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例題
(一)
背景資料
某施工單位承建了一段二級公路的路基工程,路基寬度12m,其中K1+600~K3+050為填方路堤,路段填方需從取土場借方:K1+600~K2+300填方平均高度為1.6m,設計填方數量16200m3;K2+300~K3+050填方平均高度為2.1m,設計填方數量24000m3。
施工單位在工程項目開工之前,對施工圖設計文件進行了復查和現場核對,補充了必要現場調查資料,發現該路段原地面下有50cm厚淤泥,設計文件中未進行處理,施工單位在施工圖會審中提出處理意見后,經監理工程師和設計代表同意,按路堤坡腳每側擴寬1m采用拋石擠淤的方法進行處理,拋石方量14193m3,要求采用粒徑較大的未風華石料進行拋填。施工單位根據現場情況,確定了取土場位置,并擬定了新的施工便道A、B兩個方案,施工便道A方案長度1420m,施工便道B方案長度1310m,最終確定采用A方案,取土場位置屏幕示意圖如圖1所示。施工過程中,路堤填筑兩側均加寬超填30cm。
問題
1、計算K1+600~K3+050路段設計填方量的平均運距。(單位:m,計算結果保留到小數點后2位)
2、根據《路基施工技術規范》,K1+600~K3+050路段是否需要進行路堤試驗路段施工?說明理由。
3、說明施工單位確定采用施工便道A方案的理由。
4、路堤填筑時,兩側加寬超填30m的主要作用有哪些?對拋石擠淤的材料還有什么要求?該路段軟基處理還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5、計算K1+600~K3+050路段加寬超填土方量,并按《公路工程標準施工招標文件》中工程量計量規則,計算該路段業主需計量支付的路堤填土方量。(單位:m3,計算結果保留到整數)。
【參考答案】
1、1420+(16200x700+24000x750)/(16200+24000)=2149.85m
2、需要進行路堤試驗施工。
理由:本工程為二級公路路基工程,路基填筑路段原地面下有50cm厚淤泥,為特殊地段路基。
3、因為施工便道A線路高差小,鳊魚車輛運輸行駛,而施工便道B線路高差大。施工便道A不穿越村莊,而施工便道B穿越村莊。施工便道B需要臨時征用土地,成本大。
4、(1)兩側加寬超填是為了保證路基寬度范圍內壓實度合格,預防路基沉降。
(2)對拋石擠淤材料還要求:未風化石料中0.3m粒徑以下的石料含量不宜大于20%。
(3)還可以采用的方法有:換填墊層、穩定劑處理。
5、加寬超填土方量:1.6x700x0.3+2.1x750x0.3=809m3
業主需計量支付的路堤填土方量:16200+24000=402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