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已進行十數年,通過歷年真題我們可以總結歸納出核心的考點,本篇就二建《市政公用工程管理與實務》城鎮道路工程這部分的核心考點整理得出,相關專業考生應當理解并記憶。無論是選擇題還是案例題均有進行考核。具體如下:
1、快速路應中央分隔、 全部控制出入且控制出入口間距及形式,以實現交通連續通行;單向設置不應少于兩條車道, 并應設有配套的交通安全與管理設施,快速路兩側不應設置吸引大量車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必須設置分隔帶。(要區分主干路和次干路的特點)
2、剛性路面在行車荷載作用下產生板體作用,彎拉強度大,彎沉變形很小,呈現出較大的剛性,它的破壞取決于極限彎拉強度。剛性路面主要代表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包括接縫處設傳力桿、不設傳力桿及設補強鋼筋網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需同時了解柔性路面)
3、城鎮道路的瀝青路面由面層、基層、墊層組成,基層是路面結構中的承重層,墊層主要改善土基的濕度和溫度狀況。(補充了解面層的特點、類別及適用層位)
4、改性瀝青混合料,比AC型瀝青混合料具有更高的高溫抗車轍能力,良好的低溫抗開裂能力,較高的耐磨耗能力和較長的使用壽命。(了解SMA的應用)
5、特重交通宜選用貧混凝土、碾壓混凝土或瀝青混凝土基層;重交通宜選用水泥穩定粒料或瀝青穩定碎石基層;中、輕交通宜選擇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穩定粒料或級配粒料基層;濕潤和多雨地區,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層。(目前,重交通尚未考核)
6、擋土墻結構承受土壓力有:靜止土壓力、主動土壓力和被動土壓力,三種土壓力中,主動土壓力最小;靜止土壓力其次;被動土壓力最大,位移也最大。(結合案例)
7、新建的地下管線施工必須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淺”的原則。(案例結合圖紙考核各種管道施工排序)
8、路基施工檢驗與驗收項目:主控項目為壓實度和彎沉值(0.01mm)。(多次考核)
9、路基、基層壓實度的測定采用環刀法、灌砂法、灌水法。瀝青路面壓實度的測定采用鉆芯法檢測、核子密度儀檢測。(近年熱點)
10、試驗目的主要有:確定路基預沉量值;合理選用壓實機具;按壓實度要求,確定壓實遍數;確定路基寬度內每層虛鋪厚度;根據土的類型、濕度、設備及場地條件,選擇壓實方式。(案例、選擇題均有考核)
11、土質路基壓實原則:“先輕后重、先靜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輪跡重疊”。壓路機最快速度不宜超過4km/h。(高頻考點)
12、二灰穩定粒料可用于高級路面的基層與底基層。(高頻考點)
13、瀝青混合料面層施工時,壓路機的碾壓溫度應根據瀝青和瀝青混合料種類、壓路機類型、氣溫、層厚等因素經等因素經試壓確定。
14、改性瀝青混合料的貯存時間不宜超過24h;改性瀝青SMA混合料只限當天使用;OGFC混合料宜隨拌隨用。(案例、選擇糾錯題常考點)
15、鋪筑改性瀝青混合料和SMA混合料路面時宜采用非接觸式平衡梁。
16、改性瀝青混合料面層施工,振動壓路機應遵循“緊跟、慢壓、高頻、低幅”的原則,即緊跟在攤鋪機后面,采取高頻率、低振幅的方式慢速碾壓。
17、瀝青混合料面層施工質量驗收主控項目:原材料、壓實度、面層厚度、彎沉值。(必背)
18、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在兼顧技術經濟性的同時應滿足抗彎拉強度、工作性、耐久性三項指標要求。(案例解題素材)
19、普通混凝土路面的脹縫應設置脹縫補強鋼筋支架、脹縫板和傳力桿;脹縫應與路面中心線垂直,縫壁必須垂直,縫寬必須一致,縫中不得連漿,縫上部灌填縫料,下部脹縫板和安裝傳力桿。(施工工藝經典考點)
20、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在混凝土達到設計彎拉強度40%以后,可允許行人通過。混凝土完全達到設計彎拉強度后,方可開放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