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建造師市政工程考點:箱涵頂進施工技術
工藝流程與施工技術要點
(一)工藝流程
現場調查→工程降水→工作坑開挖→后背制作→滑板制作→鋪設潤滑隔離層→箱涵制作→頂進設備安裝→既有線加固→箱涵試頂→吃土頂進→監控量測→箱體就位→拆除加固設施→拆除后背及頂進設備→工作坑恢復。
(二)箱涵頂進前檢查工作
1.箱涵主體結構混凝土強度必須達到設計強度,防水層及保護層按設計完成。
2.頂進作業面包括路基下地下水位已降至基地下500mm以下,并宜避開雨期施工,若在雨期施工,必須做好防洪及防雨排水工作。
(三)箱涵頂進啟動
2.液壓泵站應空轉一段時間,檢查系統,電源、儀表無異常情況后試頂。
3.液壓千斤頂頂緊后(頂力在0.1倍結構自重),應暫停加壓,檢查頂進設備、后背和各部位,無異常時可分級加壓試頂。
4.每當油壓升高5~10MPa時,需停泵觀察,應嚴密監控頂鎬、頂柱、后背、滑板、箱涵結構等部位的變形情況,如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停止頂進;找出原因采取措施解決后方可重新加壓頂進。
5.當頂力達到0.8倍結構自重時箱涵未啟動,應立即停止頂進。
(四)頂進挖土
1.根據橋涵的凈空尺寸、土質概況,可采取人工挖土或機械挖土。一般宜選用小型反鏟按設計坡度開挖,每次開挖進尺0.4~0.8m,配裝載機或直接用挖掘機裝汽車出土。頂板切土,側墻刃腳切土及底板前清土須由人工配合。挖土頂進應三班連續作業,不得間斷。
2.兩側應欠挖50mm,鋼刃腳切土頂進。當屬斜交涵時,前端銳角一側清土困難應優先開挖。如設有中刃腳時應緊切土前進,使上下兩層隔開,不得挖通漏天,平臺上不得積存土壤。
3.列車通過時嚴禁繼續挖土,人員應撤離開挖面。
(五)頂進作業
2.挖運土方與頂進作業循環交替進行。每前進一頂程,即應切換油路,并將頂進千斤頂活塞后回復原位;按頂進長度補放小頂鐵,更換長頂鐵,安裝橫梁。
3.橋涵身每前進一頂程,應觀測軸線和高程,發現偏差及時糾正。
4.箱涵吃土頂進前,應及時調整好箱涵的軸線和高程。在鐵路路基下吃土頂進,不宜對箱涵作較大的軸線、高程調整動作。
(六)監控與檢查
1.橋涵頂進前,應對箱涵原始(預制)位置的里程、軸線及高程測定原始數據并記錄。頂進過程中,每一頂程要觀測并記錄各觀測點左、右偏差值;高程偏差值和頂程及總進尺。
2.橋涵自啟動起,對頂進全過程的每一個頂程都應詳細記錄千斤頂開動數量、位置,油泵壓力表讀數、總頂力及著力點。
3.橋涵頂進過程中,每天應定時觀測箱涵底板上設置觀測標釘的高程,計算相對高差,展圖,分析結構豎向變形。對中邊墻應測定豎向彎曲,當底板側墻出現較大變位及轉角時應及時分析研究采取措施。
三、季節性施工技術措施
(1)箱涵頂進應盡可能避開雨期。
(2)雨期施工時應做好地面排水,工作坑周邊應采取擋水圍堰、排水截水溝等防止地面水流入工作坑的技術措施。
(3)雨期施工開挖工作坑(槽)時,應注意保持邊坡穩定。必要時可適當放緩邊坡坡度或設置支撐;并經常對邊坡、支撐進行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
(4)冬雨期現澆箱涵場地上空宜搭設固定或活動的作業棚,以免受天氣影響。