,河流泥沙及治河工程,港口水工建筑工程,水道及港口工程,航道(或整治)工程 | |
海岸與海洋工程 |
海洋工程,港口、海岸及近岸工程,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 | ||
船舶與
海洋工程 |
船舶工程 |
船舶工程,造船工藝及設備 | |
海岸與海洋工程 |
海洋工程 | ||
水利水電
工程 |
水利水電建筑工程 |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水利水電工程建筑 | |
水利水電工程 |
河川樞紐及水電站建筑物,水工結構工程 | ||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
水文與水資源利用 |
陸地水文,海洋工程水文,水資源規劃及利用 | |
熱能與
動力工程
|
熱力發動機 |
熱能動力機械與裝置,內燃機,熱力渦輪機,軍用車輛發動機,水下動力機械工程 | |
流體機械及流體工程 |
流體機械,壓縮機,水力機械 | ||
熱能工程與動力機械 |
|||
熱能工程 |
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電廠熱能動力工程,鍋爐 | ||
制冷與低溫技術 |
制冷設備與低溫技術 | ||
能源工程 |
|||
工程熱物理 |
|||
水利水電動力工程 |
水利水電動力工程 | ||
冷凍冷藏工程 |
制冷與冷藏技術 | ||
冶金工程 |
鋼鐵冶金 |
鋼鐵冶金 | |
有色金屬冶金 |
有色金屬冶金 | ||
冶金物理化學 |
冶金物理化學 | ||
冶金 |
|||
環境工程 |
環境工程 |
環境工程 | |
環境監測 |
環境監測 | ||
環境規劃與管理 |
環境規劃與管理 | ||
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 |
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 | ||
農業環境保護 |
農業環境保護 | ||
安全工程 |
礦山通風與安全 |
礦山通風與安全 | |
安全工程 |
安全工程 | ||
本 專 業 (工程、工程經濟) |
金屬材料工程 |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 |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 |
金屬壓力加工 |
金屬壓力加工 | ||
粉末冶金 |
粉末冶金 | ||
復合材料 |
復合材料 | ||
腐蝕與防護 |
腐蝕與防護 | ||
鑄造 |
鑄造 | ||
塑性成形工藝及設備 |
鍛壓工藝及設備 | ||
焊接工藝及設備 |
焊接工藝及設備 |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
無機非金屬材料 |
無機非金屬材料,建筑材料與制品 | |
硅酸鹽工程 |
硅酸鹽工程 | ||
復合材料 |
復合材料 | ||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 |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 |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 | |
熱加工工藝及設備 |
熱加工工藝及設備 | ||
鑄造 |
鑄造 | ||
塑性成形工藝及設備 |
鍛壓工藝及設備 | ||
焊接工藝及設備 |
焊接工藝及設備 | ||
石油工程 |
石油工程 |
鉆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 | |
油氣儲運工程 |
石油天然氣儲運工程 |
石油儲運 | |
化學工程
與工藝 |
化學工程 |
化學工程,石油加工,工業化學,核化工 | |
化工工藝 |
無機化工,有機化工,煤化工 | ||
高分子化工 |
高分子化工 | ||
精細化工 |
精細化工,感光材料 | ||
生物化工 |
生物化工 | ||
工業分析 |
工業分析 | ||
電化學工程 |
電化學生產工藝 | ||
工業催化 |
工業催化 |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
高分子材料及化工 |
|||
生物化學工程 |
|||
生物工程 |
生物化工 |
生物化工 | |
微生物制藥 |
微生物制藥 | ||
生物化學工程 |
|||
發酵工程 |
發酵工程 | ||
本 專 業 (工程、工程經濟) |
制藥工程 |
化學制藥 |
化學制藥 |
生物制藥 |
生物制藥 | ||
中藥制藥 |
中藥制藥 | ||
制藥工程 |
|||
給水排水工程 |
給水排水工程 |
給水排水工程 | |
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 |
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 |
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 | |
城市燃氣工程 |
城市燃氣工程 | ||
供熱空調與燃氣工程 |
|||
通信工程 |
通信工程 |
通信工程,無線通信,計算機通信 | |
計算機通信 |
|||
電子信息工程 |
電子工程 |
無線電技術,廣播電視工程,電子視監,電子工程,水聲電子工程,船舶通信導航,大氣探測技術,微電子電路與系統,水下引導電子技術 | |
應用電子技術 |
應用電子技術,電子技術 | ||
信息工程 |
信息工程,圖象傳輸與處理,信息處理顯示與識別, | ||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
廣播電視工程 |
|||
電子信息工程 |
|||
無線電技術與信息系統 |
|||
電子與信息技術 |
|||
攝影測量與遙感 |
攝影測量與遙感 | ||
公共安全圖像技術 |
刑事照相 |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 |
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機械制造工程,精密機械與儀器制造,精密機械與儀器制造,精密機械工程 | |
機械設計及制造 |
機械設計及制造,礦業機械,冶金機械,起重運輸與工程機械,高分子材料加工機械,紡織機械,儀器機械,印刷機械,農業機械 | ||
機車車輛工程 |
鐵道車輛 | ||
汽車與拖拉機 |
汽車與拖拉機 | ||
流體傳動及控制 |
流體傳動及控制,流體控制與操縱系統 | ||
真空技術及設備 |
真空技術及設備 | ||
機械電子工程 |
電子精密機械,電子設備結構,機械自動化及機器人,機械制造電子控制與檢測,機械電子工程 | ||
設備工程與管理 |
設備工程與管理 | ||
林業與木工機械 |
林業機械 | ||
測控技術
與儀器 |
精密儀器 |
精密儀器,時間計控技術及儀器,分析儀器,科學儀器工程 | |
光學技術與光電儀器 |
應用光學,光學材料,光學工藝與測試,光學儀器 | ||
檢測技術及儀器儀表 |
檢測技術及儀器,電磁測量及儀表,工業自動化儀表,儀表及測試系統,無損檢測 | ||
電子儀器及測量技術 |
電子儀器及測量技術 | ||
幾何量計量測試 |
幾何量計量測試 | ||
熱工計量測試 |
熱工計量測試 | ||
力學計量測試 |
力學計量測試 | ||
無線電計量測試 |
無線電計量測試 | ||
檢測技術與精密儀器 |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
化工設備與機械 |
化工設備與機械 |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繼電保護與自動遠動技術 | |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
高電壓技術及設備,電氣絕緣與電纜,電氣絕緣材料 | ||
電氣技術 |
電氣技術,船舶電氣管理,鐵道電氣化 | ||
電機電器及其控制 |
電機,電器,微特電機及控制電器 | ||
光源與照明 |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
工程管理 |
管理工程 |
工業管理工程,建筑管理工程,郵電管理工程,物資管理工程,基本建設管理工程 | |
涉外建筑工程營造與管理 |
|||
國際工程管理 |
|||
房地產經營管理 |
|||
工業工程 |
工業工程 |
||
相近專業 |
航海技術 |
海洋船舶駕駛 |
海洋船舶駕駛 |
輪機工程 |
輪機管理 |
輪機管理 | |
交通運輸
|
交通運輸 |
鐵道運輸,交通運輸管理工程 | |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
汽車運用工程 | ||
道路交通管理工程 |
|||
自動化 |
流體傳動及控制 |
流體機械,壓縮機,水力機械 | |
工業自動化 |
工業自動化,工業電氣自動化,生產過程自動化,電力牽引與傳動控制 | ||
自動化 |
|||
自動控制 |
自動控制,交通信號與控制,水下自航器自動控制 | ||
飛行器制導與控制 |
飛行器自動控制 ,導彈制導,慣性導航與儀表 | ||
生物醫學工程 |
生物醫學工程 |
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 | |
核工程與
核技術 |
核技術 |
同位素分離,核材料,核電子學與核技術應用 | |
核工程 |
核反應堆工程,核動力裝置 | ||
工程力學 |
工程力學 |
工程力學 | |
園林 |
觀賞園藝 |
觀賞園藝 | |
園林 |
園林 | ||
風景園林 |
風景園林 | ||
工商管理 |
工商行政管理 |
工商行政管理 | |
企業管理 |
企業管理 | ||
國際企業管理 |
國際企業管理 | ||
房地產經營管理 |
|||
工商管理 |
|||
投資經濟 |
投資經濟管理 | ||
技術經濟 |
技術經濟 | ||
郵電通信管理 |
|||
林業經濟管理 |
林業經濟管理 | ||
其他
專業 |
除本專業和相近專業外的工程或工程經濟類專業 |
序號 |
2004~現在專業名稱 |
1 |
建筑工程技術 |
2 |
地下工程與隧道工程技術 |
3 |
基礎工程技術 |
4 |
建筑設計技術 |
5 |
建筑裝飾工程技術 |
6 |
中國古建筑工程技術 |
7 |
室內設計技術 |
8 |
環境藝術設計 |
9 |
園林工程技術 |
10 |
城鎮規劃 |
11 |
建筑設備工程技術 |
12 |
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 |
13 |
建筑電氣工程技術 |
14 |
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 |
15 |
建筑工程管理 |
16 |
工程造價 |
17 |
建筑經濟管理 |
18 |
工程監理 |
19 |
市政工程技術 |
20 |
城市燃氣工程技術 |
21 |
給排水工程技術 |
22 |
水工業技術 |
23 |
消防工程技術 |
24 |
物業管理 |
25 |
物業設施管理 |
26 |
水利工程 |
27 |
水利工程施工技術 |
28 |
水利水電建筑工程 |
29 |
灌溉與排水技術 |
30 |
港口航道與治河工程 |
31 |
河務工程與管理 |
32 |
城市水利 |
33 |
水利水電工程管理 |
34 |
水利工程監理 |
35 |
公路運輸與管理 |
36 |
高等級公路維護與管理 |
37 |
公路監理 |
38 |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 |
39 |
高速鐵道技術 |
40 |
電氣化鐵道技術 |
41 |
鐵路工程技術 |
42 |
港口工程技術 |
43 |
管道工程技術 |
44 |
管道工程施工 |
45 |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
46 |
電子測量技術與儀器 |
47 |
電子儀器儀表與維修 |
48 |
電子設備與運行管理 |
49 |
信息安全技術 |
50 |
圖文信息技術 |
51 |
微電子技術 |
52 |
無線電技術 |
53 |
廣播電視網絡技術 |
54 |
有線電視工程技術 |
55 |
通信技術 |
56 |
移動通信技術 |
57 |
計算機通信 |
58 |
程控交換技術 |
59 |
通信網絡與設備 |
60 |
通信系統運行與管理 |
61 |
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 |
62 |
城市檢測與工程技術 |
63 |
水環境監測與保護 |
64 |
室內檢測與控制技術 |
65 |
機械設計與制造 |
66 |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 |
67 |
數控技術 |
68 |
電機與電氣 |
69 |
工業設計 |
70 |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 |
71 |
機電一體化技術 |
72 |
電氣自動化技術 |
73 |
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 |
74 |
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 |
75 |
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 |
76 |
自動化生產設備應用 |
77 |
林業技術 |
78 |
園林技術 |
79 |
林產化工技術 |
80 |
木材加工技術 |
81 |
工程機械控制技術 |
82 |
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 |
83 |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 |
84 |
輪機工程技術 |
85 |
船舶工程技術 |
86 |
航道工程技術 |
87 |
航空機電設備維修 |
88 |
航空電子設備維修 |
89 |
航空通信技術 |
90 |
港口物流設備與自動控制 |
91 |
煤田地質與勘查技術 |
92 |
油氣地質與勘查技術 |
93 |
水文地質與勘查技術 |
94 |
金屬礦產地質與勘查技術 |
95 |
非金屬礦產地質與勘查技術 |
96 |
工程地質勘查 |
97 |
煤礦開采技術 |
98 |
金屬礦開采技術 |
99 |
非金屬礦開采技術 |
100 |
礦井建設 |
101 |
礦山機電 |
102 |
礦物加工技術 |
103 |
選礦機電技術 |
104 |
工程測量技術 |
105 |
工程測量與監理 |
106 |
礦山測量 |
107 |
材料工程技術 |
108 |
建筑裝飾材料及檢測 |
109 |
熱能動力設備與應用 |
110 |
城市熱能應用技術 |
111 |
發電廠及電力系統 |
112 |
電廠設備運行與維護 |
113 |
小型水電站及電力網 |
114 |
供用電技術 |
115 |
電網監控技術 |
116 |
農村電氣化技術 |
117 |
水電站動力設備與管理 |
118 |
機電設備運行與維護 |
119 |
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 |
120 |
精密機械技術 |
121 |
計算機控制技術 |
122 |
液壓與氣動技術 |
123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124 |
計算機網絡技術 |
125 |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 |
126 |
計算機系統維護 |
127 |
環境監測與評價 |
128 |
資源環境與城市管理 |
129 |
城市水凈化技術 |
130 |
工業環保與安全技術 |
131 |
安全技術管理 |
132 |
廣播電視技術 |
133 |
影視多媒體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